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故事: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大赛
文章来源: 音来小提琴2020-08-04 13:13:23


     比利时国家虽小,但主办的伊丽莎白音乐大赛却是难度最大的,特别是乐器演奏比赛,除了曲目繁重,进入决赛的选手还要被关闭在皇家音乐宫殿,与世隔绝一周,练习专为决赛而创作的新作品,考验选手的独立作战能力。
 

    世上很多著名音乐家曾是伊丽莎白比赛获奖者,这里说几个我所知道的第一名获奖者的故事。
    第一届比赛始于37年,只限于小提琴,名为伊萨伊小提琴国际比赛,那年一等奖得主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比赛因二战停止。战后51年重新恢复,决定用王后伊丽莎白的名字,因为王后喜欢音乐,会拉小提琴。那年由来自苏联的柯刚获得头奖。
 

    55年比赛时,众人又习惯地都看好苏联选手,可是宣布名次时,却不是大家一致认定的苏联选手席特克夫茨基Julian Sitkovetzky,而是美国选手森诺夫斯基 Senofsky得了头奖。据说当晚特克夫茨基痛苦地在布鲁塞尔街上走了一夜,回去后不久忧郁过度去世,而获得头奖的森诺夫斯基,为自己的意外成功傻了眼,过后上台演奏 怯场,再也发挥不好水平。都说那年的比赛,一下毁了两个小提琴家。我在新加坡乐团时森诺夫斯基来演奏过贝多芬协奏曲,当时还不知他的故事,对他的演奏不满意,过后听说了他的比赛经历才恍然大悟。相信对于那年已经五十多岁的他,重返舞台是很不容易的举动。
 

     67年头奖获得者易赫勋Hirshhorn也是苏联选手,决赛时他的帕克尼尼协奏曲震撼了全场。他在73年才得以离开苏联移居欧洲。81年他担任了比利时法语区室内乐团首席兼音乐总监。据说他很任性,排练休息时喜欢打台球,常常兴致来了会不肯放下球杆,忘记自己要带领大家排练的首席兼指挥身份,喜欢喝酒,喝了酒讲话就冲,得罪人,与乐团经理乐队员的关系相处不好。因此没干几年就离开了。他与我们乐团合作过不少次,他的演奏与他的脾气一样,很随性,不稳定,有辉煌之极,让你感动不已的时候,也会出粗糙莫名其妙的错误。有次与我们合作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音乐会电台现场直播,演奏中居然出错停顿下来。那以后乐团就很少请他来演出了,最后听到的消息是他患脑癌去世了,五十岁都不到。
 

      至今,在整个比赛史上,只有两个获头奖的法国人。第一个获头奖的是Pierre -Alain Volondat,83年,20岁的沃龙达引起了轰动,因为之前的头奖除了78年的黎巴嫩选手EL-BACHA,所有的第一名都被苏联美国选手夺去,他不仅是第一个法国人,也是第一个获头奖的西欧人。
 

     沃龙达一看就是奇人,他有一副与众不同的神情,似乎永远处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次出场都让大家忍俊不禁,迈着极慢的步伐,目不斜视,脸无表情,活像放慢了的电影镜头。而当两手一触到琴键,你就会感到他整个人都融进音乐中去了。说他来参赛时不像其他选手拼命练琴,却在布鲁塞尔四处闲逛。所有选手对规定的新曲目恐慌不安,大多数人一周内勉强练好就不错了,而他参赛时居然背谱。我有幸为他伴奏过协奏曲,他是少有的,一点不吝啬返场曲目的演奏家。记得有一年我们与他有数场音乐会,每次弹完协奏曲,他都爽快地再加五首返场乐曲,次次不重复,至少有二十几首作品,太令人叫绝了。已经有很多年不再有他的消息,相信他不再活跃在舞台,一定是他与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格格不入的脾性有关。
 

