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巴,感受变革的脉动
文章来源: 迪儿2019-04-04 16:24:04

现在的古巴,很像八十年代的中国,处处可以感受到变革的躁动。我相信,正如许多人预测的一样,用不了几年,古巴将成为自由的世界。

由于美国的禁运,苏联的解体,以及近年来与古巴有密切贸易关系的拉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动荡,古巴这些年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古巴政府意识到,不改革原有的体制,国家经济将有崩溃的危险。近几年,古巴的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当然,个体经济必须向政府注册,同时需要缴纳很高的税收。

古巴政府允许个人将住宅改造为民居出租给游客。获得合法经营权的民居,其门框上方都有一个醒目的,白底蓝色图案的标志。这样的民宅随处可见。它们的设施相对简陋,但是因为价格亲民,方便近距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很受自由行旅者的青睐。

这个位于门的左边,蓝色的有点像“锚”的标志,表示这间房子是通过认证的盈利性民居

古巴已经有大量个体经营的餐馆。到达当天和离开的那一天,旅行社安排我们去了一家称为“天坛饭店”的中餐馆就餐。导游说,这家餐馆就是属于个体性质的,上海籍的老板是承包人,经营所得去掉房租,员工工资和各种其它开销,纯利润按比例向政府交税。

哈瓦那三家中餐馆中的一家 --- 天坛饭店

走在哈瓦那的街头,看到许多残破的建筑已经清空,并且在大兴土木的装修。我感觉,它们都是商业目的的装修。当那些斑驳褪色的墙面粉饰一新,当那些破损的门窗阳台翻新之后,它们的新主人,将会是各种有品位的商家了。

这是一栋正在装修的已经空心了的建筑

刚到古巴的时候,导游给我们打预防针,她说,热带居民本身比较放松闲散,加上古巴的多数服务行业依然由政府经营,服务人员普遍工作态度懒散工作效率低下,对服务品质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后来我发现,所谓的懒散,似乎与集体经济还有平均主义的关系更加密切。有一晚,我们几个人晚餐时聊得开心,结束的时候已近11点。回房间的路上,经过一个卖衣服和手工绣品的露天摊,夜色之中,那个摊主才开始收摊。第二天一早7点多我去吃早餐,却发现他的摊子已经摆好了。看样子,为自己挣钱,再苦再累也心甘。

早上7点钟,练摊的已经来了。

古巴目前仍然实行配给制,有它做为保障,古巴人民的基本生活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日用品的匮乏,对奢侈品和奢侈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发达的旅游业带来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古巴百姓已经无法满足于清贫安逸的生活了。中国改革开始的初期,曾经有过一个顺口溜: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今天的古巴正处在这样的状态。导游告诉我们,现在的古巴姑娘最喜欢嫁的,不是医生,不是教授,而是旅游大巴的司机,还有涉外酒店的大厨。

古巴的旅行社所用的大巴都是从大巴公司租赁来的。大巴公司是国有企业,大巴司机是政府员工,从政府拿一份普通的工资。但是每天出车,司机都可以从旅行社那里得到一笔可观的小费,他的真实收入,远远超过了他的基本工资。

古巴最常见的旅游大巴,产自中国

古巴的旅游业是的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政策倾斜。古巴的食品供应有限,品种单调,但是,星级酒店的食物供应的丰富程度,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也不为过。星级酒店中大厨,利用职务之便捎点东西回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古巴政府为了抑制贫富差距,对进口的奢侈品苛以重税。一辆一万美金左右的轿车,在古巴需要几万美金。但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拥有私家车。以人均20到30美元的月收入,没有灰色收入的支撑,这样的消费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曾经流行过倒爷,他们把沿海发达地区的时装运到内陆,赚取可观的差价。古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发达国家的时尚也同步成为古巴青年的时尚。于是,古巴的跨国倒爷应运而生。据导游说,出国进一趟货,刨去机票等开销,还可以净赚几千美金。

导游讲了一个古巴警察赚外快的有趣故事。在古巴,按照规定。渔民打捞的海鲜不得私自贩卖。实际上,渔民私下贩卖海产的情况非常普遍。一次,导游开车去渔村买了新鲜的螃蟹,出村的时候遇到警察抽检。她非常害怕,但是已经没有退路,只好祷告不要抽到她。怕什么就来什么,警察示意她过去,她只好故作镇静将车开过去停下,准备随机应变。她想蒙混过关,只将车窗摇开了一条缝。警察不放过她,示意她摇下更多车窗,并把头伸进她的车里。她决定争取坦白从宽,但是,让她大跌眼镜的是,那警察根本没问她有没有携带海鲜,而是非常神秘地说:你要龙虾吗,我哥哥是这个村里的渔民,他今天抓了许多龙虾。

街上巡逻的古巴警察。

这个古巴系列终于写完了,谢谢朋友们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