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象#3:不养宠物养食物
文章来源: 妈妈的故事2018-08-25 13:56:23

最近对故乡的记忆像开了闸的水,堵也堵不住。下面写的是家里养动物的故事。。。

 

小时候的食品都是定量的。鸡鸭鱼肉都要凭票供应。好像是一个月一斤肉。到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文革已经过了高潮。上山下乡也过了最火爆的阶段。大家都平静下来,开始重新专注生活的本质,简单说就是想办法研究怎样吃喝玩乐。吃,永远都是是占第一位的。古人就说了,民以食为天嘛。。。所以怎样才能吃饱吃好,在70年代文革结束之前已经是各显神通的事情。前面说过我家那个时候住在一个三六九等贩夫走卒都有的大杂院里。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养动物。不是当宠物养而是当食物来养的。。。

 

当时一进院子里右边的第一家姓杨,不过他们家没有养羊,而是养了一头猪。记忆中那家的妈妈是一个云南来的能干女子,非常漂亮,也非常能够吃苦耐劳。感觉他们家的妈妈从早到晚在不停的忙。他们家有3个孩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我和他家的二女儿年纪相当,关系非常好。在他们家开始养猪之前,我们放了学都是慢慢一路闲逛一路玩着在外面耽搁很久才回家。可是当她家养猪以后,几乎每天她都要和她的大姐姐去附近的山上打猪草。想要和她玩,就得跟着她们上山,我当然也很愿意到山上去玩,不过家里爸爸妈妈知道我是个傻大胆,到山上一定会去草里乱钻树上乱爬,怕山上的蛇咬着我,所以不同意我跟着去。要去我也只能偷偷的跟着她们去。。。

 

养猪非常费时费力。他们家只有里外2间房子,5个人已经没有多少空余的空间了。养在家里的猪只有让它躺在饭桌下面。刚刚开始是一个小猪仔,到也不占多少地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猪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的猪草越来越多,另外吃喝拉撒也都不得了。记得她们家总是养白色的猪,好像是可以长膘快一些。经常她们都把猪赶到院子下面的大马路上给猪洗澡,还教会了猪定时大小便。也是带到院子下面的大马路上去解决这些厕所相关的事情。打扫猪尿粪非常臭也非常费时间。记忆中她们家的猪养得很干净也很规矩。也不乱跑乱叫。不过就是这么乖的猪到了过年的时候也会变成餐桌上的菜,可以吃大半年呢。看见他们家杀猪割肉的时候,全院子都像过节一样。大家都会到外面去围观。羡慕嫉妒流口水。每当那个时候我一定会问我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养猪。这个时候妈妈一定会说不要只看见人家吃猪肉不看见人家扫猪粪。。。


养猪这样的大动物太麻烦,所以不是大家都敢去尝试的事情。可是养鸡养鸭就不一样了。成本低,门槛也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院子里有的人家还自己孵小鸡。湿漉漉的小鸡娃出壳,然后一天一个样子的黄茸茸的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吃小玉米粒,可爱极了。我家爸爸妈妈不会这些,所以我们就得去买小鸡娃来养。通常卖小鸡娃的人挑着箩筐,上面盖着大大的簸箕。要买小鸡娃的时候,就把簸箕拿掉,让我们自己挑。看见箩筐里叽叽喳喳黄绒绒的一堆小鸡仔儿。不知道该挑哪一个。那个时候都想买母鸡,因为养啊养的养成大鸡,母鸡就可以下蛋,细水长流的吃了。可是黄澄澄的小鸡娃娃,看着都一样,哪些会是母鸡呢?真的好为难,不知道怎么选呢。记得院子里的人教我们撒点粉看小鸡走路的鸡爪印,说母鸡走路成直线,公鸡是朝两边乱的。还有一个方法是拿住小鸡的双脚,将它倒悬起来。公鸡会抬起头扑动翅膀向上飞,母鸡头和身体会向下垂,翅膀不会向上扑动。

 

