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三十年(3)--都是少年才俊-------【原创】
文章来源: 三啸2017-07-13 05:43:39
第五节,苏共主导--孙文越飞宣言
 
在此以后国共之间接触不断.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六日,苏俄驻中国特命全权代表越飞以治病养身名义来到上海.对外谎称养看病,实际与孙中山频蘩接触.商谈诸事.一月二十三号越飞更于上海东方大旅馆与孙中山共进午餐.席间孙中山提出愿意派谴一个军代表团到苏维埃俄国去学习.同时表示希望莫斯科派给他一些军事和政治顾问.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接触,二三年一月二十六号孙中山与苏联特命全权大使越飞连合发表了一个宣言.史称<孙文越飞宣言>,此宣言垫定了国民党与苏联共产党的合作基楚.宣言称:
 
1, 孙逸仙博士以为共产党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己于中国.因中国并无使此项共产制度或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也.此项见解越飞君完全同感.且以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关于此项大事业,越飞君子并告孙博士,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
 
2, 为明了此等地位其见,孙逸仙博士要求越飞君再度切实声明1920927日俄国对中国通牒列举之原则.越飞君因此向孙博士重行宣言,即俄国政府准备且愿意根据俄国抛弃帝政时代中俄条约(连同中东铁路等合同在内)之基础,另行开始中俄交涉.
 
3, 因承认全部中东铁路问题,之能于适当之中俄会议解决.故孙逸仙博士以为现在中东铁路之管理,事实上现在只能维持现况;且与越飞同意,现行铁路管理法,只能由中俄两国政府不加成见,以双方实际之利益与权利,权时改组.同时,孙逸仙博士以为此点应与张作霖将军商洽
 
4, 越飞君正式向孙博士宣称(此点孙自以为满意):俄国现在政府决无亦从无意思与目的,在外蒙古实施帝国主义之政策,或使其与中国分立.孙博士因此以为,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缘为中国实际利益与必要计,中国北京现政府无力防止俄兵撤退后白俄反对赤俄阴谋与抵抗行为之发生.以及釀成较现在尤为严重之局面.
 
此篇宣言你如果只是泛泛一看, 不出什么不妥之处,但你深究一下立刻就看出很多奥妙来..
 
首先说,越飞与以前的马林身份不同.越飞是苏俄派往中国的特命全权代表,是代表苏俄政府的公开的住北京代表.而马林是代表苏联共产党的秘密代表,是肩负秘密使命的. 越飞的任务是要让北京政府成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保持在外蒙古的住军,和中东铁路的经营权.他的这三个要求都未获的北京政府承认.等于未完成任务.北京政府则是要求苏共先行撤走在外蒙古的军队.保持中国国土完整,然后才能承认苏俄政权。致于中东铁路的问题说了也没用.那是在张作霖的地盘上呢.
 
越飞不能达成其目的,这才秘密转与孙中山结盟.是想把孙中山扶持起来,建立一个亲苏政权.你看条款之中暂时可以不撤军之条款就是越飞的目的.孙中山也乐的给越飞指山卖磨,画饼充饥
 
你再看第一款, ,就明白了,联共并非是孙中山所愿.但是孙中山需要钱,需要枪,.孙中山是病急乱投医,答应合作又要你不去实现自己的主义,这怎么可能呢?国共合作是苏俄强塞给孙中山的附加条件, 所以,以后的国共分家就是必然的.马林当时的想法是让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依附在国民党这个载体上迅速膨涨起来.这种合作在现今商场上也是常见的。一个小公司挂靠在另一个大公司之下,借用另一个大公司的庞大销售网络,获得稳定的订单和可观的订量。公司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孙中山压根就认为共产制度是一个怪物.看看他在二二年四月是怎样与少共国际代表林达谈话的.孙中山说:“我给你一个山区,一个最荒凉的没有被现代文明所教化的县.那儿住着苗族人,他们比我们城里人更能接受共产主义,因为在城里,现代文明使城里人成了共产主义的反对者.你们就在这个县组织苏维埃吧,如果你们的经验是成功的.那么我一定在全国实行这个制度。”完全是在调侃林达.林达气的七窍生烟.但后来共产党的发展还真如孙中山所言,是在最贫困地区发展起来的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也大力的抬高孙中山, 共产党人真的看不懂么,非也,这里有三个原因
一是,像毛泽东,周恩来这一时期的人都是看着孙中山闹革命的书,长大的从小就对孙中山怀着崇敬之心
二是,为抱住国民党这条粗腿而举起这杆大旗后来和现在还大树特树孙中山,就是为统战了
三是,必竟孙中山死时还是坚持国共合作的,盖棺定论嘛.不必猜测如果孙中山不死以后会怎样
 
