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
文章来源: 谦谦美君子2021-02-19 10:38:24

“毅力号”成功登陆火星

 

2月18日中部时间下午2点55分,美国航天局(NASA)发射的“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漫游车/探测器在经过整整七个月的太空旅行后,以每小时两万公里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然后打开降落伞减速,最终被“天空吊车”悬浮式地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在经历了最危险的七分钟登陆火星的阶段后,美国航天局旋即发出了“毅力号”登录后拍摄的第一张火星表面图。

“毅力号”探测器在火星登陆的示意图

“毅力号”着陆火星表面后拍摄的照片

“毅力号” 火星漫游车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无人驾驶航天运载工具,重达一吨,六个轮子,配备了超过两米的机械臂,一个钻机和23个摄像头。与“毅力号”一同飞往火星的还有一个1.8公斤重的小型直升机“才智号”,它将在火星近地面探索更为广阔的区域。“毅力号”的核动力系统可以维持漫游10年以上(备用电源为一对锂电池。其核心电机预期寿命14年,最保守的估计可以在火星上服役两年)。它有两个漫游机器人搜索和采集标本,还有一个用来把样本带回家的精密致巧的传送系统。“毅力号”将把采到的样本存放在金属罐里(40个?),罐子留在原地,自己继续执行探测任务。根据计划,2026年以后,一辆由欧洲航天局(ESA)建造的“取货车” (火星漫游器)将前往火星,着陆后把“毅力号”留下的样本罐一一取回,装到一个小火箭(MAV)的安全容器里。这个火箭发射升空,把样本罐容器放到火星轨道上。欧洲的一颗卫星将在火星轨道上“截获”这个样本容器。这颗卫星就像“返回地球轨道飞行器”,或者说货运飞船,负责把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带回地球。预计这颗运输卫星最早将于2031年返回地球。那时,装载着火星样本的密封舱会穿越地球大气层,在北美某个地方着陆。

如果一切顺利,科学家有望在2030年代,在地球上的实验室来研究“毅力号”密封罐带回地球的样本,以确定那颗红色星球上是否存在或曾经存在过类似地球上的生命。或许最终能够回答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问题:“在地球之外,曾经存在过生命吗?”至少能为我们提供解答这个问题的线索,人们拭目以待。

人类对火星的好奇从未停止。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多个国家进行了共几十次的火星探索任务,但成功登陆的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成功将探测器送上了火星。其中,美国总共成功实施过8次探测器登陆火星的任务。前苏联只有1971年一次短暂成功登陆:火星3号探测器仅仅在火星上工作了大约20秒,甚至没能发回一张照片,就与地球失去了联系,但并未妨碍它成为人类第一个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的探测器。

在“毅力号”之前,火星上有两个探测器在工作。它们都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4年1月25日登陆的机遇号(Opportunity)虽然设计运行寿命只有90天,但最终运行了5,352天,至今仍还在工作(百度百科)?而2012年8月6日登陆的第一辆核动力的“好奇号”(Curiosity)火星探测器目前已经在这颗“红色星球”上默默和孤独地工作了大约8年了,丝毫还没有倦态松懈的迹象。其间行走了至少24公里,有过29次火星地表钻孔经验,它背后的地球科学家团队在这段时间里持续收到的图片、视频,展示了火星表面的真面貌,也记录了“好奇号”诸多的重大成就。

2020年是“火星年”,当年7月份发射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地球的公转速度,进入火星转移轨道。这种办法很节省燃料,但也需要半年多时间才能达火星。中国、美国和阿联酋三国的火星探测器去年都成功发射升空。中国的“天问一号”目前已经进入火星轨道,但需要在轨道上运行近3个月时间才能找到机会登陆火星。衷心祝愿祖国的“天问一号”也能成功着陆。“天问一号”的目标是火星的乌托邦平原,也是火星上面积最大的平原,美国海盗2号早在44年前就曾在这里登陆。

“毅力号”这次选择登陆的位置是地形复杂的一个叫耶泽罗 (Jezero)的巨大的陨石撞击坑,因为它此行的最主要任务是寻找火星生命的痕迹(其它任务:寻找可居住性;暂存样本;为载人登陆做准备)。这里地势起伏,着陆风险很高,但科学家认为这一大约50平方公里的撞击坑区域在35亿年前曾经是一个大湖,科学家希望在这里找到曾经有过的生命痕迹。参与本次火星探索计划的科学家Ken Williford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火星很久以前曾经有过生命的很有力的证据。“毅力号”此行必将大大推进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步伐。

做为普通的民众,我们不仅想问:花费成百上千亿美元,人们竞相登陆火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已故总统肯尼迪1962年在莱斯大学的著名演讲的结尾的一段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恰如其分:

“多年前,伟大的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珠穆朗玛峰遇难。此前,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答道:“因为山就在那里”。

那好,太空就在那里,所以我们要去攀登那座太空之山;月球和行星就在那里,知识与和平的新希望就在那里”。。。

 

二零二一年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