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惋惜的乌克兰
文章来源: 海飘漫游2017-01-14 04:52:58
 

 

2017-1-14 陆一

乌克兰????????是欧洲境内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独立之后似乎麻烦不断,纠缠于西方和俄罗斯的势力争斗之间,颜色革命就是从这儿发源。近年来又遇多事之秋,新闻大多负面:和老东家彻底闹翻,丢了克里米亚,东部闹分裂军事冲突频现。

好奇心驱使飞过来看看。舷窗外大片的良田提醒你这儿曾是前苏联的粮仓,地球上近40%的黑土带都集中在这片平原。这里也曾集中着大批军火工业,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当年就是从这儿拖来。本应是一个富庶发达的国家,但经济多年停滞不前,人均GDP还不及中国的一半。

首都基辅坐落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两岸。基辅曾是苏联第三大城市,工业重镇,文化中心,一副大都市的气派。

城市有着前苏联式的规划,布局大气,街道宽阔。主城区建筑宏伟而不失优雅,颇具斯拉夫风格。

市中心的独立广场演绎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场面,"橙色革命"改变着乌克兰人对民族和国家的观念。这里回荡过政客们的激昂口号,曾充满着集会民众的呐喊。

暴动的硝烟早已散去,抗议民众聚集过的广场布满了鲜花。阳光明媚,行人悠闲,很难想象从电视里看到过的混乱场面。

基辅是第一座斯拉夫民族的都市,也是斯拉夫东正教最早的中心之一。第聂伯河畔的洞穴修道院记述着一千多年虔诚的修炼。历代修道士的遗体被风干成木乃伊,藏于洞穴,供信徒们膜拜。

独立后的乌克兰在宗教上花了不少银子,东正教堂,修道院个个修葺一新,刷漆贴金。抛弃了共产主义信仰,宗教正强势回归精神的圣殿。这似乎在东欧国家里很普遍。希望能成为新的精神寄托,但至少变成吸引游客的景点。

 

老城区的圣马可大教堂初建于12世纪,曾是乌克兰主要的东正教堂之一。后在苏联时代被拆毁,教堂里重要的物件被移放到莫斯科和其他的博物馆。

新版的圣马克大教堂重建于1998年。蓝色的墙体配上金黄色顶端正是乌克兰国旗的颜色。独立后的乌克兰正在打造自身独特的东正教,以增加乌克兰民族的认同感。

 

圣索非亚大教堂以其11世纪大幅的圣玛利亚壁画而闻名,被定为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

圣索非亚教堂的钟楼高耸;

教堂的庭院深深,里面别有意境。

在圣索菲亚教堂的前面是纪念乌克兰民族英雄赫梅利尼茨基的广场。他在17世纪把基辅从波兰的统治下解放,献给了俄国沙皇。由此可见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渊源。

安德烈斜坡,是上城通往下城河边的捷径,坡顶便是著名的圣安德烈大教堂。斜坡曾是乌克兰文人和艺人们的聚集地,现在布满了餐馆和旅游纪念品店。

斜坡的底部是第聂伯河畔基辅最老的商业区。

基辅有着前苏联时代留下的三条地铁线,深达地下近百米,是为冷战时期防原子弹而建。

车站设计典雅大方,充满艺术气息,有点像博物馆。虽然轨道老旧,车辆噪音震耳,但仍是市民出行的首选。

基辅在历史上数遭外族的侵占,饱经劫难。在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带领蒙古骑兵毁了基辅城,踏平了乌克兰。固若金汤的城池也只剩下了号称“金门”的城门,或许还能留给人们一些对当年的想象。

更大的毁灭发生在1941 - 1943年,德国纳粹占领了基辅。苏联的卫国战争解放了基辅,激战死伤百万,城区废墟一片。第聂伯河畔高坡上的"祖国母亲"雕像振臂呼唤,保卫和平需要盾和剑。

"卫国战争"和军事博物馆占据山坡地一大片,讲述着战争的残酷和意志的顽强。也展示了众多的武器装备和英雄们的雕像。这里应该是军事迷们喜欢光顾的地方。

 

虽然近年来政坛不稳,经济不振。但乌克兰却没失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街头许多建筑都保存的像艺术品。

就连商场,邮局,酒店都透着一种老贵族的气质。

1901年建成的乌克兰国家歌剧院是基辅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欧洲也排名靠前。在苏联时代达到辉煌,无数名作在此上演。

