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吃粮票的日子“-谈谈粮票
文章来源: 林向田2020-08-29 05:19:16

为了预防粮食危机中国最近又掀起了节约粮食运动,有人竟然提出“怀念吃粮票的日子”。这些人是忘了60年代的饥荒,忘了文革时期的饥饿。

1 粮票的历史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其后各种票证相继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直到改革开放后,票证才逐步取消。

1993年,中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和油票,也标志着票证时代的彻底终结。与老百姓相依为命几十年的小纸片儿终于寿终正寝,中国也从此摆脱和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资匮乏时代。

粮票的产生是因为计划经济造成的物资匮乏,“怀念吃粮票的日子”就是想回到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的年代?

2 农民有粮票吗?

计划经济时代农民没有粮票。粮票是所谓“吃商品粮”的人口才会有的,也就是具有城市户口的人才会有。

而农民是自己种粮自己吃,就没有粮票了。农村的生产队给农民计工分,一年下来按照工分来分红。表面上看应该多劳多得,但是当时的工分很不值钱。经常出现年终算账,农民反而倒欠生产队的情况。所以当时农民苦得很。

当时的农民都很羡慕“吃商品粮”的,也都很重视粮票。当年,经常有郊区的农民背着自家生产的鸡蛋到城市里走家串户地换粮票。这是当时的农民获得粮票的唯一途径。

粮票制度把农民死死地拴在了农村,农民不可能在城市里生存。

3 四川突然废除旧版粮票

1960年8月23日,在没有事先公告的情况下,四川当局宣布原四川粮票一律作废。 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这一黑心命令不知把多少已在饥饿中的人赶向了绝路! 当时的粮票比金子还值钱。老百姓的从口里抠省出来的粮食指标积蓄,由此变成一把废纸。

要知道,当时老百姓家里面一般都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四川粮票,在饥荒的初期,他们都还舍不得动用,要留到熬不住的时候再用以救命的,结果被政府的一纸文件就洗劫一空了,也使得四川城市的灾情迅速升级了。

这种利用粮票换版来夺走民间积蓄的办法,只有独裁专制的政府才能干出这种伤天害理的绝事。温故知新,以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