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文章来源: 伽马波2017-10-22 07:08:59

第十三章

1937年,日军得意,国军压抑,中国人感觉绝望。日军高层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有了在上海的苦战,日军统帅部原本以为,随后进攻南京的战斗会更加残酷。志得意满的日军,开始飘飘然。

蹲在华北感觉极为无聊的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眼见松井石根在南京的战果,连在梦里都能闻到那让他兴奋的血腥味。在华北一路走来太过顺利,基本是兵不血刃,这让他夜不能寐。于是,他催着大本营准许他的部队越过黄河,从北向南进攻山东半岛。寺内寿一的父亲曾经是日本国的首相,陆军元帅。这种家庭背景养成他狂妄自大、不服管教的个性。经常的使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权。和在野人山损失惨重,因为严格遵循令行禁止的戴安澜恰好相反。

37年12月18日,日军大本营觉得华中作战目标已近完成,担心之中的苏联军队集结也没有出现,于是同意了寺内寿一的请求。随即,他的部下西尾寿造遵命带领第五、第十两个师团,于23日在青城与济阳间渡过黄河向胶济铁路进逼。26日,第十师团沿津浦路南下追击韩复榘主力,第五师团则向胶济铁路东进攻击烟台、青岛,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同时在青岛登陆进行夹击。

总指挥李宗仁下达军令,蒋介石也急电要求,韩复榘务必在津浦路沿线要地防御、阻击。但是,这些军令都被韩复榘当儿戏置之不理,他选择不战而退。结果,27日济南不战而沦陷,30日泰安沦陷。津浦铁路线的北大门就此大开。

38年初,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战果,日军开始实施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后来的事实是,日军先后调集8个师团外加3个旅和相当于旅规模的2个支队,总共大约24万人,在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的指挥下南北对进。

战前国军参谋部的猜测是:日军会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随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

实际情况是,此时的日本在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后,短期内没有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会战。日本人的计划是攻心为上,38年1月6日近卫发表声明:不将国民政府视为对手!

极有心计的一招,却被蒋介石的固执顽抗轻易化解。日本人的意图:已经失去南京和上海的蒋介石最多只能算个地方军阀,没有资本和资格代表中国和日本国进行外交层次的谈判。

日本人太自大:战场上的博弈,不是一方说了可以算!蒋介石也有他的底气,日本人则没有吃透中国人的国民性:和平时一盘散沙,对付外辱时却有超乎力量的凝聚力。

日本政府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步险棋,将自己置之死地:如果蒋不接招,自己在外交上将没有退路。此时的日本内部陷入两难:前线的将领满脑子狂热,后方则陷入空虚。结果,在关闭了中日台面上的谈话窗口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陷入僵局。原本在战场血战的同时,在桌下,蒋介石政府和日本政府还有一丝丝的联系,现在,一切可能的谈判都将变得没有意义。

38年初时日本国内动员整军还未完成,缺乏补充兵力以扩张战线。为此,在2月16日的天皇御前会议中,参谋本部提出,不希望在38年夏季以前发动更大的军事行动:先巩固战线,等到次年准备好之后,再发动大规模作战。打通津蒲线,将南北战场连通,是华北派遣军提出获得华东派遣军支持的,却并没有得到日本国内参谋本部的认可。

寺内寿一也不管这些,还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很快,北边的日军前线指挥官就纵容部队发动攻势,搞先斩后奏。于是,日本参谋本部作战科长河边虎四郎中校,被派来中国协调说明不扩大方针,但最终失败,在3月1日返国后被调至滨松陆军飞行学校担任教官,等同流放。继任的稻田正纯中校,则审时度势,选择了支持前线指挥官的意见。

正是日军内部的这种不协调,为蒋介石的徐州会战前期的有效反击,制造了机会。

北边先动了,南面虽然不情愿也得跟着动起来。占领南京后不久,日军只派出约8万人从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在蚌埠东南百公里处的明光一带,遭受来自国军的顽强阻击,鏖战月余,日军难以跨越半步。这和在山东北部的快速进展,形成巨大的反差。华中派遣军指挥官烟俊六,何止是吃惊不小。他不得不一次次从南京和上海地区调集援军,几乎是倾巢出动,志在必得。随后,国军且战且退。自吴佩孚的第十八混成旅改编的原东北军第一军,列入国军战斗序列后,由于学忠领导的国军五十一军,布防于淮河北岸,凭险拒敌越河北进。付出巨大代价占领蚌埠的日军,又不得不在淮河一线和国军展开拉锯战,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东北军不堪一击的传言,至少在此刻不攻自破。

38年1月11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决议不再扩大战线。同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紧急战区军事首长会议,商议如何阻止日军的前行步伐。

会前王家栋接到戴笠的密令:逮捕韩复榘,秘密押送武汉。

此时的韩复榘,是一员实力雄厚的军阀大员,拥兵八万之众。当初国军守卫南京城的军力也不过如此。当蒋介石在河南开封开会的通知送到韩复榘手里时,有人建议他小心为上。他觉得,正是用人之际,而且嫡系损失惨重,举目四望,已经很难看到哪位手下拥有如此分量的军力。同时他又派人打听参加会议的人员。就在这时刘峙来电话,邀他在会议间隙时喝酒、聊聊。

接到刘峙的电话,原本平静的心情突然快速的开始跳跃:多此一举,难道是欲盖弥彰?

