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看世界:川普退出TPP是对“全球化”的反动
文章来源: 费城加菲猫2016-11-23 17:38:03

在国际贸易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如果说前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是一个国际贸易全球化的一个获益者。那么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已经认为,美国是国际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吃亏者,一个受害者。

最近有一项《华尔街报》发表的研究显示,因第三世界国家商品进口不断增长使得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更容易接受川普的反自由贸易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判断,川普在总统竞选中高举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大旗,赢得了以美国蓝领工人为中坚的那部分选民的强烈的支持,是他们把川普抬进了白宫。

一般来说,政府对付经济低迷和高失业的“传统武器”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消费来刺激需求,二是提供职业训练,帮助失业的工人转到工作需求更旺的行业。

可是,这两招对于目前美国的经济都不管用。过去几年政府史无前例地大笔砸钱。虽然砸下的钱“制造”了需求和就业,但并没有“刺激”私人企业的投资与消费而造成良性循环。一旦政府消费停止,失业率马上回升。而职业训练也非灵丹妙药,因为“全球化”的原因,使得整个美国经济几乎没有新的“增长点”。

传统经济学中有个叫做“相对优势”的理论。下面用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假定有两个工人A和B。A每小时能生产5双鞋子或6件衬衣。B每小时能生产4双鞋子或2件衬衣。如果两人交易的话,B专门生产鞋子,用1双鞋子与A换取一件衬衣,那么B就得到了益处(等于每小时生产了4件衬衣),而A也得到好处(等于每小时生产了6双鞋子)。虽然B在两件产品上都没有竞争力(鞋子和衬衣的单位时间产量都比A低),还是能从贸易中获益。这个“相对优势”的理论通常被用来论证国家间的自愿贸易(包括全球化)一定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双赢局面”,而不存在竞争力强的国家威胁竞争力弱的国家的问题。

但是,上述的“相对优势”理论是由一个假设的,即假定经济规模受生产能力的限制。拿上面的例子说,A和B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生产能力(以小时计算)来生产更多的产品。而答案是把生产力配置在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A的衬衣和B的鞋子),而通过贸易来取得其他产品。但在现代经济中,生产能力很容易在整体上超过市场需求。而且由于现代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费用很高而生产费用很低,产量越大的商家利润也就越高。这就在市场上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拿上面的例子说,当A和B面临一个统一的市场的时候,A可以生产市场所需的全部鞋子和衬衣而把B彻底排斥出局。而美国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正是面临B这样的困局。

一个由四名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研究了自2002年以来中国商品进口大幅增长郡县的投票趋势以及当地工业的受损情况。该团队发现,总体而言,与2000年小布什(George W. Bush)获得的支持率相比,2002-2014年间当地市场中国商品进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郡县对川普的支持率就增加两个百分点。

川普当选了以后,他执政纲领的第一条就是在上任以后的第一天废除TPP协议。川普退出TPP是为了顺应于美国国内反对全球化的声音。看起来,美国不是要一个新的国际贸易规则,而是要从现有的全球化国际贸易体系中退出。目前还无法确定,川普这样做是不是可以为美国工人争取到多一点的工作机会,为美国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但是,最近这几天的道琼斯指数不断飙高,好像股票金融市场已经接受了川普,并对川普的经济政策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