底特律街头的一个身影
文章来源: 蓬莱阁2021-02-09 05:36:06

 

 

      无数人耗尽一生,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时候,梦想似乎已经近在咫尺。然而,命运微微一笑,意味深长。

 

                                               底特律的蓝领工人

 

        在汽车城底特律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夫妻俩都来自墨西哥。他,是家中的第六个孩子。

 

        他自幼喜欢音乐。后来,家里买了一把吉他。当然,这不是为他一个人买的,他只能与兄弟姐妹们分享。然而,这把吉他却催化了他的音乐才能。一段时间后,他不仅能够自弹自唱,而且可以编写歌词和谱写乐曲。

 

         1970年,他二十八岁的时候,一家唱片公司欣赏他的音乐天分,为他发行了第一张专辑,里面收录的所有歌曲都由他作词、谱曲并演唱。这张唱片名为《冰冷的事实》(Cold Truth)

 

        一语成谶,事实果然冰冷。对这些歌曲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唱片销量低得惊人。他非常失望。

 

        唱片公司不死心。下一年,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专辑《源于现实》(Coming From Reality)。这张唱片中的最后一首歌叫做《因为》,他的前两句歌词是这样写的:因为我失去了工作,在圣诞节两周之前。

 

         他预测的准确率简直超过了章鱼保罗。这张唱片发行于197111月,没有在市场上激起任何水花。唱片公司痛定思痛,干脆利落地解除了跟他的合约。

 

         他失去了工作,在圣诞节两周之前。

 

         除了音乐,适合他的似乎只有体力工作。从此以后,他游走于不同的工地和民宅,拆除旧设施、修屋顶、清理、挖土成了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他从歌手变为普通的蓝领工人。由于收入微薄,他不可避免地成为汽车城众多的穷人之一。他带着女儿们先后搬过二十六次家,有些房子甚至没有卫生间。

 

        这个在底特律为了温饱而挣扎的人,名叫罗德里格斯。

 

                                                 南非的摇滚巨星

 

        当罗德里格斯在一铲一铲地挖土、一桶一桶地清垃圾的时候,在遥远的南非,一颗摇滚巨星正在冉冉升起,放射出万丈光芒。

 

        据说有个美国女孩去南非访友,她随身携带的一张唱片颇受朋友们的好评。于是有人把这张唱片大量翻录,送到了无数间音像专卖店。

 

        七十年代的南非,正处于种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这张唱片中的很多歌词恰巧切中肯綮地直指矛盾的症结,它呼吁人民应该拥有自由的思想和愤怒的权力,因此很快成为反种族隔离运动的圣歌。

 

        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这张唱片,十来岁的孩子也可以一字不漏地唱出其中的歌曲。南非人对这张唱片背后的歌手了解不多,他们只知道那是一个美国人。由于这张唱片的销量惊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那个歌手应该是比猫王更大牌的一位摇滚巨星。

 

        那张唱片叫做《冰冷的事实》。

 

        那个在南非倍受瞩目的歌手,名叫罗德里格斯。

 

                                                                  

 

        二十多年过去了。底特律的罗德里格斯仍然在艰难地打拼,浑然不知自己那些在美国无人问津的歌曲早已传遍南非的大街小巷。

 

        在罗德里格斯的南非粉丝中,有一个叫斯蒂芬的唱片店主和一个叫克瑞格的音乐记者。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底特律的罗德里格斯与南非的罗德里格斯或许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也不会相交。

 

        这两个歌迷对于唱片热销却又杳无音讯的美国歌手感到好奇,于是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追寻之旅。他们去了很多地方,联系了很多人,却还是一无所获。直到1997年,克瑞格终于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罗德里格斯从前的唱片发行人,就此打通了真相之门。

 

        199832日,五十六岁的罗德里格斯踏上了南非的土地。由于早已盛传他死于自杀,因此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摇滚巨星罗德里格斯演唱会是个骗局。然而,门票仍然被销售一空。

 

        当吉他奏响,那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传出麦克风的瞬间,所有的疑虑烟消云散。座无虚席的体育场里,尖叫四起,掌声雷动。

 

         背已微驼的罗德里格斯站在舞台上,谦卑地面对着本该在几十年前获得的荣光。

         

         那一刻,底特律的蓝领工人和南非的摇滚巨星终于融合为一。

 

                                                                       

 

         南非的演唱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罗德里格斯仍然保持着平静。鲜花和掌声并没有令他志得意满,正如曾经的贫穷潦倒也未曾让他心灰意冷。

 

        他把演唱会的收入送给了亲友,自己仍旧住在那座破败的老宅,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他继续从事体力工作,有时帮别人清理草坪。一切都是老样子,他的生活和去南非之前并无二致。

 

        2008年,瑞典导演马利克根据以上事实,拍摄了一部名为《寻找糖人》 (Searching for Sugar Man)的纪录片。身为主角的罗德里格斯直到影片过半才首次露面。在一堵斑驳陈旧的红砖墙边,两株浅绿色的野草在风中轻轻摇荡。一双手把窗扇缓缓地推了上去,那个期待已久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如暖流倏然涌入心田。

 

         即使在后半部影片中,镜头停留在罗德里格斯身上的时间也极为有限。他的表情总是很恬淡,少有情绪变化,语气也始终保持和缓。

 

         七十年代罗德里格斯的唱片在南非的销量达到上百万张,而他却一无所获。在最好的年华错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名望和财富,足以成为很多人的终生遗憾。但对于罗德里格斯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可纠结,做一名摇滚歌手是美好的人生,做一个蓝领工人也是美好的人生。

 

         采访者问他:你喜欢那些年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吗?” 他平静地答道:是的,这些工作改善了血液循环,帮助我保持健康。

 

         据从前的工友回忆,罗德里格斯会穿着燕尾服来到混乱的建筑工地,像艺术家对待作品一样完成自己的体力工作。每次完工后,他会把场地清理得干干净净。

 

         即使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月,他也顽强地保持着精神上的富足。工作之余,他经常带女儿们去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中心,创造机会让她们读各种书籍,欣赏毕加索和德拉克洛瓦的画作。当然,他也一直没有放弃心爱的吉他。他的孩子们在书籍、绘画和音乐的陪伴下长大。

 

        一个贫贱不能移的人,多半也会做到富贵不能淫。

 

        我本以为每个歌手的梦想都是让更多人认可自己的音乐才华并收获财富和赞誉。看完这部电影后沉思半晌,我才醒悟罗德里格斯真正的梦想并不是让自己的歌声响彻世界,而是不管境遇如何,都积极地走在人生路上。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罗德里格斯是歌者,是劳动者,更是智者。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个镜头。罗德里格斯头戴礼帽、身着黑色大衣,行走在白雪皑皑的底特律街头。他穿过一个个路口,穿过一间间店铺,穿过黎明,穿过白昼,直到日暮。雪很深,路很难走,他经常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而行。但无论如何,他的步履不停。

 

        如果命运之神正藏在某处窥视,她将会失望地看到这个被她捉弄的人并无半分沮丧或怨尤。罗德里格斯的面容沉静如盐湖、从容若橡树。

 

 

 

 

注:本文全部内容源于纪录片《寻找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 Man)“Sugar Man”是罗德里格斯首张专辑《冰冷的事实》中的第一首歌,七十年代在南非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