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故事连载 - 影子少校 5
文章来源: 南涧采萍2017-07-30 11:02:40

德国军情局阿勃韦尔(Abwehr)在马德里的间谍头目名叫卡尔-埃里克·库伦塔尔(Karl-Erich Kühlenthal),是阿勃韦尔在整个西班牙的负责人,也是赫赫有名的德军间谍大师之一,他请阿勃韦尔的总头目、德国海军上将威尔海姆·卡纳瑞斯(Wilhelm Canaris)向西班牙海军方面施加压力,迫使西班牙海军交出马丁少校所带的文件让阿勃韦尔做鉴定。

迫于压力,西班牙海军同意让阿勃韦尔对文件进行检查,但只给了他们一个小时的时限。5月8日,德军技术人员用一根铁丝插进还没完全干透的信封中,将信纸卷在铁丝上,然后抽出来,以避免弄破信封上的蜡封印。拍完照后,再用同样方法将信纸放回信封,但是,他们行动的粗糙令人咋舌:完全没有注意到孟塔古放入信封做记号的那根眼睫毛!

鉴定之后,德国间谍判定文件真实,库伦塔尔当日即乘飞机亲自将文件照片送往德国,交给阿勃韦尔总部。

作为一名资深间谍大师,库伦塔尔为何如此不假思索地接受一切?他为什么不冷静下来用脑子好好想一想?虽然此时少校马丁的遗体已经安葬在英国公墓,重新尸检没有可能,但他为什么没有打电话或派人去韦尔瓦和做尸检的那两位西班牙验尸官确认?况且,任何人如果仔揣摩一下奈伊将军的信,都应该首先想到反情报的可能性;毕竟不久之前德军军情局还将一名飞机失事的法国间谍身上携带的书信判定为反情报,而那封书信反倒是真的。

答案很简单,库伦塔尔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他的祖母是犹太人。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库伦塔尔非常担心自己血统中的“不洁”会被人发现,所以他立功心切。至于他本人是不是百分百相信文件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关键之处是他不会放弃这个立功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不能冒错过情报的风险,万一情报是真的呢?对于他来说,“宁可错报、不可漏报”应该是明智之举。

就这样,马丁公文包内的文件照片在德军军情局内一级一级往上传,高层的人越来越相信其中内容,并将其命名为“盎格鲁-撒克逊指令”(Anglo-Saxon Order),最后由德国海军元帅卡尔·多尼兹(Karl Dönitz)亲手交给希特勒。

5月11日,马丁的公文包连同其中文件被交还到韦尔瓦英国副领事海索顿的手中,海索顿立即将它作为外交包裹寄回伦敦。孟塔古的人对文件进行了检查,发现三个信封都还没完全干透,奈伊将军信中少了的那根眼睫毛当然是被注意到了,他们还发现信纸被重新折叠过,而且在干透之后卷曲。这一切都证明信已经被取出阅读过。

为了进一步把这个圈套做牢,孟塔古给海索顿发了回电,说经检查可以确认书信未被打开过。海索顿当然是在第一时间将这个信息透露给了他的西班牙线人。

6月4日,海军陆战队少校军官威廉·马丁的名字刊登《时报》的英军阵亡将士名单中,而巧合的是当天的《时报》还刊登了另外两起英军战机被德军击落事件,以及一架盟军电影剧组专机在西班牙南部海域被德军击落事件,这三起事故的时间都和马丁少校的假设空难时间相吻合,从而给孟塔古的骗局增加了额外的可信度。

整个“肉馅行动”并非完美无缺,希特勒为什么会相信它?究其原因,主要是希特勒本人自始至终相信盟军会集中兵力攻击巴尔干半岛,以切断他的军需路线。

在地中海防御问题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持不同意见,墨索里尼认为盟军会在西西里岛登陆,而希特勒坚信希腊和巴尔干半岛才是盟军的目标。

多尼兹元帅在他的日记里写到:

“元首不同意墨索里尼的主张,认为最近截获的‘安格鲁-撒克逊指令’证实了他的看法,那就是盟军计划在撒丁岛登陆,并以波罗奔尼撒半岛一带为掩盖。”

