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欧洲的选择决定中国未来
文章来源: stonebench2018-07-11 00:07:47

有朋友说中国输了因为中国要吃不上猪肉了因为美国的便宜的优质大豆要短缺了中国大豆量上不去价格还更贵。。。这种思维就是便宜决定论------为了便宜的猪肉,该投降投降该下跪下跪,决不能跟美国斗。这种思维好像想不到,妥协的结果是更多的压榨。难道为了几磅便宜猪肉,中国应该放弃抵抗,以更低的价格向美国献上更多的劳动者的血汗?

大豆加税与猪肉价格上涨当然不是贸易战的全部,但基本原理是贯通的:中国少买了来自国外的便宜货自己搞成本高的就是吃亏了(这个论调熟悉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论嘛)。纯就经济学而言确实如此。但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只是经济,或者说,国家建设与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外在工厂与市场。看似依赖外国产品可以省下一笔钱,但省下的这笔钱对于依赖性产生的失血来说,简直微不足道。比如某种芯片一次性几十个亿的研发经费省了,但几百亿的购买费用要每年花出去(不要误解,不是说人家厂商不该赚钱)。在此意义上,贸易战打响,强行切断或者降低中国对国际经济秩序的依赖虽然会对中国现有经济模式造成冲击,但却会促成一个机会,就是让中国切换到一个相对自足的发展模式:以较高投入实现货源自给或者替代,形成一个相对完善健康的内循环体系,体系创造的价值在体系内实现增值。比如民众创造价值没有被被外国资本卷走,因此有能力种贵豆养贵猪卖贵肉。对中国来说,未尝不是好事。但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四十年形成的对外依赖性不是一下子就能调整过来的。即得利益群体也不愿意让利与民。如果看中国的十八大的规划,可以看出来中国在经济上是在加大对外融合程度,也就是加大对外依赖性。但同时又有一个2025,它在本质上是要在现成体系内跟高端占据者分羹。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中国既要自己的提升,又要压缩秩序创建国家的空间。对中国来说,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嘛。同样地,这种想法不为现成市场秩序所接受也可以理解,毕竟这片山头是人家开出来的,你学人家的也想跟人家平起平坐,也难怪人家不乐意。

对现在的世界经济分工体系来说,中国想安稳地实现目标显然不现实: 它即要留在体系内在货源与市场两头依赖老大,又要跟老大分座位。老大如果没有傻掉是一定不会接受的。因此老大的要求中国政府老老实实地当工头。而中国政府如果不想当工头,就必须摆脱对老大的市场与货源的依赖。从十八大来看,中国本来想走二合一的路,但被老大看破了,于是要求中国少卖,多买,不要升级。中国说多买可以,少卖不行,不升级也不行。于是开战。单纯的贸易战跟发展战略围剿战混到一起了。

其实,美国是在把中国向它该走的方向推:独立自主,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内建立自己的产销内循环体系。

反过来看,中国稳住美国无望,又不愿意完全从头开始,那么就要处理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如果中欧关系稳住了,那么对中国来说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美国的保守倾向比较明显,如果与美国融合的利益小于与中国融合的利益,欧洲应该会选择接纳中国。而欧洲接纳中国,对中国是利好(利用在现有秩序中的机会实现地位飞跃),对美国则是利差。如果欧洲选择美国而不选择中国,那么中国就又回到上面提到的两种选择,要么回到体系里安分一点,要么自力更生另起炉灶(太难太难,美欧不施强压几乎不可能)。因此,欧洲各国对中国的态度对中国的未来很重要。而欧洲对中国的态度又取决于创普对欧洲的态度。再往下推,创普对欧洲的态度又取决于他对中国的胜算。如果他自信能赢中国,那么对欧洲就会强硬一些。他对欧洲越强硬,对中国就越有利。因此,在创普访欧之际,中国最好示几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