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的战火柔情
文章来源: 文心依旧2016-11-29 06:27:57

打开电视,电影台正在放映《斯大林格勒》。每次看到这部片子的片段,战争片特有的残酷血腥,再加上全程俄语德语要看英文字幕,我几乎又要转台了。

这时,那个刚愎骁勇的德国军官,揣了一兜的罐头,走向了那个美丽的俄国少妇的难民间里,迎面冲出来几个人抱着几罐罕有的罐头,他走进去,一边掏着罐头一边用德语说,是他们抢走的还是你送给他们的?我只想你不要挨饿。那边的俄国女人也在喃喃道,那么大的炮声,我真希望你已经被炸死了。两种不同的语言交错着,谁也没听懂谁,女人的仇恨和男人的柔情,忽然让我对这部片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倒回片头,坐下来认真看起。

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其拉锯战式的交锋压根就不考虑军队和平民的伤亡,前赴后继的投注了近代历史上最多的参战人数,成为最为致命的战役之一,最终也是二战中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表现这个大战役的电影,其实只是个斯大林格勒城中的一个小场景。这个插入德军前方的侦察小组,占据着一栋建筑,和周围的德军周旋着,为总部发送即时情报。一系列的远狙近攻后,只剩下了五人。

这五位军人,因为大楼里藏匿的一位俄国姑娘,铁血中现出柔情,都呈现出了温暖的人性,与楼外的战争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姑娘幸存,五位军人都消逝在炮火中。

电影中有两条爱情线,德国军官看到了酷似亡妻的俄国女人,开始失去立场和斗志,一心只想着救她活命出去,女人在终于爱上了敌人后,却死在了友方阻击手的枪下。

潜入德军敌后的话报员,深深爱上了藏匿楼中的姑娘,为了她能在十九岁生日那一天洗上一个热水澡,枪林弹雨中找到了一只浴缸扛回来。两颗年轻的心最终交融,在炮火闪烁的夜空下找到了平静和爱情。

我承认,是因为片中的爱情,抓住了我的心。试想,男人世界的残酷战争,若没有儿女情长,顶多也就是纪录片的级别,要让我坐定两个多小时观看,保不住就打瞌睡了。这些生于绝境的爱情,不可预见的命运走向,是都市言情剧穿越几百个来回也达不到的,这叫一个荡气回肠。

忽然想起来去年看过好几遍的《Fury》,国内叫《狂野》。之所以看几遍,是因为猪脚是二十多年的偶像布莱德比特。这一部战争片他演的尤其爷们劲儿的。比较之下,两部战争片子有很多相似,二战,五人组合,遭遇众敌,爱上一个美丽姑娘,由幸存者来讲述的故事,如身临其境,都打战火柔情牌。

也不是说只有加入爱情,战争电影才好看,毕竟不是在犯花痴。比如前几年看《Warhorse》,战马的灵性也沁入人心,每次看都会流泪不止。

扯够了,拉回电影正题。

这部片子里,有几个鲜明的人物性格。自从参战后就不再开口说话只打哑语的老侦查员,其实是前苏联国家剧院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最后一展天籁歌喉。重机枪手,一直自称是上帝派下来的天使。侦察小组长,参战多年的英雄,其实从来都没有机会爱过谁。

还有,最后的话报员向总部汇报炮击坐标,就是他们所在的那栋大楼,这一情节像极了“我是王成,我是王成,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之前那么多惨烈的情绪积累,最后一刻,我差点儿就被,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