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是对越你好害你越多
文章来源: 妈妈的故事2019-01-21 07:44:48

我们小时候是食品匮乏的时代。每个月粮油肉蛋甚至豆腐一类的都需要用票证和都是定量供应。份量当然是不足的。

那个时候我太小,还不太记得这些定量是多少。从老母亲的嘴里,得知每个人定量一斤油,一斤肉,一块豆腐,有没有鸡蛋不记得了。

贵州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地区,每个人每一个月的粮食有20多斤,不过不是白米而是一半玉米粒,加上一些面粉,剩下的指标就只有不到10斤可以煮饭的白米了。当然啦,按现在的生活方式,没有哪个人一个月可以吃得下10斤白米煮的饭。可是那个时候,在没有油水没有肉蛋奶的年代,所有的营养都来自于主食的摄入,所以在故乡我们小的时候如果能够不受限制大碗大碗的吃白米饭,那也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享受。这甚至影响了我上大学的选择。因为高考成绩不错,又有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背景,当年几个大学都想招我,没有选择北上去地处北京的清华大学就是因为说北方没有什么米吃,而我不喜欢吃北方的面食。。。

后来就是到了大学时代,已经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一段时间了,食品的匮乏不再是主要问题,但是大学毕业照上面大家都还是一个个瘦得像个皮包骨头的病人。180公分的男同学体重只有100斤好像也没有觉得有多瘦。女同学165的个子不到90斤也觉得很正常。那个时候没有说到减肥不吃饭之类的话题。。。

为什么要说这些,为什么要回忆这些小时候不想讲的旧事呢,是想让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基调,告诉大家为什么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习惯里是那么重要。国内见了面,问候语用得最多的是“吃了吗”,哪怕这个人刚刚从外面的厕所出来,问候语也还是常常用这句话,搞得别人不好回答(哈哈。。。)

时光如水,时代变迁,现在的食物充裕,吃饭不再是个问题。城里几乎没有吃不饱饭的人了。问题又来了。现在恰恰相反的是,食物太丰富,吃的东西太多,吃得也太多。满眼望去,老老小小超重的不少。

然而以前那种食物匮乏的记忆还在,按瑞典语的说法。是嵌在背脊骨里了。所以对于最亲爱的人,对他们的爱就表达在给他们多多的食物,让他们多多的吃。结果呢,就把亲爱的人儿都变得就是一个字,胖,二个字,很胖,3个字,非常胖。。。

在西方呆久了的我们都知道,西方人家请客,西餐一般吃3道菜就很正式了。一般来说3个盘子叠在一起,吃一道撤掉一个盘子,等3个盘子都撤掉了,这顿饭也就吃完了。通常头盘的盘子小一点,一般是冷盘。在瑞典讲究一点的可能是鱼子酱加一小块面包,一点绿色点缀的香料。吃完这一盘,拿掉这个盘子下面就是热菜,热菜吃完,最后上一个盘子就是甜点和咖啡或者茶了。记得第一次去导师家吃饭,觉得诺贝尔奖得主家一定吃得很丰盛,结果吃了鱼子酱的头盘和热的烤牛肉片,然后一小块巧克力派,就结束了。感觉还是肚子空空的。习惯了吃很多到胃里的我们,回到家还泡了一大碗方便面吃了才觉得饱了。

每年诺贝尔奖晚宴吃什么也是保密和让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毕竟能够懂诺贝尔奖里面高深的理论的人不多。不过对于饭菜,人人都可以品头论足见仁见智一番。1500元一张票的诺贝尔晚宴包括甜点也就只有4道。。。

我的儿子经常说妈妈不会计划请客的饭菜,总是做得多出很多很多。给我的儿女也是采取填鸭政策。吃得儿子女儿喊到喉咙口了。不要再加了。。。

现在出差回家见到儿子女儿的第一句话也是“哎呀,怎么瘦了”。问候语都是以胖瘦来开头。 可是我那2个瑞典长大的孩子,一点也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对妈妈我说“妈妈你怎么又胖了”。。。扎心呐。。。

我只能够回答他们,因为妈妈的朋友们都爱你们的妈妈,爱得越深,请妈妈吃的越好,有一种爱是对越你好害你胖得越多。。。

(得罪朋友们了,下回给我吃忆苦饭就OK了,不过像我这种喝水都胖的胖子,不怪您们哦。哈哈。。。)

(备注:关于清华想招我的事情,您可以不相信,但是这个是事实。主要是当时也不懂,当时也没有觉得清华有多么了不起。那个时候的清华比较低调。也可以由此可见吃在我的心目中有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