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是门“学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
文章来源: 康赛欧2018-02-04 10:08:24

一直觉得我是个特别平常的人,各方面都很平常,但是暮然回首往事,我突然发现,在18岁上大学后,就开始逐步走向了自己养活自己的道路。

那时的大学生,不用交学费,生病有公费医疗,要花的钱就是买教科书和穿衣吃饭,可当时的书本费没有多少钱,主要花费是吃饭。我父母都是出自不富裕的家庭,他们本是江南小城的人,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到上海去上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北京。他们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就要求自己的子女也是这样,从小就要学会独立照顾自己,我在7,8岁时就会帮父母干些简单的家务了。。。

我上大学后,利用寒暑假,在妈妈的的介绍下,就外出教课了。那时的北京,办了很多补习班,我妈妈是老师,社会很需要象她这样的人,她就带着我去教课。我有时还会有些打字的活,能挣点钱。

我用自己挣的第一笔钱,在我大学时的第二个暑假,到杭州,南京和父母的老家去旅游了一趟。游山玩水,去和江南老家的亲戚们会面。我出生在江南一个鱼米之乡,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开会的地方。自打我长到两岁多后,被父母接回北京,就再也没回去过。十几年过去了,照顾过我的大姨和姨夫,还有表哥表姐看到我时,婉婉道来我孩提时代的事,仿佛在说着昨天发生的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亲人们对我的爱。我在爸爸的家乡,见到了爷爷,这是我第二次见他,也是我这一生最后一次看见他。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人,游玩了那些未曾去过的地方,当时是幸福感满满。我那时有三次幸福感爆棚:考上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第一次拿到教课的报酬时候,再就是此次的江南之行。

我20岁时在杭州虎跑泉留影

后来在大学的四年中陆陆续续在业余时间挣的钱,就给自己买些衣服和吃饭用了。那时对生活要求不高,衣服都是普普通通的,吃的简简单单,很少伸手向父母要钱。记得有次几个同学约好到天津去玩儿,在天津有名的食品一条街上逛时,到了中午,我们都舍不得在街上的餐馆吃,就买了天津大麻花来充饥。回家时,我和同学都买了些天津特产,还买了本靳羽西写的一本英文书。我不知道同学的钱是从哪来的,可我的钱都是我自己挣的。

比较独立的性格给我到美帝的“洋插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在这里的生活不管是有着怎样的跌荡起伏,在人生的高谷或低谷,我都会坚强的面对。是的,我永远相信,面包总会有的。不管我做什么,当然不是违法的,只要是我劳动所得,都感到无比地欣慰。笑看人生,尝遍酸甜苦辣,是我追求的,不枉在这世上走一趟。

这张我两,三岁时的照片,是20岁那次江南行我大姨和姨夫给我的,他们一直保存着,我家里都没有,他们听说后,就物归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