孙中山被抬到现今这个高度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和毛泽东的共产党合力吹捧而促成的.蒋介石要报恩,是要用孙的三民主义来统领全党.毛泽东要统战.各取所需
 
孙中山委派徐绍桢到洛阳联络吴佩孚,而吴佩孚在和徐的谈话中有一段对孙中山的评论颇为有见地,值得我们一读,吴说:“彼所理想之主义,迄于今日尚未见有任何给予国利民福,目前干戈之扰攘,苍生之困扼,岂非数倍于彼所视为腐烂而成为打倒对像之前清末叶政府耶? 孙先生一出,精神的或实际政治的,果有何物以裨补于中国乎.不独此也,彼急求成功,为敷衍一时计,从来不问对手是为何人,只有乞助于妥协一途,甚至联络日本,因无结果,乃转而利用俄国,不图反为俄国所利用.然其所以标榜于外者,则乃为救治中国数千年之痼疾也.彼不求传统之药方,而强用辛辣强烈之俄国猛剂,其失亦甚.孙先生联结俄国共产党,冀利用其学说组织,以谋自己事功之顺利,以为到时断绝其关系取所谓飞鸟尽,良弓藏之态度,则可坐收其利而不致贻患后来,其纯为理想,彰彰明甚.”其后来事情的发展很多为吴佩孚所言中
 
宣言签定之后,廖仲恺又陪同越飞转到日本继序商谈细节.越飞指出:以往的中国革命过于籍军阀之力,因而常导致失败,国民党必组织培养自身的军队,为此苏联将帮助国民党设立军官学校. 苏俄将为国民党提供经济和武器上的援助,帮助建一所军校,每年援助经费二百万金卢布.帮助改组整顿国民党,抓好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和政治工作,发动工农群众
 
共产国际还命令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为实现国民党的主义和目标而奋都
 
总之大家相谈甚欢,孙中山和苏联共产党越谈越近呼.孙中山随决定派一个军事代表团去苏联参观学习.孙中山为这个这个军事代表团选的团长就是蒋介石我感到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使用和器重有点像共产党里毛泽东对待林彪一样.说起来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时,是在孙中山的后期,比蒋资格老的军事领导有的是,均跟随孙中山多年,并从事军斗争多年.原因就是老人都有一些背景,而蒋介石是学生出身,比较干净一些.
 
 
第一章,第 都是少年才俊
 
 
蒋介石是属于根正苗红那一类人, 军校出身的学生官,这一点林彪同.没有军阀的匪气爱读报纸,关心时事.注重读书学习,不懒惰,讲卫生,不铺张, 不吸烟,不喝酒,尚忠义,行仁孝在他思想最迷茫的的时期他读了很多书.含盖很广,各类历史书,人物转记,名人扎记,政体论述,政治学,经济学,军事类,俄国革命类,进步杂志如<新潮> <新青年>,尤其喜爱<曾文正公全集> 以致于他后来常用这套书送给他的爱将
 
由于有爱读书的这点特质,虽然孙中山的事业不顺,他也有点前途迷茫,但是倒没影响他写诗作对的雅兴.当他住军福建游鼓浪屿时,见石壁上有刻:天地正气. 便有感而做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据说此对联现被书写在苏州大学门上.他还写过:”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他请孙中山为他书写这几句话,孙中山乘兴为他写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陈其美也赠他对联:”安危他日终需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他也曾沉湎于上海十里洋场若干年,曾经参加张静江,戴季陶开办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但他没有参交易所的工作.从他这段时间所看的书,已及他追随孙中山的行为来看仍不失学生本色,及革命党人的特质.只是有点迷茫而已
 
我们再来挖挖蒋介石的根. 俗话说三生()看大.从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儿时玩劣的影子.最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台湾国史馆于2004 底公开的陈诚档案里有一封蒋介石于1943年写给陈诚的信,为使陈诚统领缅甸远征军,蒋写到除向你三跪九叩之外,再无其他礼节可以表敬意”.言语卑谦如此那可能算是治党有方治军有方的领袖,所以蒋介石往往在关键的时侯指挥不动他的军队.还是我那句话,温亲太重,而同时,蒋也有在忿怒的时侯把茶叶水泼在陈诚的脸上.如此情绪化的言行举止作为一个大国领袖是否是国人之福?
 
