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米山水记_后记
文章来源: 烟开水远2017-03-14 15:54:48

涂小米山水记 后记

初衷,是想给大家讲一个女孩如何从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开始,踏入还是新鲜事的外企工作,然后决意出国留学以及美国生活和职场的故事。在中国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经历和见证了人们生活、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并不再固步自封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好奇和惴惴不安探索和追找自我的过程。 当中有中国的地域和阶层歧视,有中美职场文化的差异,有被当作贯穿始终的女主的爱情故事,后半部更是试图从Henry这个美国人的角度来诠释他们这群人的文化思维,希望能呈现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和冲突并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结果正如之前所担心的,读者对于感情纠葛的热烈讨论远远超越了对涂小米人生体验的关注。尤其是对女主的反应趋向两极化,要不就是非常喜欢,要不就是很讨厌。 我们在试读群里探究过其中原因,认为它可能太真实,毫不客气地给人当头一棒,意识到原来微笑客气以礼相待的背后,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盘算心思,这么多的世俗势利。 必须承认,女主实在不是一个讨喜的人物,身上有些毛病甚至招人恨,可以说这个人设我们预计到了一定程度的被砸砖。 可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啊,成长的一部分,就是摒弃对琼瑶式爱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心中仍然相信它的美好; 就是清楚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不欠任何人,除了父母之外,他人包括配偶没有义务对你无怨无悔,所有的以诚相待都是双方妥协彼此尊重的结果; 就是承认接受大千世界人各有不同,并尊重这些不同的存在,从年少时的拍案而起,到后来云淡风轻的一笑走过; 就是在历经所有这些丛林争斗之后,仍愿意相信所有努力皆有回报,一路走来无论喜悲都是乐趣,并且继续对人生保持好奇心。 一个人从二十几岁到四十几岁在同一个问题上的认识会有很大的不同,并不代表人的个性和为人处世会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循序渐进正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生命是一种对未知旅程的探险,很多事不一定会遵循你本来设计的那个样子,可是经常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结局,也许,这就是生活最本来的意义。

因为太现实,最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写的是真人真事吗? 答案是YES and NO. Life is always stranger than fiction,我等想象力贫乏,闭门造车绝对想不出那些奇葩狗血的情节。 然而,艺术始终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或许个别朋友在文中能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请勿有代入感。 再次友情提醒,这是小说,不是人物传记,书中所有人物情节都是经过两位主创和试读群的反复构思,筛选,合并,增减,以及再创作。 不过这里可以谈谈书中人物和原型的重合度。 小说里的人物包括女主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原型合成,在一个人身上穿插了各种奇葩事件,有些是作者自己经历的,有些是圈内朋友谈心的资料,有些是远观或听闻的。 筛选事件的时候尽量往人物个性上靠,但是因为并非熟练的写手,有时候就有些脱节或有违和感,特别在女主身上,这个已有读者指出,会在修改稿中再反复斟酌。 至于奇葩的小马哥,则是一个在学校读书时远观过的人物,看着才华横溢事业小成,日后听说了个中曲折简直是大跌眼镜颠覆三观(也正因此后来自认配不上高端思路,坚决不找博士做男友,已是后话),自那时起就存了以后要写点什么的心思。 说明一下写在这小说里绝对不是为了贬低博士们哈,小马哥实在是太不一般了,不写手痒。 当然写进小说的只是其中一位当事人的叙述,另一位当事人很有可能有不同的版本或者苦衷也未可知,但是我们也无从知晓了。 在写作过程中,各种事件的人设背景时间根据剧情需要被搬来搬去,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有些原型最后也不能确定自己在文中是哪一个了,这倒是避免了日后种种可能的纠葛。 顺便提一句,本小说的第二作者其实也是书中一个人物的原型,不是女主的一部分,是她周围的一个闺蜜,有兴趣的可以猜一下是谁。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这些原型们,因为有些事件涉及隐私,我都亲自一一去打过招呼。 大多数人忆起当年都是哈哈一笑,有的甚至表示若是剧情需要毫不介意被栽赃,主动要求被黑。 可见当初多么轰轰烈烈觉得很严重的那些事,多年后再看对整个人生的走势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我很赞同性格决定命运,还有读者提出的性格也是运气的一部分这个说法。 至于有读者指出的小说后半部更偏于事件本身而疏忽了人物的心理感情刻画,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败笔。 我们起初讨论过,几乎所有写海外生活的小说,其实都是在描写海外的"中国人" "中国社区",忽略了真正"美国人"的那部分思维逻辑和职场生活,所以试图通过描述对一些事件的处理来反应中美文化的差异,结果是有一点写成了证明题,这也是在修改中要注重的问题。

当然在小说的后半部,初衷并不是要描述涂小米和Henry的爱情。 对爱的理解,从二十岁时的热恋到三四十岁的岁月静好,以至今后的漫长人生,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认识。 生活背景迥异的这两个人,虽然在三观上相对一致甚至有许多共通点(这些共通点其实很重要,因为这是一段婚姻能否成功的关键),处理问题的手法则相差甚远。 Henry这个人物总的来说是相对完美的一个正面人物,但是在他身上揭示了一个出身良好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人前的客气有礼和背后的冷静决断是多么的不同。 为什么国人的普遍印象里美国的人情关系比较简单? 因为一般的交往中根本没有到要跟你讲人情的地步,更没有到了为了利益冲突痛下杀手的需要。 一旦撕下彬彬有礼的面具,美国人的世界里一样是毫不客气的你争我夺,职场上的明争暗斗跟国内并无两样。 其实我们最初为了避免外嫁这个可能的话题争议,考虑过用ABC的身份背景来定义Henry这个人物,但是写了一部分事件以后写不下去了,只好换回来。 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观念,还真没法转嫁在一个ABC身上。 就连Henrik这个人物的原型,我有一次跟他吃饭时提及,他大呼“不可能,一个ABC决不可能连见都没见过我,就能明白我的心思!” 就在那时候我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是如此深刻,需要化很大功夫去跨越。 但是,跟我们年轻时相比,那个天花板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被打破,下一代,再下一代,总有一天,它会不存在的。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女孩子追逐美国梦的过程,事实上,美国梦从来不是以房子车子票子这些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的。 尽己力做到最好,为后来者铺路,自己没做到的,希望有人能更上一层楼,这才是美国梦的精髓,文中Henry对他妈妈职业女性历程的评论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如果你读了这本小说,时有会心一笑,只因为书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提醒了你在人生某个阶段的类似体验,对我们来说就是动力和意义。 作为主要作者,我本身不是文科背景,又是十几年没有写过一字中文, 事实上在2015年冬天开始立框架的时候真是非常怀疑完成此小说的可能性。但是现在想说,正如涂小米的人生哲学,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尽力去做,人生的精彩远大于你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