在军情紧急的时刻,他刘峙居然还有心情和时间,专门打电话预约喝酒?有这个必要吗?相聚之后,应该有的是时间和机会。难道他刘峙也害怕了?不应该呀。

他来来回回的在自己的指挥部走了好几圈,随之淡淡的一笑,觉得是自己太多心。军阀之间你来我往的争斗已经很多年,也是中国历史养成的习俗,大家见怪不怪,蒋介石也不会脱俗。

韩复榘觉得,南京惨案,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对济南和泰安的丢失,和南京的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还有这个刘峙,又刚刚获得“长腿将军”的大名,连他都不怕,自己更没啥可怕的。即使如此为安全起见,他还是带了数量可观的警卫部队随行,同时还有几个武艺高强的贴身护卫,以保万无一失。

韩复榘的行动和计划,和他心里的那点小九九,早被戴笠的人马搞的清清楚楚。于是,根据戴笠的建议,逮捕行动直接在会议中进行。并且同时,还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弹来迷惑韩复榘,虽然有不少的烟雾弹做的太过,太明显的欲盖弥彰。

原本大胆心细,极为理智的韩复榘,此时只看到了军事的一面,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和外交的一面。日本人的“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应该是压死韩复榘的最后一根稻草!此时的蒋介石,必须让日本国让全世界明白,自己是并且还唯一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高指挥官!此时,杀掉一个像韩复榘这种高等级的地方军阀,正合时宜!

很多年之后,关于韩复榘如何愚蠢、粗暴、粗野、缺乏最起码文化素养的民间故事,被大量制造和大面积的流传。那些都是出于政治需要人为编造的谎言。公平而论,韩复榘不仅不是草包,还是当时难得一见的地方吏治人才。在战场上,他也不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当年的中国,如果有十个他那样的吏治人才,并且还能又听命于蒋介石,后来就不会有共产党获胜的机会。

杀与不杀,蒋介石也不得不好好的思量:老蒋能有今天,靠的还是智慧,宽容和善用人才。如果只是一味的小肚鸡肠,奢杀成性,他也走不了那么远。杀掉他,短期有益,长期有损!放眼四顾,不要命的军事人才也不少,但像他这样充满智慧的吏治人才还真是不多。要命的是,他韩复榘自命清高,独断专行:人才,却不是他老蒋可用!

天妒英才,说的应该就是这种:你有才我又不能用,只好毁掉!

不知道此时的蒋介石是不是想过:坐稳天下靠的是优秀的吏治人才,打天下赢得天下的民心,也非常需要优秀的吏治人才!最终他输给共产党,归根到底还是在吏治上。

在治理山东期间,韩复榘为全国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吏治榜样:中国的腐败和极弱,完全可以通过积极、进步、科学的吏治来实现。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规定政府人员必须穿戴与士兵一样的布制服装,对政府人员吸毒惩罚很重,轻则革职重则枪毙。他厌恶贪官污吏,采取重手腕打击。为此,他专门设有高级侦探队,选用高中毕业的有文化的青年充任队员,对各部门和各市县进行明察暗访,相当于建立了自己体系内的军统。他不仅常以山东省主席和第三路军总指挥的名义坐堂审案,有时还微服私访,遇有讼狱,即堂审理,当场断案。乱世用重典!

对于教育的重视,在当时的中国也是首屈一指:他力排众议,非常大度的任命对他不是很恭敬的何思源当教育厅长,并且还在经费支持上优先,不仅是实打实的不拖欠,还逐年增加。于是,就有了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快速,教育普及率超过很多当年的发达国家。在校生由29年的50余万增加到33年时的百万有余。那年代,美国和日本的民众,多数的还在经济危机之中艰难度日呢!后来又是这个何思源,在日军占领山东时,带领民众演绎了一幕颇有传奇色彩的抗日大剧,让占领军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拿他没辙。

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推波助澜,山东一直是烟毒泛滥不止,日本人更是以青岛和济南为基地,明目张胆的在山东大量贩卖毒品。韩复榘主鲁以后,雷厉风行禁烟禁毒,大大的杀了一批。一段时间,山东境内毒品绝迹。

但是,胆大妄为的韩复榘,做了几件让蒋介石无法容忍的事,政治不正确,最终要了他的命。早在1932年,他就狠狠的给了蒋介石一点颜色看。那年9月他以优势兵力,攻击国军配置在胶东的刘珍年的第二十一师,用武力将刘珍年的势力驱逐出山东。蒋介石亲自出面调停,他也没有给面子。当年任十八军军长的陈诚就建议蒋介石:对付韩复榘,只有武力解决!当时蒋的主力正在江西全力清剿红军,还没有精力和实力。韩复榘则借机坐大。