到了1943年4月,希特勒对墨索里尼已经失去信心,意大利军队濒临全面崩溃,北非失利之后,墨索里尼认为艾森豪威尔下一步一定会调兵意大利,而西西里岛是最明显的登陆地点。墨索里尼恳请希特勒从苏维埃退兵,集中兵力守卫意大利。而此时意大利政府已经开始和盟军秘密接触,讨论单方面向盟军投降的可能性。希特勒战线拉得太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被动之下选择放弃意大利、集中兵力保护他认为更重要的巴尔干半岛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没有这个心态为基础,希特勒恐怕不会如此轻易中计。

整个德军高层只有一个人对奈伊将军的信有所怀疑,那就是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斯(Joseph Goebbels)。戈培尔斯是希特勒的最忠实信徒之一,也是纳粹的英国事务专家,每天都要读《时报》,喝红茶,研究英国人的心理。他在日记中记下自己对奈伊将军信件真实性的怀疑,但没有公开表露。对于他来说,只要是元首相信的,他也应该相信。

此时此刻,军情五处并不能确认他们尽心策划的骗局是否成功。在焦虑的等待之中,5月12日白金汉郡布莱奇利公园(Bletchley Park)情报中心的破译员截获了一份德军指挥部发给轴心国地中海部队的电文,要求他们全力以赴,做好迎接盟军大举进攻希腊的准备。孟塔古这才吃了一颗定心丸。英军总参谋部立即密电正在美国访问的丘吉尔:“肉馅一粒不剩、全部吞下,对方正在作出反应。”

5月19号,希特勒告知墨索里尼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强撒丁岛和巴尔干半岛的防御,鉴于意大利军队的松散和不堪一击,希特勒将作战经验丰富的第一装甲师从法国调往希腊,到六月底,德军在撒丁岛的兵力翻番,外加空军支持。另两个装甲师也从东欧被调往巴尔干半岛。更有甚者,就在盟军7月9日开始攻击西西里岛之后,仍有21架德军战机撤出西西里岛飞往撒丁岛,希特勒一直相信西西里岛只不过是个幌子,从撒丁岛控制巴尔干才是盟军真正的意图。

“肉馅行动”只是整个西西里岛登陆掩盖行动的一部分,它最后起到多大的作用无法准确估计。但是,盟军估计西西里岛登陆的头一个星期伤亡人数为10,000人,但实际数字只有1,400人;盟军估计海军方面会有300艘舰只被击沉,但整个战役中盟军只损失了12艘战舰;整个战役的预计时间是90天,但实际上盟军只用了38天便击败德军,全面占领西西里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西里岛登陆掩盖行动另一部分的是盟军和希腊抵抗组织在希腊的有组织破坏行动。希特勒向希腊的大举增兵,意味着德军此后不仅有理由、而且有力量对希腊抵抗组织进行全面扫荡,但此时盟军派往希腊协调和执行破坏行动的部队已经撤兵,希腊抵抗组织孤军奋战、内部分裂,因此遭受重大创伤。这也给以后希腊与盟军之间的关系带来一些阴影。

二战结束之后,英军对少校马丁的真实身份一直秘而不宣,他的墓碑上只写着:
“威廉·马丁,生于1907年3月29日,卒于1943年4月24日,威尔士卡迪夫的约翰·格林多·马丁与已故安东尼娅·马丁之爱子。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安息吧。”

这最后一句话,对于身前无亲无爱、一无是处的流浪汉格林多来说,意义何其深长。

70余年之后,与“肉馅行动”有关的资料被国家档案馆解密,一名业余历史学家在馆中查资料时偶然看到格林多·迈克尔的名字,顺藤摸瓜,才毫无疑义地证实少校马丁就是威尔士流浪汉格林多。

1998年,英国政府在威廉·马丁的墓碑上加了一行字:

“格林多·迈克尔,以海军陆战队少校威廉·马丁之名服役。”

而在格林多土生土长的那个威尔士煤矿小镇,他的故事也被收进了当地的博物馆,引用孟塔古在战后写的小说书名和1956年改编的同名电影:

"The Man Who Never Was"

“影子少校”

(完)

感谢阅读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或BBC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