其实这些也不能完全保证一定可以选对小鸡娃。不过选到了公鸡也没有关系。等到有重要客人的时候或者家里有病人需要补一补了,公鸡就可以成为摆上桌子的食物。那个时候,每天早上叫你起床的公鸡可能哪一天就不见了,变成桌子上的一道或者几道食品。公鸡尾巴上和脖子上漂亮的羽毛可能留给你做毽子。肉就变成清炖或者红烧或者爆炒的好菜了。那个时候食品很珍贵。所以动物全身所有的一切都有用,都不会被丢弃。记得最不喜欢的是洗鸡的肠子。会用一根筷子,捏住肠子的一头,然后反着把肠子慢慢套叠然后穿过这根筷子,肠子反过来后,那些脏东西就捅出来了。肠衣从里到外翻过来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盐和醋来来回回搓去气味。洗干净后用干辣椒或者泡辣椒来大火爆炒。味道其实很好。不过现在我会膈应,动不了筷子去那一盘菜,再也吃不下去了。


小时候捡鸡蛋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家里要是有一个每天都下蛋的老母鸡,就意味着每天都有营养的来源。所以说挑选一只一直下蛋的母鸡留着来养,这也是一个窍门。要看母鸡的脸红不红,母鸡的眼睛亮不亮。母鸡的屁股后面宽不宽。总之就是挑会下蛋的母鸡留着。。。

 

母鸡下蛋的那个阶段还要给母鸡吃一些掰碎的蛋壳,以免母鸡下软壳蛋。那个时候民间的偏方也有科学性哦。这不就是给母鸡补钙嘛。我们妈妈们怀孩子的时候也要吃钙片的嘛。。。


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等在鸡窝外面。看见在外面走来走去的母鸡大白天里慢慢进鸡窝了,就会在鸡窝外面等啊等,下了蛋的母鸡会红着脸匆匆忙忙的冲出鸡窝,高声大叫着。叫声好像是个个大,个个大,个个大。。。如果经历过那个年代,捡过鸡蛋的,知道母鸡叫的那个个个大字,一定是加了重音的。。。小时候去鸡窝里捡出带着温度的鸡蛋,拿去给大人看,那个感觉,跟自己下了一个蛋一样骄傲。。。


下蛋的母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成为报鸡婆。就是不下蛋了,想孵小鸡了。报鸡婆会想趴在鸡蛋上靠体温孵出小鸡来。这个时候的母鸡就是没有鸡蛋趴也不想吃食不想动窝,就想趴着。这个过程一般都会有20多天。这么久母鸡不好好吃食不仅不会下蛋,还会瘦许多。想杀来吃也损失严重。母鸡可不能够减肥啊!但是母鸡抱窝是自然规律,要制止这个过程。怎么办呢?

我们院子里的老人有办法。教大家给母鸡头上裹一块红布,遮住母鸡的眼睛。再给母鸡鼻孔穿一根鸡毛。要母鸡醒抱的时候才取掉。当时不懂为什么,现在想起来就是打乱母鸡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搞得白天晚上的时间都不知道,以为时间变快了,然后让母鸡呼吸不畅快,也就不能够长时间趴着不动,必须起来走。。。这样的方法的确缩短了母鸡的报窝时间。让母鸡快点恢复下蛋的周期。现在想到这里感觉我们人类麻痹动物,糊弄动物真的是一流水平啊。。。

人在食物紧缺,吃都吃不饱的时候,跟着人的动物们也没有好日子过。那个时候就是再爱这些动物,最后它们也不会像现在的宠物一样有特别的食物,特别的玩具,然后寿终正寝。那个时候家里养的动物最后差不多都会变成餐桌上的食物。我们小朋友都是把小动物当成玩伴的。小孩子不懂得大人的心,为了杀鸡宰鸭和父母生气难过的时候也是有的。记得我认识的一个小姐姐,她家的那一只母鸡就是她的好朋友。每天上学之前跟着从楼上到楼下然后到路口。放学了还会从院子里跟着她一起回家。每天跟进跟出,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她回来,没有看见她的母鸡,回到家里,看见家里来了一个爸爸妈妈的老朋友。她问妈妈鸡到哪里去了,妈妈说要招待这个伯伯,所以把鸡杀了。小姐姐大哭起来,不吃不喝,好像还为了这件事情生了一场病。。。

 

时间煮雨,过去的艰苦生活的痕迹慢慢淡化,不过那个时候的记忆却仍然留下。。。为什么会写这些,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看过我前面的几篇,可以一起看看。。。

 

故乡印象 #1:抽水烟的大姑婆

故乡印象#2 :不只是爱喝酒的爷爷

夏天故乡行带出来的童年记忆

谢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