最重要的一条是,在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时,他不仅公开电告张学良表示自己的全力支持,还主动提出可以派兵夹击中央军。电文被军统破译。危难之际见人心,他每一次都在蒋介石面临危机时落井下石!蒋介石再宽宏大量,这口气最终还是无法忍住。在这国难当头,军阀不听指令,各自为政,连日本人都低看自己时,正好用他做鸡,杀给猴子们看看。

全面抗战爆发后,开始时韩复榘的态度倒是很坚决,不仅明确抵制日本人提出的华北自治主张,回绝来自日本人的官位和利益引诱。同时,在日军对山东发动进攻后,韩复榘还真的拿出了山东人的血性,进行了抵抗。蒋介石当然知道,手握重兵的韩复榘,也不是那么好杀的。具体的实施计划,就交给戴笠的军统来计划和安排。这一次,蒋介石是费尽心机来个先虚后实:先在徐州召开个会议,韩复榘如预期的没接招,只是派出了个代表,结果没什么事。

随后不久,蒋介石又在河南开封召开更高级别的军事会议,研讨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同时还让军统放风,计划将现有战区分拆,正在物色新战区司令人选,韩复榘被任命的可能性最大。获得如此机密情报的韩复榘,再对照前段时间徐州会议后老蒋的动静,觉得应该是安全的。

1938年1月11日夜晚,被邀请的高级军事将领,有序的来到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城区的警卫被来自统帅部的宪兵和警卫部队接管,韩复榘带来的警卫营自然只能留在城外。韩复榘的坐车开到省政府门口时,又按照军警宪兵的要求,把车排列停放在旁边的空地上,步行进入。在第二道门的随员接待处,韩复榘带去的三个贴身卫士也和其他将领一样,被留在了接待处。此时,他遇到好几位熟悉的将领,韩复榘和他们一路有说有笑的来了副官处,大家都将随时携带的武器留下,他跟着大家心情轻松的进入会议大厅。

开会时,韩复榘被安排坐在刘峙的右边。

蒋介石主持会议,一开口便是对韩复榘在山东表现的谴责:抗日是所有军人的责任和义务,义不容辞!可是,为什么日军能兵不血刃越过黄河天险,连陷数城顺利进入山东,继而占领济南、泰安。这个责任,应当有人承担!

一开始就是如此大的火药味,是韩复榘没想到的。听闻到此,韩复榘毫不客气地顶上: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可是南京的丢失,又该由谁负责?韩复榘的话未说完,蒋介石便声色俱厉地截住说:现在,我问的是山东不是南京;南京自有南京的处理。

韩复榘还想反驳,身边的刘峙拉着他的手安慰:委座正在气头上,你先和我一起到休息室休息下,消消气。不由分说,刘峙拉着韩复榘从会议厅边门走出。这时在院内,停着一辆小汽车,刘峙将韩复榘带到车边,打开车门说:先到里面坐坐,这是我的车子!

此时的韩复榘应该是被气糊涂了。他没有意识到怎么会在这里出现汽车?去办公室坐坐怎么会变成了去汽车里坐坐?刘峙是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二集团军司令。这里是他的地盘,他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如果想到这一层次,韩复榘或许会明白,自己此时和刘峙所处的地位是何等的不对称。一生谨慎的韩复榘不会想到,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被蒋介石算计成功。韩复榘听话的上了车,刘峙却又说:我还要参加会议去。

刘峙也不管韩复榘的反应,关上车门就离开了。车子里,两个人夹着韩复榘坐在后座:你被捕了!是坐在一旁的王家栋给他看的逮捕令。与此同时车子发动,直接向火车站疾驰。

窗外,韩复榘看到的是沿途布满的宪兵岗哨,比他来时看到的要多的多。汽车很快就开到火车站月台上,停下之后他又被“护着”带到预先备好的一列升火待发的专车,里面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宪兵、特务守卫着。看到这势头,韩复榘明白已经晚了。专车直接开到武昌,王家栋将韩复榘交到军法执行总监部,已经是次日夜晚。

随后的1月19日,国民党组成高等军法会审,何应钦任审判长,鹿钟麟、何成负责协助审判,贾焕臣任军法官。死到临头,面对审讯,韩复榘然只是昂头微笑,既不回复一句问话,也不屈服,更不请求宽恕。24日晚上7时左右,韩复榘被军统在武昌枪决:头部两弹,身中一枪。韩复榘的死,既让日本政府看到蒋的决心,也让国内军阀看明白能有的选择:凡是为保存实力消极怠工、避战者,必将受到严惩!蒋是在用韩在山东的吏治办法,来对付和制裁韩本人!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