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畔的“边城”往事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8-07-11 16:01:10

现如今的我,最享受的时刻有两个: 一是北国的夏日,二是娘家的辰光。因着格外的美好,感觉永远短暂,似乎总是匆匆。善感的我常常置身幸福的围绕已然生出不舍的哀愁。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两好兼得: 回娘家探视父母,伴亲人共享明澈清丽的夏。饭后母女窗前闲话,清风徐徐抚慰,金色余晖笼罩,动情的母亲给我讲述了一段家族轶事。

我的外婆出自江南运河边上的殷实人家。幼时的我跟着妈妈和外婆去太婆家时,高寿的太婆已经多数时候躺在后屋的床上了。我记忆更深的是大舅公,大舅婆,二舅婆,三姨婆等长辈。他们开心地呼唤着妈妈的小名,慈祥地往我兜里塞满了花生糖果。

妈妈的故事就是关于这几个老人的。话说当年外婆的兄长,我的大舅公,二舅公正值青春,分别遵循媒妁之言寻得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婚姻各自美满如意。大舅婆,二舅婆年轻时的模样我不知晓,但是她们慈眉善目的老年形象至今栩栩如生在我脑海。

二舅婆的娘家是地主。收租时节,事务繁忙,便唤聪明能干的二舅婆回家帮助打理算账。年轻的二舅公寂寞了,便去探望妻子。男女情炙,你侬我侬,忙中偷得肌肤欢爱。然后二舅公在回家的途中,遭遇暴雨,淋湿着凉,不幸染上寒症,竟然不治身亡了!那时他们才结婚七个月。

据说太婆太公是开明的。他们愿意年轻的二舅婆重寻人家,重新生活。然而太公有个妹妹,我外婆的姑妈,妈妈叫她"好公公",终生未婚,个性强势,俨然家族里的西太后。她说了句类似"勿可以咯"的话,二舅婆就死心塌地,毫无怨言地留下了。

大舅公,大舅婆常常帮助二舅婆。有些需要男人打点的地方,大舅公义不容辞。日久,大舅公与二舅婆生出情愫。有一次,二舅婆嘴里生疮,大舅公给她送药,痛苦难耐的她倒在大舅公身上泣不成声。这一幕被家人路过瞥见。渐渐家里的人都知道了,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说破。这沉默里面,有不忍怜悯,有宽容体恤。唯有大舅婆蒙在鼓里。

大舅公与二舅婆有亲情,恩情,也夹杂了男女之恋情。但是他们格外隐忍,顾全大局,只让涓涓深情流在心里。外婆有个三妹,我叫三姨婆,因为幼时得过天花,也一直未嫁。三姨婆和二舅婆,姑嫂情同姐妹,共同帮助大舅婆操持家务,抚养带大了大舅公的几个孩子。

后来大舅婆终于也听说了此事。她对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要求,每次回家,准备三份礼物,因为,"你们有三个妈妈"。

年老后的大舅公和大舅婆住一间房,三姨婆和二舅婆合住一间房,挨得很近,四个老人相依相伴。有孝顺的子女守在身边,也有外面闯荡立业的子女常回家看看。他们是恬静幸福的。三姨婆最先离世。之后二舅婆一人为了避嫌,还搬到远几步的房间独居。到二舅婆离开的时候,大舅公在她的墓前久久伫立,沉浸往事,不忍离去。然后是大舅公,最后是大舅婆,相继安然离世,均为高寿。

妈妈叙述的时候,我只打断过两次:"好公公为什么不结婚,凭什么霸道?"妈妈说"要强是天生的。一直不结婚可能也是个性太强。反正大家庭也养得起,都让着她呗!"妈妈说,最记得小时的夏天跑到外婆家,好公公见她满头大汗,怜惜地端上一杯果子露,好清凉啊。妈妈还说,当年外婆外公闹别扭后,外公跑到岳丈家哭诉,是好公公主持的公道呢!

我的第二个打断是:"三姨婆虽然得过天花,但是脸上基本看不出什么遗留,其实她长得比外婆都好看,为什么不给她说媒呢?!"妈妈叹口气:"从前的人哪里象你这么张扬? 我要我要的话好意思说伐? 大家庭子女多,不象现在的你们,被父母时刻挂在心上,百折不挠也要为你们谋求幸福。那个时代,一个客套的推诿,一次含蓄的回执,人就被耽误了。"

我无语。我不再追究二舅婆为什么不学娜拉出走。鲁迅就断言娜拉还是要回去的。那个时代,外面的世界,是否象我如今脚下的土地这般友善宽广,以至于懵懂冒失如我,也敢孤身漂洋,自信满满?

我望着夕阳晚霞,想起了沈从文的"边城"。在那偏远的湘西边陲,作家把自然之美与人性之善研合成墨,勾描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图画。在"边城",连税吏,土匪,长官身上都闪烁着"善"的光芒。回望我外婆的家族,地处江南古运河之畔,富庶宁静,并不闭塞。相比边城,少了点野性古朴,多了份仁义礼教。然而异域同唱的,却是一样贯穿始终的淡泊悠远旋律下自然之美与人性之善交相呼应的一曲清歌。

义重情长的大舅公,是家族的脊梁,对高堂,对手足,对晚辈,无不尽情尽责。年老的外婆回娘家,依然"哥哥","哥哥"叫得亲切。大舅公和他身边的亲人,竭尽努力,活出了礼教与人性,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平衡正道,既不藐视礼教,丧失理智,也无践踏人性,泯灭情感。

当我年老之后,面对安大略湖上的夕阳,心里涌动的故土遐思,可能就融化在这些家族往事的重温回想之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