木偶剧院也是颇具规模,可见城市的艺术修养。

仔细观察,街头巷尾也散发着现代艺术气息。

百闻乌克兰美女成灾,一见可真不算夸张。街上美女比例确实高,随便举镜头就能拍到。乌克兰独立以来人口急剧下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比男高出十几个百分点。高失业率迫使年轻人大批外流,美女模特输出也成为一大产业。

乌克兰西部重镇利沃夫(Lviv)靠近波兰边境,曾经是波兰的一部分。值得前去一探。

气派十足的利沃夫火车站。

乌克兰的列车很像国内的老式车厢,设计出于苏联同门,倍感亲切。速度虽不快,但也舒适干净。

利沃夫市是利沃夫州的首府,可追溯到13世纪。历经沧桑,几易国别,1939年才回归。乌克兰人长期同波兰人、奥地利人、德国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其他民族将不同的宗教,文化和艺术带到了这里,融合积淀成多元混合的历史传统。这和乌克兰首都基辅有很大的不同

利沃夫的老城区被列为联合国历史文化遗产,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漫步街头恍若置身于维也纳或巴黎,周围都有欧洲名城不同时期建筑的影子。难怪利沃夫也被称为一个浓缩的"小欧洲"。

遍布广场街头的雕塑娓娓的讲述着城市故事,令人驻足。
有史诗般的民族英雄;

有神话里的战斗;

也有宗教领袖。

一座纪念碑也献给了著名的波兰民族诗人。

城中的市场广场曾是利沃夫上流社会居住的地方,环绕着风格各异的老建筑,大都镶嵌和装饰着不同造型的雕塑。东北部的“黑房子”是利沃夫历史博物馆,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诸多建筑精品中,最令利沃夫人自豪的当属1900年建成的歌剧与芭蕾舞剧院。它是利沃夫建筑文化最光辉的遗产,早已成为城市的名片。

这座由利沃夫当地人设计的剧院气派、典雅,华丽。毫不逊色于其它享誉全球的大剧院。

利沃夫是乌克兰的重要教育中心,有三座国内的重点大学。建于1608年的利沃夫大学是乌克兰最古老的一所大学,现在也担负着复兴乌克兰语言文化的重任。

利沃夫艺术学院位于市中心。利沃夫之所以人文荟萃,文化兼收并容,有小巴黎之美称,艺术教育功不可没。
利沃夫文化界也非常重视建立民族博物馆,收集有乌克兰特色的生活物品,在独立后重新塑造乌克兰民族的特性。
利沃夫的宗教也是多元并存,教堂建筑艺术精彩纷呈。东正教的多米尼加教堂具有典型的18世纪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受多年波兰统治罗马天主教也留下许多教堂建筑精华。哥特式的圣乔治主教堂建于15世纪,是乌克兰枢机主教的总部。
亚美尼亚教派派,希腊派的东正教的教堂也都排列市场广场周围,为老城区增添精彩。
 

有意思的是城郊的 Lychakiv 公墓也被列为旅游景点。像一座巨大的公园,郁郁葱葱,安息着四十多万灵魂;包括乌克兰民族英雄,波兰时代的大公,卫国战争的烈士和共产党年代的“公仆”。据说要想真正了解利沃夫的历史,必须前来拜读墓志铭。

陵墓一座座装饰的像艺术品,墓碑记述着逝者的业绩和通往天堂的历程。没有坟场的阴森,却像生者与逝者的精神会客厅。

最后不能不说乌克兰的美食:色,香,味俱全,却便宜的难以置信。在利沃夫一家中高档的餐厅,两位午餐,三道菜(开胃菜,正餐,甜点)外加一升半啤酒,一共不到120元人民币!

旅途归来总为乌克兰感到遗憾。乌克兰觉得像一位失落的贵族,守着财宝,却不能兑现。本来拥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和肥沃的农田,也有高教育素质的人口。原来可以利用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缓冲地位维持平衡,获利其中。但西方的挑拨,政客的鼓动,和民粹主义的膨胀使其无法把握自身的命运,落到当今尴尬处境。

失去了俄罗斯巨大的市场,农产品价格跳水;得不到俄国廉价天然气,冬天更加寒冷。而欧盟的许诺迟迟不见兑现,北约能供给的也只有武器。现在西方自身也面临保守的民粹主义骚动;英国脱欧,美国选了特朗普,似乎也都无暇顾及他人。乌克兰的前景可能还是不明。

从游客来看,乌克兰却是一颗璀璨的珍珠还未被众人发现。据说乌克兰最近要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赶快行动,低价的成本,欧洲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