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纠纷:父母的财产到底是不是子女的
文章来源: 康赛欧2017-11-07 20:01:09

Related image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父母的财产子女有继承权,但从生活中来看,父母的财产想给谁就给谁,子女是无话语权的, 所以我认为父母的钱跟我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又有着某种联系,只能用关系是微妙的来形容。

北京等地的房价近几年如同坐了火箭般往上直窜,这就造成了很多财产纠纷,我身边就有不少的例子。在这里我只想讨论咱们寻常百姓家的人和事,不包括啃老的,只包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

纠纷无外乎有两种:第一,分配不均。第二,一方有,而另一方啥也没得到。

父母对自己的财产有绝对的支配权,心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有些父母情商和智商比较高,在处理自己的财产方面就能运筹帷幄,各方都能摆平,可我们不能要求父母个个都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而那些情商和智商较低的处理有关财产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就会制造出矛盾,让子女很纠结,甚至怨恨。

先讲分配不均:

有子女两个以上的家庭(包括两个)这种现象就会产生了。父母不是圣人,在他们心中就会有偏向,比如,有男女之分,有远近之分。

重男轻女,是老一辈的思想,这是无法根除的。我认识一个老先生,在美国生活几十年,还是有这种思想。他有十几套房产,可女儿只能得到房产的三分之一,儿子拿大头,尽管他的儿子儿媳有时会气得老两口心疼疼的,但他还是要这么做。

还有,有的子女觉得自己照顾父母多了,分少了,父母偏心。照顾父母本是做子女的责任,可确实是有的会多干些,有的会少干些,父母最后财产分配不均,为此就会闹矛盾。比如,在父母身边的,一般情况下就会照顾父母多些,而远离父母的那方有的会用钱去补偿,这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看着是多么的和谐,其实不然,父母心中早已分出谁亲谁远,在为自己考虑的情况下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感谢身边的子女,觉得是最有用的,而那个在远方的子女,出多少钱那是应该的,孝顺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二是,对身边的子女本来就不喜欢,干得再多,也是应该的,而远方的那个才是最爱。人的感情很复杂,在分配财产上更是参杂了很多感情因素,我认为,往往是感情大于理智的去判断,去做决定。

虽说父母觉得子女是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但手背的肉就是薄啊,如果不幸成了手背的肉,这就是命。

做子女的该怎样应对有些不公平呢,没有好的办法,大度点的就是吃亏便是福;度量小的就开始闹了,甚至走法律程序,然后就是兄弟姐妹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再谈一方能得到父母的财产,而另一方得不到的: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子女一方父母认为太弱,就会牺牲另一方的利益,成全弱的一方。二是,父亲再婚,财产留给了后母或是遗嘱中没有写明确的,就不了了之。

我在这里想谈谈父亲再婚,财产没写明确的。北京的房价是个啥样大家都清楚,垂涎房子的人大有人在。再婚的人,女方年轻,照顾有房老男人。有人就遇到这种事,父亲再婚,后母年轻,父亲死后,遗嘱中没说明给谁,只是说子女可以住,后母也可住。后母既然可以住,就霸占着房子,那人闹着要卖房,说是曾出些钱帮父亲买的这房,可是卖房行不通啊,因为后母不同意。如果打官司,律师费昂贵,分钱的人又多;算算卖房的钱即使是拿到手也剩不了太多,换成美元更是没有多少,房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让后母住着了。脸是撕破了,生了一肚子的气,为房子算是结下了仇。

在读书时读到这么一句话:什么都可以卖,但“心”不能卖。面对金钱的诱惑,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了。平常心永远快乐,不平常心就会起起落落。

放下心中所有私念,便会觉得豁然开朗。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即使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给他们养老送终,是尽了做子女的本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没到手的钱就不是我们的,就当这些钱从来没见过;心平静了,一切就安宁了。心已安,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罢了。

 

北京的房子啊,让人又爱又恨。

Image result for 北京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