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文革间成了“娃娃兵”的两位中学同学
文章来源: 快乐人生77882015-12-04 11:43:26

网友们聊起了文革间“娃娃兵”的故事,我从一侧略有些了解。缘因我有两位中学同班同学,十三四岁就离校当上了令人羡慕的“娃娃兵”。

两人中一位是女生J,她能十三岁当上 “娃娃兵”是以她父亲的惨痛亡故为缘由的。她父亲是市委机关一名普通文案干部,并非亡于批斗或受辱自杀,而是亡于市委机关奉贤五七干校的挖壕沟中。一群中年书生有些盲目地乱挖,69年春/夏之际,发生了一起严重塌方事故,一死数伤。

J家住在我们弄堂一号楼里,J的母亲闻夫亡,悲痛惊厥昏过去几回。组织上派去照顾她母亲的护士,正是文革初抄家后搬入我家的市委机关造反派头头之妻。那妻待我还不坏,常和我絮叨她知道的弄堂里各家各事。

那事故后不久,J父被尊为革命烈士,家人得到徐老三接见。徐问其母亲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她母亲回答,要让两女儿参军,继承父志,继续革命。徐答应了,明春招兵期间,定让此愿得以实现。

我们进入中学后,J作为新烈士子女,迅速当上了红团干部。和她小学同校的同学发出不少议论,说她小学里成绩一般,只任过小小班班长,没什么能力。70年春,她和她姐双双入伍,姐为医护兵,她是通讯兵。那时她才不到十四岁。

94年我回国时,一日傍晚带着孩子走在弄堂里,遇见了她和她的孩子。她邀我去她家坐坐。在她家的灯光下可见她脸色憔悴。听她说,她在部队吃苦耐劳入了党,但未能提干。文革后复员进了上海邮电局,依然比较辛苦。成家后在原弄堂与母亲同住。后来班级同学聚会,约她她不来,同学们也就不再约她了。和她较要好的同学说,她参军时年龄太小,不通世故人情,能力又不太强,一路上都比较吃力。

 

另一位“娃娃兵”同学是我C哥的小学同班同学SH。他俩曾同在区少年宫朗诵组,玩得挺要好的。他是由他(三野来的)父亲安排,十四岁进部队当了通讯兵。

SH的能力比较强,笔头也好。入伍后立过几回功。76年由他所在的38军派入唐山救灾,目睹了灾难惨状,救灾中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受到(江青等)中央首长的接见。本来他提干很有望,但说是厌倦了部队生活,77年上半年复员回了上海。年底参加高考,政治语文分很高,但其余科目惨不忍睹。定下心来参加了徐汇中学办的高考补习班,7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很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回上海后,先在团市委工作过一阵,后进入企业。当过几家的老总,日子过得很不错。我们回去时,总会和他小聚或同学们一起大聚一下。

还听说过周围其他一些娃娃兵的故事,但不很熟悉。总的看来,“娃娃兵”们多半是从后门进去或有特殊原因。当年中学里其他班上有被招上文艺兵的,但未听说过有从一般中学直招体育兵的,不然C哥就会有希望当兵了。:)上海有可能是从体校招体育兵。

不过各地情况不同,那年代除了一些难以想象的残暴外,很少会有什么其他很令人奇怪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