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47
文章来源: 豆腐干2016-11-21 05:44:58

4.民族主义的必然结局-投降

到了抗战,南京政府的外汇负担是一年1500万镑。这是财政部估计的数字,应该是正确的。那么1928年之前汇丰们的外汇负担是多少?汇丰不肯讲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猜。就像破译密码一样,总会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适合做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1927年的外债金额。1927年非常特殊,因为1926年基本没什么外债。其原因是中国中央政府飘忽不定,不堪担当债务人的角色。再加上中国的国家信誉也破了产,在海外市场根本发不出国债。到了1927年,这二个因素继续存在,但是27年的外债忽然上升到了6880万两。而且这些外债都不是正式外债,就是说不是从欧美市场发行外汇国债而来的。它只是汇丰的政府垫款。什么意思?中国各级政府缺钱,找到汇丰借债,愿意做个债务人。但是这个债务人合不合格?有没有合适的担保?要汇丰判断。汇丰在1926年判断他们全部不合格。同样的这群人,到了1927年就全部合格了。可是银行团有规定的,前债没还呢,汇丰说不要紧,我这不是借款,是垫款,等以后中国政府稳定下来的,必然会再和银行团借款,到时候将这个垫款从借款里扣除就是了。那,有先例的。老袁2500万镑的善后借款其实只到手980万镑,其余冲抵先前的垫款了。就是说从1908年起,汇丰就不断地向各级中国政府垫出款项,建立债权,老袁不过代表新政府确认一下先前的债务,顺手再牵个980万镑的羊。既然有例在先,银行团也无话可说。你看,到了1927年英国人忽然变得非常好说话。可是你看1928年,外债1070万两(也是汇丰垫款),29年440万两,30年150万两。咦?你英国人怎么如此的情绪不稳定?行为乖张。答案是到了1928年形势已经很明朗了,英国出局了。出局了他就没有义务了嘛!28年之后汇丰基本没有向中国政府垫过款,借过债。换句话说,在1927年英国人仍然幻想着和中国民族主义政府做某种交易,进行某些安排,能够让汇丰依然分一杯中国央行之羹。这就解释了汇丰为什么会在1927年仍然愿意出面承担中国的外汇责任。这个责任是多少?6880万两,约合1000万镑。26,27二年,,一年500万镑。这笔钱的外汇汇丰垫出了,必须在形势变的更糟之前尽快确立这1000万镑的债权。这就是汇丰在1927年不顾一切对中国政府大垫款的原因。通过这个特殊点,我们可以一窥汇丰1920年代末的外汇负担,约500万镑一年,10年不到,接盘的南京政府已经面临了多3倍的外汇负担。

原因在哪里?客观的,南京政府倒霉碰上了大萧条,各国贸易壁垒,导致32,33,34年中国外贸出口值缩水78%。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外汇负担。主观的,就是高举民族主义大旗建的国,上了高台下不来,怎么走都是死棋。收回权利,提高关税,关税收外汇,排挤外商银行,不承认银行团,不追求一揽子解决方案,招招直奔自己的命门-外汇而去,弄得供应之门日窄,需求之门日宽。都说美国购银如何如何。即使没有美国这档子事,你20亿两白银又能多撑几年?1937年7月中国政府控制下的白银和用白银买来的外汇黄金总共8.25亿两。北洋再丧权辱国,交班时候还能交出20亿两呢!自作孽,不可活的,要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发神经掀了华盛顿体系这张远东的赌桌,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来看看孔博士的表演: “1936年6月孔博士访英提出借款要求,英国提出条件:1.关税作保,2. 保持并加强华洋合作的海关税务司制度,3.使用借款时须先行和中央准备银行的(英人)顾问协商。孔博士对此一一表示接受。”得,又回到了1920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这个人到了临死其实什么都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