      1991年获得第一名的是23岁法国钢琴家弗朗克·帕勒,Frank Braley,罕见的是他以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作为决赛曲目赢得头奖。得奖后他火红了一阵,但随后呼声逐渐消减。原因在于他不属炫技型,风格偏内向,有时演奏时甚至有心理障碍。记得有次来与我们合作“拉二”,排练时有一个段落听出他有负担,排练后他不断反复在台上练习那个段落,按说应该练得烂熟了,可到了演出时,还是没甩掉心理包袱,磕磕绊绊差点砸在台上。长江后浪推前浪,每年涌出的一批批年轻选手都各怀绝技,很快把前浪冲到观众视线之外,像他这样既不会煽情,技巧又不属最过硬的,就不再光彩夺目。如今他在室内乐团任指挥音乐总监,很少演奏大型协奏曲,更多出现在室内乐音乐会。
     

     80年日本选手崛米柚木 YusukoHorigome获头奖,成为小提琴比赛史上第一个获头奖的亚洲人。对于她获奖有不少争议,很多人认为她虽技巧高超,但乐感差,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日本人表现西方音乐的风格。在我们乐团与她合作数次后,乐团有个二提琴手开始追求她,这小子有心计,说话很讨女士欢心,经过他甜言蜜语的狂轰滥炸,崛米柚木终于成了他的媳妇。但婚后二提琴同事因不甘总是低老婆一等,几年后毅然辞职改行当指挥去了。只是他至今未能当上专业乐团的指挥,未能成为凌驾于老婆之上的指挥。
   

     84年获小提琴第一名的是台湾选手胡乃元,那年令欧洲听众更大的震惊是前六名获奖者有五名是亚裔,没一个欧美选手,就连第三名都是南美人。从那儿以后,每年来参赛,获奖的亚裔选手越来越多。
 

       胡乃元当年24岁,赛后与我们乐团有好几场演出,我们与他结识交谈后,他竟然不想去酒店入住,说太闷气了,愿意跟着我们回家,当时我们正好刚刚搬家,东西都堆在客厅,提供给他的房间简陋得只有一张折叠床,他却毫不在意。第二天演出前发现他的演出服袋子被我家猫猫钻进去睡了一觉,蹭上大片猫毛,因为搬家,家里什么都找不着,只好赶紧冲去商店买来沾毛卷筒,在他上台前清理干净他的演出服。遗憾的是他后来很少再得到来欧洲演出的音乐会,我们也失去了与他的联系。
   

      尼古尔斯基Nikolsky是87年钢琴头奖获得者,他是那年毫无争议的第一名。他与我们有过不少演出。记得有场演出,他背谱出错,与乐队完全对不上了。我看到对面的中提首席边拉边对着指挥做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老指挥那次表现不错,很镇静,听到出了错。两手没停继续挥着,尼古尔斯基也没停下来,最后跌跌撞撞终于找回地方,与我们又合在了一起,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几年后,尼古尔斯基因车祸去世。据说他有两个毛病,爱喝酒,爱飙车。
   

     89年小提琴比赛,初赛第一个上场的是列宾Vadim Repin,因为他抽到了一号签,通常比赛第一个上场的选手绝大多数都会被评委遗忘而遭淘汰,一号签得第一名的,历史上大概只有列宾,因为他实在太出众了,鹤立鸡群,令人无法忘记他。他的18岁生日是在那次比赛中度过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得奖后来与我们合作老柴协奏曲,他跟着经纪人到达,我们还在休息,他们走上台与指挥说话,经纪人把大公文包顺手放在身旁椅子上,列宾悄悄拿开藏到身后,看到经纪人回头找包的惊慌模样,让他开心地大笑,十足的顽童。那次他拉的老柴,速度快得吓人,让我们跟得气喘吁吁。
     今年他49岁了,几十年来,他一直成功地奔波在世界各地演出,我知道的小提琴一等奖获得者除了老奥,能像他这般保持经久不衰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