蒋介石的家乡是浙江奉化溪口镇,蒋介石生于18871031. 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 十四岁时学习易经,根据易经的爻辞改名中正字介石.小时特别玩劣,爱搞些恶作剧,喜欢舞刀弄棒,惹事生非,被村里人看成是无赖,常被母亲揍,但侍母至孝.学业优秀.
 
蒋家宗譜可追溯到周朝,已后历朝都有为官的名人, 唯独到清朝溪口蒋氏家族无人为官,保持反满清气节实为难能可贵,这种精神不能说不对蒋介石有重要影响.这在蒋以后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比如抗战时期无论日本如何压迫和利诱就是不投降,逃到台湾后,在风声鹤唳,一日三惊的环境下仍坚持,不独立,不让联合国托管.
 
蒋怀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蒋曾于1906年考进清朝陆军部举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一次一名日本军医教官在上卫生课时摆了一块泥巴在讲桌上用以比喻中国,说到,这块泥土上有4亿个微生虫就像是中国的四亿人口一样,一听这话蒋志清(此时用名)离开课桌走上台去把那块泥巴掰成八块,然后拿起一冲着日本教官说:日本有5千万人口,是否也像五千万微生虫寄生于这八分之一的泥巴里? 惊的日本教官无言以对.
 
无怪乎抗战时日寇如何软硬兼施都不能使他屈服, 对比一下汪精卫投敌,法国政俯向德国投降就显出英雄本色来了.
 
蒋介石一生多次去日本。1905年去日本为学军事,但当时日本规定欲进入军校学习必须由清国陆军部保送方可。所以蒋未能如愿。但他有个非常重要得际遇,就是他认识了陈果夫,陈立夫的叔叔陈其美。通过陈其美他又认识了孙中山。完成了他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第一步。
 
凡是在世上叱吒风云,名留青史之辈,无论是在日后的争斗中成为英雄,还是成为败将,窝囊而死。在他初入社会时必定是血性青年,都是壮怀激烈,自命不凡,到了社会上,在斗争中大浪淘沙,方知到天外有天..如古时的曹操,袁术,袁绍。想当年袁氏兄弟仗剑宫门,逐杀十常侍是何等的英武。在董卓讨论废立皇帝的会议上,袁绍推案而起,仗剑怒对董卓,其血性及气概,何曾顾及生死。可是后来与曹操对阵时又是何等的昏庸。最后被曹操追的吐血而亡,不禁令人唏嘘。
 
近代的毛泽东,蒋介石,以及大汉奸周佛海,陈公博,汪精卫等。无不在青年时代壮怀激烈.誓为民请命,推翻黑暗腐朽的当权者,建立一个光明,富强的新中国.然而成年后的生活轨迹却大不相同.这些人大都在少年是豪情满怀,壮怀激烈.大都留有豪情万丈的言志诗. 蒋介石留日时就曾写诗言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肯且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周恩来也曾留学日本,1917 9 19 岁的周恩来作诗言志.
诗曰: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蜜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汉奸周佛海中学时曾写言志诗:
 
登门把酒饮神龙
拔剑狂歌气似虹
甘处中流拦巨浪
耻居穷壑伴群峰
怒涛滚滚山河杳
落木萧萧宇宙空
不尽沅江东逝水
古今淘尽几英雄。
 
好诗!
 
而周佛海,陈公博都是中共一大代表, 中共这个最革命的组织的发起人.然而后来由于利欲的牵掣,及际遇的不同,人生道路越走越显出不同。周佛海最后以汉奸罪被判无期徒刑死于狱中,陈公博以汉奸罪被蒋介石枪毙,谁又料得到呢。
 
汪精卫年轻时曾怀揣炸弹谋刺清摄政王,何顾生死? 被捕后曾作诗:
 
慷慨歌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年轻时都是热血青年,
 
有意思的是被誉为诗人的毛泽东,少年时也写过几首改自前人的言志. 有说当年他在东乡小学读书时,有一天老师让大家各写一首言志诗”.他化用社会上流传很广的<<咏蛙诗>>写到:
 
独坐池塘如虎距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那个虫而敢做声?
 
