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如是观》其实就是最公开的秘密了
文章来源: 明亮现实2019-07-11 14:45:40

读者:

 

金刚经里提到四句偈,一直让人们猜到如今,搞不清到底是哪四句偈。接触到明亮先生之后明白了是哪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实,一点异议也没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的偈子就是一般人的修行路子,还未体悟一切都是幻觉,既无身心也无菩提明镜。但五祖鼓励神秀写得很好,就照你写得努力吧。五祖不去逼迫神秀。 

读这些故事,现在觉得真有意思,是谁编排了这些情节,你悟了,我没悟,神秀没悟,慧能悟了,张三善良李四恶。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产生了些许的出离感,开始把自己也平等地当成角色中的一员,我看着我自己的表演。挺有意思的。 

 

明亮:

 

你总结的都很好,以前我详细解释过这四句话,但为了给没有读过以前文章的人普及一些,我再解释一下这四句话的含义。

 

金刚经中的四句几乎就是现代白话,是佛教中讲的最清楚的,没有任何隐晦的地方。如果好好地去体会这四句,就直接到了最高“妙”,其它世俗教条都可以免掉了。

 

“一切有为法”:有为是看上去的“有为”,没有任何个体可以有属于他的“作为”或“业绩”。现实是完全彻底的《无为》,但当无为的现实显现自己的时候,总是给它自己一种“有为”的假象来,自己忽悠自己。因为有为是假象,佛就用了“法”这个字。“法”的意思不是法律的意思,而是“幻相”或“看似”的意思。

 

“如梦幻泡影”:这个“有为”的幻觉世界,就像昨晚做过的梦幻世界一样,看似发生,其实没有发生,看似在,其实不在。所以说是“泡影”。

 

“如露也如电”:幻觉世界里面的一切,看似栩栩如生,看似逼真实性,其实它们都是像梦幻一样是空性的,好像是早上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蒸发掉了,没有任何稳定性。好像是闪电那样,看似有山山水水,看似有芸芸众生,看似有无限的宇宙,但它们都是闪电一样的光影戏,一闪而过,根本没有任何稳定性,根本没有任何实性。

 

“应作如是观”:这句话是最关键的一句话了,如果你深刻地品味到这句话的含义,一秒钟都不需要,你已经升华到高级瑜伽的顶层,也就是天台山六妙中的第六妙。我在前几篇博文中说过现实无法描述,在语言上最接近的描述就是一个“是”字。现实没有任何主观和客观,没有任何概念,通过语言只能说一个“是”。连说这个“是”字还是太多概念了,过分了。我从来没有说过“真理”。假如有真理这回事,它是无法说的,“是”这个字就是最简洁的指向工具。“如是”就是“是”的意思,白话说就是“是怎样就是怎样”。因为我们永远无法确定现实是什么,就只能说“如是”了。因此,佛陀建议:把现实看成是“如是”就可以了。不要确定它是什么,因为“确定”是不可能的。现实就像终极滑溜的泥鳅,你要抓住它,它就滑走了,你能看到这个泥鳅,但你永远无法抓到它。这个泥鳅是供你“见”的,而不是抓到的。

 

同样道理,经验的质地是无法确定的,它们瞬息万变,你以为你抓到了某种感觉,在你抓到的时候,这个感觉就变掉了。经验就像一个无限终极滑溜的泥鳅,看似在无限的变化,你永远无法知道经验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你永远无法确定它,但你可以享受它,因为你已经是‘它’了,不需要去抓它。

 

什么叫做“抓”呢?我举一些例子:

 

当你为“好”和“坏”纠结,就是在抓。现实看似显现出“好”和“坏”,但那仅仅是看似的表相,它们根本不是“好”也不是“坏”。任何企图确定“好坏”的努力都是扑空。

 

当你为“善”和“恶”纠结,就是在抓。现实看似显现出“善”和“恶”,但那仅仅是看似的表相,它们不是思想告诉你的“善”或“恶”。任何企图确定“善恶”的努力都是扑空。这就是五祖慧能大师告诉你的秘诀:不思善,不思恶,你就看到了本来面目了。

 

读者问:“是谁编排了这些情节”?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这个问题的逻辑就是思想逻辑,现实没有“谁”,也没有“编排”,也没有“情节”。思想上想象有一个“谁”在后面,他像终极设计师那样去“编排”故事。NO,不要上思想想象的当了,这些逻辑概念完全是忽悠,不成立的。落入这样的逻辑中去,就不是“如是观”了。

 

读者说:“你悟了,我没悟,神秀没悟,慧能悟了”。哪里有这回事?没有属于任何个体“你”的悟,没有属于任何个体“我”的悟。当你真明白了,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悟”这个概念,只有无法言说的‘它’或‘是’。但不是属于任何“人”的‘它’或‘是’。换一个说法,假设有“醒悟”这回事,真正醒悟就是发现没有任何“人”需要醒悟,因为根本没有“人”在,既然根本没有任何“人”,谁可以醒悟呢?只有‘它’,或一个简简单单的“是”。

 

读者说:“张三善良李四恶。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产生了些许的出离感,开始把自己也平等地当成角色中的一员,我看着我自己的表演“。为什么要落入思想编织的故事里面去呢?昨晚梦里也有“张三善李四恶”,现在他们在哪里?如果你找不到它们,哪里还有属于他们的“善”或“恶”呢?“把自己当成角色”?首先你需要确定真的有这个独立的“自己”可以当角色。不是这回事,“自己”是看似的自己,不真的在哪里。角色也是看似的角色,不真的在哪里。比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或“我是一个父亲”这些仅仅是梦幻泡影里面的看似有其实没有的“光印象”,不要把“自己”当真了,也不要把“角色”当真了。

 

当你不把一切表相当真了,就是佛陀建议的“如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