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医生的故事(十二)
文章来源: riverside2008-03-14 20:36:14
有读者跟我抱怨考医生的很多都是两口子一起上阵,想看看有没有一个人考的。前面几个故事里讲的老薛实验室里那帮中国人就有好几个是自己一个人考的。如果夫妻两个人都是学医的,一起考是很自然的事情,凭什么一个人进步(也累死),另一个人就得管后勤(倒也相对轻松一点)。也有的家庭确实是两个人学医,但只有一个人去当医生,比如老查。至于如果两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学医那就更没有问题了,没学医的那个人如果想作医生,得先考医学院,那就更工程浩大了。

这一篇讲小钟和小春的故事。这两个人是比老胡低一年的校友,毕业后一年就到了美国,干了多年实验室后终于还是决定要去作医生。2005年MATCH小钟去了麻醉科,小春去了外科,非常了不起。

小钟一家来美国的第一站是NIH,对于做实验室的人来说,NIH实在是好地方:资金多,周围小生化公司多,有很多服务,水平高,名气大。可以说,工作不用那么累,只要你动脑子设计好实验,就会有成果,能学本领,能发好文章,有利于将来去找FACULTY的工作。NIH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帮办绿卡。但NIH那边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找律师,自己就递绿卡申请――好的研究所,又有好文章,办成功的还挺多的。自己办绿卡,也许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吧?反正十年前小钟因为NIH不能帮助办绿卡不得不转战到东部。

小钟在东部很牛的一个大学里一个巨牛的脑神经科大腕手下做实验室研究工作,整天做的都是果蝇什么的。做果蝇实验周期又短,涉及的又是生命所需最基本的基因,这种研究出了结果,经常就要发表在顶级的杂志SCIENCE,NATURE上,最不济也得发在CELL上,因为他老板自己就是CELL的编委。到MATCH那一年,小钟做实验室工作都七八年了,高级杂志上的文章一长串。小钟说,自己要是找一个FACULTY位置很容易,而且凭自己目前强劲的势头,两三年之内作实验室小老板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以后能不能持续拿到基金就难说了。另一方面,如果去做住院医,又要艰苦好几年,所以实在是犹豫。当然,所有这些犹豫也只不过是思考的一个过程。凡是把几个试考完的,绝大部分人最终还是去作了住院医。道理也很简单,考试又花钱又花时间,全家人陪着两三年过不了轻松的好日子,考完了不用也太不合理了。

象大多数男生一样,小钟的考分也不是特别高,第一步九十来分,第二步85左右,CS还阴沟里翻船,又考了一次,要不然能快一点比老婆早一年作住院医。小钟的优势是研究工作做得特别好,而且老板在神经科领域几乎是无人不知,写的推荐信绝对有分量。小钟得了不少神经科的面试,好几个大学的PROGRAM都表示想要他。但小钟在国内做过一年麻醉科,所以最想去麻醉科,神经科作为BACKUP。小钟对于能不能进麻醉科信心不是太足,但最终MATCH的结果是他进了麻醉科。最近几年,能进麻醉科的中国人已经很少见了,这跟十年前的行情完全不一样。

小钟的老婆小春,跟小钟一样,来自湖北。嘿嘿,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是出枭雄的地方。小钟两口子在读医学院时就是高分同学,特别是小春,是她们班最能读书的。到了美国,要考STEPS了,小春照样能读书,考了个97和99,还满心的遗憾,觉得咋没弄个双99呢。小春在出国前做过一年外科,所以还想做外科,最后她还真MATCH上外科了。值得解释一下的是,外科类现在比较难MATCH,FMG,没有太多什么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将来做完住院医后病人来源问题。所以,很多考医生的中国人想都没想过要MATCH这些科室。小春考高分也是付出代价的。她考试的时候辞掉工作一年半,白天雇个人帮着带孩子,自己好专心读书。后来一家人穷得麦当劳只能给孩子买,自己吃不起。这叫豁出去了,成败在此一举,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麻醉科现在是很累的科室,经常超时工作,回家路上开车都能睡着了。外科实习医也是特别忙。这两个人还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岁数很小,不得不请保姆。作实习医那一年,两个人还不在一个城市,日子有多艰难你就自己想象去吧。不过,将来作完住院医,这两口子应该是朋友圈里最富有的。付出终有收获,努力念书的小钟和小春给大家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