霸气十足,藏有帝王之气下面这首诗流传更广,可信度高一些.有说他在十七岁时将日本人西乡隆盛的言志诗改了三个字,. 留赠父亲作为他出乡读书的誓言.
 
 
诗曰: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西乡隆盛的原诗是: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西乡隆盛在日本被誉为最后的武士.是公认的明治维新的三杰之一.他虽被政府军诛杀,但在日本还是视他为英雄,为他铸像.日本现多处还保留有他的雕像.
 
一百年前,西乡隆盛在中国的改革者中间,在中国的志士中间,在中国的年青学子中间广有英名.不少人都视他为榜样.前辈者如谭嗣同,梁起超,后来的如蒋介石,胡适,毛泽东.等代表人物.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会知道并引用他的诗.
 
我也惊叹于西乡隆盛的中国文学功底的深厚.我在这里选出几首给读者看看.
 
另一言志诗:
 
几历辛酸志始坚
丈夫玉碎愧瓦全
吾家遗法人知否
不为儿孙买美田
 
青年时期曾唱导倒幕府维护皇权,有诗如下:
 
朝蒙恩遇夕焚坑
人生浮尘似晦明
纵不回光葵向日
若无开运意推诚
洛阳知己皆为鬼
南屿俘囚独窃生
生死何疑天赋与
愿留魂魄护皇城
 
好诗!
 
西乡战死前领着四百多武士被政府军几万人围困,住扎在山洞里.常与身边的人下棋,还作诗;聊以自慰.
 
百战无功半岁间
首邱幸得返家山
笑侬向死如仙客
尽日洞中棋响闲
 
西乡的事就说到这儿吧,否则就跑题太远了.
 
 
1.7节  二七铁路工人罢工
 
前面我们以经讲到在一九二三年是苏联共产党与孙中山的合作实质性开始.
 
一九二三年二月七号发生了二七惨案.二七惨案的发因是由于京汉铁路工人要于二月一日在郑州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整个行动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比较著名的有林育南(林彪的哥哥),项英,陈潭秋等.本来一切都是按合法手续办理的,也申请到了开会许可证.可在这时有人送情报给吴佩孚,说此件事有不少共产党人参于其中,工会成立后有计划要成立全国铁路总工会,并准备发动全国铁路大罢工.吴佩孚闻此言即打电报给驻郑州的军队首脑靳云鹗令他制止开会据此电令郑州军方,警方,及铁路当局,都出面告诉工人方面不能举行总工会成立大会.
 
接到禁制开会通知后,工会人方面连夜派出代表去洛阳求见吴佩孚申诉.吴佩孚接见了工人代表.代表们力陈决无罢工之说.吴已被说动,但表示命令已下不可更改,工人可换时间换地点再行举会.
 
代表们回到郑州向工人转达了吴的建议,一部分工人也表示了接受的意愿. 其实这种事换个地点换个时间并无不可.达到目的就行了不必硬碰硬但当时有一些激进分子包括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如王荷波,李振瀛等坚持反对改时间,喊出头可断,会决不可以不开的极端口号.从而使事情走向了极端对抗的结局.
 
王荷波于当晚秘密招集骨干分子开会,拟就五个条件让当局答复.五个条件是:
 
1,撤换局长赵继贤,南段处长冯云,郑州警察厅长黄殿宸.
2, 路局赔偿成立会损失六千元.
3, 所有军警扣留匾额礼物,由地方官员以军乐送还;总工会一切损失,由郑州工会开单索偿,并且由地方官员到场道谦.
4, 每星期日休息,照发工资.
5, 阴历年放假一星期,照发工资.
 
并要当局三日内答复,最后时间定于二月四日中午十二点.否则于己于二月四号举行大罢工.同时决定总会办工地点移至湖北江岸办公
 
当局当然没有答复,工会组织工人开始罢工京汉线千里铁路运输立刻停顿.罢工发生后,北京,郑州,汉口当地的军政当局均试图找工会领袖谈判,但不得要领,因为总工会没有成立,只有筹备组,一时找不到总负责人.各地领袖都推说没有权力下令复工.并且罢工有失控的趋势,甚至有人提出要赵继贤,冯云,黄殿宸的头.等等.矛盾进一步激化
 
调解无效的报告陆续反馈到了吴佩孚那里,吴佩孚不能容忍铁路停顿,随下令让军队强迫工人立即复工。工会没有遵行,吴于二月二十七号出动军队开始镇压.
 
