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医生的故事(八)
文章来源: riverside2008-02-28 20:31:48
小侯的考试经验有一点借鉴意义。小侯看书必须有压力才能看得进去,所以她就报名六个月以后考。结果呢,白天要上班,有时还需要加班。因为八字还没一撇,所以暂时还不能告诉老板要考试,老板觉得你总是要朝着小老板方向努力的,那还不得努力干。到差两个星期要考试了,做了个网上NBME的测验题,知道自己的水平也就能比及格多几分。小侯看到先走一步的几个朋友都因为考分低而在MATCH时遇到困难,决心要考高一些,所以决定交一些费用把考试时间往后推三个月。最终小侯的第一步考了个接近九十分。

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在中国做过医生的朋友按说第二步应该比第一步考得好,但事实是他们第二步经常考得低一些。什么道理?可能是因为国内学的跟这里的有些原则不一样,但以为是一样的,按照国内学的常识就答,反而错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到第二步时人都考疲塌了。你想想,那些美国医学生也考这些,但他们整天不干别的,上课学习的和在病房接触的全是这些医学内容。那些印度人,有不少都不工作,全职复习考试,甚至还要去上KAPLAN学习班。象小侯这样,有家有口有工作,还多少得吃一点语言的亏,却要跟这些人一起评分,多么的不公平。小侯觉得第一步考得还不满意(老兆,老陈,老祝和老胡听了鼻子都快气歪了――啊,这还不满意,那我们考那么几分,日子还过不过了?),所以对第二步非常重视,花了八个月时间(中间包括CS)。很多人即使一边上着班四到六个月也就拿下来了。快考试前一周,小侯还找了点别的理由请了一个星期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侯第二步考了九十多分。

小侯原来是做内科的,所以主要报内科,也报了一些家庭医学,目的是增加得到面试的机会。由于有实验室工作的优势,还报了几个病理的PROGRAM。最终小侯得了若干个内科社区医院的面试,没有家庭医学给面试。病理只有自己工作所在大学照顾,给了个面试。

说到面试,其实倒是这个病理PROGRAM的面试最正规,也谈得最融洽。面试之前先给一个详细的日程,面试那天要见六个FACULTY,每个人谈半小时。而那些内科的面试,一般见两三个人,每个人谈十五分钟左右。为什么内科面试时间这么仓促,原因有二,一是内科医生忙,找几个人来面试住院医候选人怪不容易的,二是每批来面试的人多,经常有十多个。有些外行人可能会想,面试半小时,还得见六个人,那得多累呀。其实,病理的面试比较舒服,因为面试你的人会跟你谈实验,你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话可说。而内科的面试一般都会问你有没有美国的临床经验,你只能答没有,还会问你毕业了多少年,你一答就是十多年,听到这些回答,PD(PROGRAM DIRECTOR)对你的兴趣就降低了。这些问题都是内科的PD关心的,应该说问得很合理,但对于我们这些从中国医学院毕业了很多年,又在美国做了好几年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却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感觉。还有一点,我们这些中国人都属于相对比较内秀而不善表达的,我们其实有很多优势,比如原来有过临床经验,又有美国实验室的经验。但我们的英语怎么也比不上那些在美国上医学院的人,所以只有从容地慢慢谈,我们才有机会展现自己比较出色的一些背景。

小侯自己觉得那些面试的人对她印象不错,PD表示愿意接受小侯,但希望小侯能在进PROGRAM前把第三步考了。小侯在这个大学干了好几年了,地方和人都熟,在候选人条件差不多时,PD自然喜欢要自己大学原来的员工。如果小侯特别想去病理,自己实验室的老板跟病理科有些人认识,去说几句好话,那进去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不过,小侯还是更想做临床,所以既没有让老板帮着去说话,也没在RANK LIST上把这个唯一面试过的病理PROGRAM排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