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为什么屠呦呦与院士无缘?
文章来源: zhu2862019-02-27 06:23:45

在2019年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200多名候选人名单中,没见到屠呦呦的名字,也没见到袁隆平的名字。这两位一位是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一位是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袁隆平。其实袁隆平1995年已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只有屠呦呦没有任何院士头衔。

院士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以我的理解,其核心内容就很简单,"科学发现和创新", 英文叫“INNOVATION”。

屠呦呦是否符合院士的标准呢?从屠呦呦研究成果看起来,屠呦呦的研究是一种“科学发现和创新”,应当符合院士的标准。可是她与院士就是无缘。但是她的成就不仅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国政府也高度肯定了她的科学成就和贡献。2016年3月,屠呦呦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7年1月9日,国务院授予屠呦呦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那问题出在哪儿?

1) 没人推荐?她去瑞典领奖,从卫生部到单位领导都去送行了?很多同事和科学家都写文章赞扬了她啊?应当有推荐人或单位团体。

2)问题出在推荐以后的评审阶段?同行背靠背的评审是最有杀伤力的。同行是冤家啊。

其实年龄是个大问题.

大家应当了解一个国务院《关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的通知》(国发〔1998〕8号)。其中第一条规定:对年满80周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或“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屠呦呦2015年获诺贝尔医学奖时已经85岁。因为诺贝尔奖没年龄限制,只要候选人是活的就有资格。而85岁已经不符合中国候选院士的年龄规定,因为不可能选一位"资深院士"。而應當把機會讓給年輕人了.

那麼屠呦呦年輕時有沒有申報院士? 因为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她当年仅42岁。1980年中国科学院恢复院士制度并选出了文革后的第一批院士(我的导师就是80年当选的)。屠呦呦自己说"我申请了好几次,因为人们告诉我,我应该去申请。” 但都被拒了。是什么原因

焦点在于:

成果归属的问题:抗疟疾药物的研究工作是国家523项目,参与的人有上千人,对于研究结果归于屠呦呦在中国医学界有很大争议,在1972到1973年这段时间内523项目里有3个项目组都提纯出了青蒿素。当时青蒿素的发现论文发表是采用集体署名,比如,青蒿素协助组之类。

方法不先进:虽然屠呦呦是第一提纯出来的,但是效果且是最差的,效果比其他两组相差太远,以至于停掉了屠呦呦他们小组实验。而且提纯试验步骤非常多,现在的说法是屠呦呦率先提出用乙醚提取,但是这个也是很有争议的。分离纯化青蒿素的得到纯化青蒿素的其他科学家都不认同把这个研究结果归于屠呦呦一人。这就是青蒿素后年的争议。

既然有西方同行(据说是美国科学家)提名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那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

西方国家给屠呦呦绶个名誉博士头衔或外籍院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