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届古稀还在文学城开博?
文章来源: 加成2016-07-02 20:49:01


为什么年届古稀还在文学城开博?皆因我有个“不写不快”的怪癖。有句成语叫做“不吐不快”,意思是有话不说心里不舒服不痛快,非说出来不可。我不善言辞,心里有话怎么办?就只有靠写,写出来心里才舒服,可以称为“不写不快”吧?

我的这个怪癖,可以倒溯至五十多年前上高中时。一次选班长、学习委员和卫生委员,这种比芝麻还小得多的“官”,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就是为同学们做点事吗?可当时偏要由班主任老师亲自提候选人、等额选举、举手表决。当时我就想,这种选举有什么意思,同班主任指定有什么差别?我有话要说,却笨嘴笨舌,就凭着初生牛犊一股劲,写了篇小文章,说应由学生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恰好黑板报要更新,我的“大作”当天就登了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支持者居多。然而好景不长,班主任闻讯赶来,铁青着脸看过,当即吩咐擦掉。

其实那时我不过十五六岁,哪里懂什么民主选举?然而即使这朦胧的民主意识,也为1960年代初大讲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势所不容。从阶级斗争的观点看,每个位置当然都必须掌握在党信得过的学生手里。有人悄悄对我说:“你怎么异想天开要搞差额选举?要是早生几年赶上反右派运动,没准就弄一顶右派帽子戴戴。”听了这话,我惊出一身冷汗。多亏班主任心地善良,及时把我的文章擦掉,把这起可大可小的事件,悄声悄息压了下去。

我的不吐不快,刚开了个头就夭折了。那篇几百字的小文章,竟是我出国前,除科学论文外唯一公开发表的文章。然而不让写不等于不想写,我有许多次写作冲动,却只能写腹稿,然后烂在肚子里。因为我想写的,绝不可能发表,甚至会惹来大祸。在中国大陆的那些年月,我一直有着一种无法明言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来自说真话和写真话的恐惧。

来到美国,我感受到一种远比物质享受更为珍贵的无价之宝,这就是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写作的自由。人们不必违心地说假话写假话,更远离了说真话写真话的恐惧。于是我又拿起笔,接续了自己的不写不快,写下长长短短许多篇文章,现在又在文学城开了博客。

我要以我的笔,来写我和家人在美国的虽不富有但却充实的生活;也写同胞们在美国生活和奋斗的方方面面。我要以我的笔,来写科学研究的甜酸和苦辣,抒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我要以我的笔,来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逝去的父母亲的思念。我要以我的笔,来提醒自己和后人,要减少对经历过的忧患苦难和悲剧的自然遗忘,更要拒绝刻意的遗忘。

老婆大人不解地问:“都七十岁的人了,退休后就歇歇吧,还写个不停图个啥?”我说:“不写不快啊,动动笔,就权当预防老年痴呆吧。”

(图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