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52) 整体思维和语文教学
文章来源: 李培永2019-01-27 19:02:49

教育随笔(52)         整体思维与语文教学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我国思维科学学科带头人、《相似论》创立者,著名思维科学专家张光鉴先生说:“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从生物上看是显而易见的,如人的整体功能就不是手脚或细胞单个功能或一部分功能的总和。在化学中,水的性质不是氢和氧部分功能的总和。这些都体现了物质内部结构上的量变到质变的一种规律。又如,人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整体,更体现了父母整体信息对单元的反作用,这是由于所谓遗传信息作用于基本单元的结果。不单生物化学物理结构系统是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形成而相互构成一体的,就是很多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这个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以前的人只重视机械的分析和综合,而不重视综合指导下的分析,更不重视研究系统或整体中信息相互作用忽然相互制约的作用,因而阻碍了科学更快地前进。”(《相似论》第37页)

      通俗一点说,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具体来说,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考试大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本;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能力;

      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

      这个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又构成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部分。

     比如中学语文课本,六个年级十二本书,组成一套教材。这一套教材就是一个整体,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呢?

      从大的方面来看,只有两部分,就是“阅读”和“写作”。

      再往下分析,就要按张光鉴先生的话来做了,“重视综合指导下的分析”。

       先看“阅读”部分,当然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阅读和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的能力;初步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课本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课文和相关的语文知识,按文体编成教学单元,形成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全套教材40个单元。

      “读写结合”系统共19个单元:记叙文序列6个单元、议论文序列8个单元、说明文序列3个单元、应用文序列2各单。

      “文学作品鉴赏”系统共10个单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文言文”系统共11个单元:课文内容选自历代名篇,包括上述文体的文章。

       全套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知识点和训练点,各点之间纵向按上述三个系统分层次编成六本语文书。我们研究单元、层次是为了更深刻地把握单元、层次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教学时尤其要重视整体对各层次及各单元的反作用。

       整体思维讲的就是“天人合一”.天行有常,自然有序。由上述内容可知,课文编写自有其“序”,师生只要循“序”渐进,必能事半功倍。

      教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一定要学生会读会写;

      教学文学作品,一定要学生学会鉴赏四种不同样式的文学作品;

      教学浅易文言文,一定要学生熟读成诵。

      运用整体思维指导语文教学,大而言之,要从全套教材的体系出发,研究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就可以有所侧重,不必在教学过程中“见一个菩萨作一次揖”,就应该采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果断措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小而言之,,要从课本的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出发,抓住这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