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闺蜜(续)
文章来源: 迪儿2018-08-07 14:54:58

写过一篇关于我的第一个闺蜜的文 。查了一下博客,距今差不多两年。

我的第一个闺蜜是晓荣,我们相互陪伴,从懵懂幼年走进青涩年华。然后,失联将近三十年。本以为,我和她将会是两条平行线,难得有交汇的一天了。这次,归功于晓荣的主动。我们联系了,而且见面了,在六月初的上海。

清明节后,和妈妈通电话,妈妈说,在菜场遇到晓荣了。晓荣专程从上海回来为父母扫墓。她见到我妈妈,非常亲热,特意给我妈妈留下了手机号码,希望我联系她。

这是我第二次拿到晓荣的电话号码。上一次是几年前,我遇见她弟弟时,专门问他要的。两个一起长大的女孩子,父母家的步行距离不过五分钟,这么些年,竟然没有联系过。忙碌,懒惰,还是疏忽,不过都是牵强的借口。重要的是,人到中年的两个旧友,还有多少奢侈可以继续错过呢?我鼓起勇气拨通了她的电话。可惜,晓荣的反应非常客套。那个号码和我的通讯录一起,寂寞地躺在抽屉的最里边。而常用的号码,都陆陆续续转到了我的手机中。

再次拿到了晓荣的电话号码,老实说,有点心有余悸,犹豫再三,终于拨通了她的电话。话筒中的声音清澈放松,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她明媚舒展的面容,原先绷着的神经也松弛下来。晓荣说,来电显示是境外的号码,直觉告诉她应该是我的打过来的。记不太清楚交谈的内容了,但是,言语间的那份真诚和温暖,悄然间让那层隔在我们中间的薄雾烟消云散。

六月回国。取道上海,为了我们的约会,我特意挤出半日空闲。晓荣要上班,只能溜出来会我。依照她的指点,我乘12号地铁,桂林公园下车,然后4号口出站。我心里念着晓荣,顺着出站方向,迫不及待地搭上滚梯直奔出口。出了站,外面空无一人。说好在出口等我的晓荣呢?我微信她,到了。她问,在哪里?我回,出站了。她说,等一下,我下到里面去接你了,就上来。

我折回去,等在滚梯出口。沿着滚梯上来的,是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没错,正是晓荣。我的心微微一震,我在瞬间看到了我自己。岁月年轮,谁都躲不过,无论是她的自然随意,还是我的自以为不露痕迹的刻意修饰,都掩饰不了我们眼神中的云淡风轻,甚至是正在浮现的宽厚慈祥。两个曾经的花季少女,再见已是天命之年。

晓荣亲热地拉着我的手,感叹三十年的分离,同时上上下下地打量我。和她比起来,我穿的凉鞋有一点点跟,可是,我还是应该比她矮啊。大学一年以后体检,我的身高居然长了五公分。我不相信,一直以为是入学时量错了。这么看来,应该是在大学里长个了。

午后的星巴克,两个怕失眠的中年女人,一人点了一杯袋泡茶。茶水太烫,让它慢慢凉着,反正有满肚子的话要说。我问,你怎么会来上海呢?她说,先是从西安的单位借调到大亚湾。工程结束以后,不想回原单位了,就随上海老公回到他的老家。这期间,生女儿,学说上海话,和公婆还有街坊邻居相处,没有少吃苦。让她自豪的是,她这个地地道道的西安女子,已经可以用洋泾浜的上海话蒙人了。还有,作为优秀人才,她凭着自己的能力,拿到了上海户口。

说起老人,晓荣的眼眶湿了。晓荣的爸爸卧床多年,她的假期也多是在病床前度过。爸爸走了,难过,也在意料之中。好在妈妈终于轻松一点,有时间去退休中心跳舞唱歌了。不久,一场貌似感冒的小病,毫无预兆地带走了妈妈。对妈妈的思念和愧疚,让晓荣无法释怀,前一阵甚至抑郁失眠。晓荣的爸爸是我父母的大学同学,在她爸爸雄心勃勃追求功名的时候,我爸爸早已是是病弱之身了。如今,我爸爸依然健在,真是天命不可知啊。

我们聊得最多得还是小时候。她问,还记得我们上小学第一天,我给咱俩抢座位的事吗?当然啦,这画面在我脑海中,都不知道过了多少遍了。

我说,你记得吗,是你教我学会骑自行车的。还有,刚上高中的时候,每天上学放学,骑车的时候,都是你在外侧保护我。以前年轻不懂事,这些年,老是想起你对我的好。终于有机会当面谢谢你了。

晓荣笑得开心,说,虽然我只比你大两天,可是总觉得有责任保护你。你学习好,可是,你的平衡没我好,我老觉得你骑车要摔倒的样子。

我说,你看出来了吗?看样子我当时的恐惧不是因为心理作用。之前没有骑车上过街,就算有你的保护,头几天晚上,躺在床上闭起眼睛,眼前就是白天骑车时,汽车在身边呼啸而过的画面,真是吓得睡不着觉。每天夜里都想叫醒父母,告诉他们明天不要上学了。如果没有你陪着,那段日子就更难熬了。

晓荣说,她觉得我比她勇敢,比她有进取心。而她自己,这一辈子都活得谨慎,一直生活在严厉父亲的阴影之下。她说她挺羡慕我,因为我的父母更开明,家庭氛围轻松很多。

我说,怎么会是这样,我的记忆是完全相反的。你比我成熟,比我做的好。你小学就是大队长。高中也一直是班干部。不像我,小时候胆子特小,还想和班上吃得开的孩子混,连门都找不到。

晓荣不同意,我有当过那么大的官吗?我什么时候这么风光过?晓荣啊晓荣,你说你冤不冤,小时候那么风光,怎么也和我一样苦大仇深呢?

这些年,陆陆续续联系上了几个儿时的朋友。和他们交流,最大的感慨就是,天真无邪的童年,远没有那么美好无忧。小孩子的渴望,焦虑,还有挫折感。一点都不比大人轻。最糟糕的是,再大的烦恼,都不知道如何诉说,只能憋在那颗稚嫩的小心脏里。

星巴克很安静,我们喝了好多的茶,也说了好些的话,道别时,心中是满满的感恩和祝福。缺席的三十年,浓缩进了那个夏日的午后。今后的岁月,不会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