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象(一)——重庆民国街掠影
文章来源: 红裙绿意2017-03-17 00:23:20

                                          

二月初,姐姐,姐夫,妹妹,侄女和我一行五人,刚好坐一车,来到了重庆渝北区龙兴镇榆林河畔,一起来了一场穿越之旅。

 

冯小刚导演为拍摄《一九四二》,在这里大手笔修建了一座30,40年代的“重庆城”,坊间称之为民国街。官方的介绍是:“有一段记忆,因为悲壮,被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所铭记;有一种乡愁,不仅仅只是一种思绪,而是与一个国家紧密联系;有这样一座城市,在硝烟弥漫、国难当头的时候,愈挫愈勇,浴火重生。有这样一个地方,既能让你见到上千万重庆人的乡愁,也能让亿万同胞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坚韧不屈的抗战历史,这个地方,就是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

影视城一期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45万平米,复建了由国泰戏院、新华日报等60余栋典型建筑构成的陪都建筑群。电影拍完后,重庆市对影视城投入资金,进行了二期工程。二期占地面积约13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地上建筑面积较一期扩大了5倍,复建了邹容路、民权路等近6条历史街区,以及国民政府大楼、苏联大使馆、亨达利钟表行等160余栋重庆民国特别是陪都时期的建筑。同时还原了重庆独特的吊脚楼、水码头、老城门等景观,充分融合影视城周边高洞河水体景观资源。

 

步入街内,瞬间穿越,仿佛来到民国年间的老重庆。。。

 

解放碑,重庆的地标,真实地矗立在我的面前。它高27.5米,有旋梯可达顶端;碑顶设时钟,风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于41年落成,后被日机炸毁。47年,新碑在原址重建,改名“抗战胜利纪功碑”,50年又改名“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

 

漫步在民国街,只见建筑风格各异,中西合璧,混搭在一起,建筑专家称,这种建筑形态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沿街的商埠,显现出陪都及军事重镇的欣欣向荣。

 

重庆银行,应该也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

 

继续往里走,老重庆城的著名建筑,文化文情和代表性景点,基本上在这里都能找到,恍惚之间梦回老重庆。

 

国泰大戏院,因在抗战期间上演过94出话剧,被誉为我国剧场史上的一颗明珠,它是大后方抗日救亡话剧的演出阵地。战时重庆频频遭到日军轰炸,警报一响,国泰大戏院的演出立即闭幕。空袭一过,演员和观众又回到剧场,战时国泰的演出从未长时间中断。在国泰首演的话剧中,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我国从此有了十大编剧之称。在这里,我国老一辈的话剧、电影艺术家们绝大多数都留下了艺术活动的足迹。

1938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报。

 

国府大楼。因抗战爆发,1937年国民决议迁都重庆, 将位于学田湾的 省立重庆高级工业中学改建为国民大楼。1940年,国府楼旧貌换新颜——国府大楼,由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的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设计,馥记营造厂建筑,在该楼中部入口处增设三开间歇山顶抱阁和门廊,门廊有踏步、石栏和座灯三者组合,比例适度,形体稳重。

 

龙兴大酒店我没有查到出处,有可能是以民国街旁的龙兴古镇而命名的吧?

 

交通银行现今还有实物在渝中区,为国家保护文物。

 

汉阳铁厂,始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比日本第一家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八幡製鐵所早七年,它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抗战时期,汉阳铁厂大批人员及设备西迁重庆,成为重庆钢铁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

 

商务印书馆,瞬间感觉就亲切了。

 

飞虎队,由美军少将陈纳德亲自指挥。根据民国政府雇佣美军飞行员协议,每五十名人员,必须有一个娱乐场所,飞虎队俱乐部便在此种情况下设立。为纪念飞虎队驻节重庆期间的辉煌战果和巨大贡献,民国街特此还原民国时期飞虎队俱乐部的场景。

 

苏联大使馆,地址:批杷山正街104号,建于30年代。41年搬至南山新馆(下图),地址:南山植物园。二座建筑现在都保存完好。

 

这是重庆现今保存最完完整的荣昌天主教堂仿品。

 

请参阅照片里的文字。

 

馨雅咖啡厅,当年重庆市警察局长在这里被孔二小姐一耳光打在脸上,给自己带来了一片坦荡的仕途。 

 

想象一下当时夜晚灯光闪闪,乐声悠悠,舞影婆娑的情景。

 

照相馆留住了多少昔日重庆人的影子。

 

那时,能买一辆自行车是有钱银,是吗?

 

好可惜,店里的旗袍只租不卖给我。

 

重庆火锅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重庆有一种小店必不可少,那就是重庆小面店。

 

民国时期的韵致和风貌。

 

后庭景色。

 

现今的朝天门码头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是重庆重要的客运码头。每值初夏仲秋,可以看见碧绿的嘉陵江水注入褐色的长江,能明细看到两种颜色的江水在那汇合奔流东去的景像。此处是浓缩后的朝天门码头。

 

千厮门和东水门。千厮门曾是重庆最古老的十七座城门之一,自从一九三零年拆除城墙、修筑码头后,七十年来历经改造,变化巨大,有关城门的遗迹已经保存得很少。现在这个城门是仿品。东水门是原有十七座城门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

 

吊角楼,老重庆风貌。

 

著名的湖广会馆(亦名“禹王庙”),是清代"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在重庆的重要物证,始建于乾隆二十四年。

 

凉庭,老重庆的影子。

 

花轿远远而来。轿夫们停下息口气,媒婆撩开轿帘,十秒钟的光景,让游客一睹新娘芳容。轿帘就一尺多见方,哪里拍得着呀!我二下扒开人群,单手举相机伸进花轿,秒拍三张。轿帘落下,花轿又起。站到路边,查看照片,嗬,拍着了!

 

民俗表演。

 

服装穿越。

 

老重庆的生活场景。

 

 陪都时期,战事正酣,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民众,同样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与牺牲,大街上这些提气的标语呼喊出中华脊梁的骨气。     那时的广告词与现在区别大吗?

 

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去龙兴古镇,因为它没有被拆修,是保存较好的巴渝古街。 龙兴镇之所以繁华,是为民间流传“五马归巢”的宝地,是原江北县有名的旱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