工人领袖的表现到是很勇敢的.江岸工会领袖林祥谦被捕后被绑在站台上的一根电线杆上.军法官对林祥谦说: 你赶快下令叫工人复工,否则杀你的头.林说:我无权下令.实际上林祥谦说的没错.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组织不建全,一没有一个总头目,也没有体系来传达和执行命令了
 
军法官对刽子手说:先让他尝尝刀的味道.刽子手即在林的脖子上轻割一刀,林的脖子立刻血流如注.军法官接着问林:你下不下复工令?.林已知死不,说道:”头可断,复工令不可下”.军法官向刽子手示意.刽子手手起一刀,林祥谦人头落地.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郑州工会的负责人刘文松亦是让人可敬.当时郑州工会被捕十七人他不在其列,军法官对被捕者说,找出刘文松即可放你们回家.刘文松听说后当即去当局投案.当局倒也守信放掉了这十七人.刘文松被杀
 
总计这次惨案,工人被杀三十七人,伤两百多人.吴佩孚也因此遭全国舆论谴责,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二七大罢工是共产党参与领到的最早的一次工人运动.
 
 
1.8 蒋介石对苏联的认识
 
一九二三年中国政坛上的另一个大事是曹锟贿选当上总统.曹锟是直系的头,吴佩孚是直系的魂.直系内部分成两个团伙,一个团伙是曹锟直接指挥的驻屯于天津和保定地区的军事集团,第二个团伙是吴佩孚直接指挥的驻屯于以洛阳为中心延展到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区的军事集团.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虽然直系喊出了直系即中央的口号.但还不敢直系的人做总统,还要有些过场要走.所以北京政的总统还是黎元洪.这边儿曹锟心里怎么能平衡无论如何都想要把黎挤走.黎元洪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干不下去了,最后一走了之.
 
黎元洪走了,曹锟身边的一帮人就开始紧锣密鼓的酬备要选曹锟当总统.为了确保曹锟当选,这帮人开始用钱收买议员,开出价码一张票八千圆.最后终于在十月五号完成了选举程序,曹锟如愿当选了中华民国大总统.
 
结果除直系以外,其他各党派,各势力团体都骂曹锟是贿选总统,不予承认.孙中山则以广州政府大元帅的名义下令讨伐曹锟并通缉参于贿选的议员.并电邀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一致行动
 
实际上孙中山也只是喊喊口号表个态而已,跟本无力北顾.他这时的肘掖之患是陈炯明.广州东面正打的热火朝天呢.孙中山邀请了有家不能归的滇军驱逐了陈炯明的部队占据了广州.陈炯明领军反攻,滇军为顾自己的饭碗,也不能让陈炯明回广州,但也无心消灭陈炯明.所以当陈的部队攻近广州了就打一打,陈的部队远了就松松劲.所以战斗呈胶着状态.这就是二三年下半年广州的状态.
 
话接前面,蒋介石带着代表团于九月二号到达莫斯科,在苏联停留了三个月.其间参观学习,会谈,坐谈自是繁忙的很.曾有传说苏联方面曾建议,蒋介石脱离孙中山独立出来,去中国北方建立基地,苏联将给他武装几个师,打遍天下, 终因蒋介石不愿背叛孙中山而作罢. 此事有没有,因没有见到官方文件不好确说,但苏联没给蒋介石留下好印像却是人人皆知的,因为他给孙中山写了考察保告.里面写上了他的观点.大致是: 1, 苏联的政治太过激,不可取,不适合中国.2, 苏联终究是要扶持中共上台的, 使中共成为中国的正统. 3, 苏联对中国的领土有野心, 并不西方列强友好多少,不过是五十步笑百不而已.
 
蒋的观点平心而论不无道理,回放历史苏俄只所以找上孙中山除了其他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原因.就是北京政府不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因为苏联红军当年追击白俄军队进入外蒙古,还没撤走,.北京政府要求苏俄先撤走红军再谈承认的事.苏俄驻北京全权代表越飞与孙中山签的协议里其中就有一条:当孙中山取的全国政权后承认苏俄政府.同时苏俄也将撤出他在外蒙的红军.言下之意现在可以不必先撤军.
 
蒋介石对孙中山与共产党的全面合作有意见,而且也认为孙中山在党里不给他地位所以广州也不想去.呆在溪口悠哉悠哉.后来在孙中山,张静江,戴季陶,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等人的函电邀请及当面促谈之下,蒋才于二四年一月中旬姗姗来到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