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夜读丰子恺散文
文章来源: 乡间闲云2016-05-06 08:41:10

在下着淅淅沥沥春雨的夜晚,再读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送阿宝出黄金岁月》,不禁浮想联翩,悠悠思绪飘向许多年前的江南水乡和东瀛邻邦。。。

我的女儿生长在西子湖畔,从牙牙学语,匍匐学步,到奔跑攀爬,嘻笑玩耍,天真烂漫得叫我们只想让她无忧无虑地拥有快乐的童年,不愿强行要她学这学那。当其他同龄孩子忙着穿梭于各种启蒙学习班的时候,每个周末,只要天气许可,我们几乎都带着她骑行于苏白两堤、柳浪闻莺、曲院风荷、平湖秋月、花港观鱼等风景秀丽之处,或追逐蝴蝶,或放飞风筝,或泛舟湖中,尽情陶醉于美丽的湖光山色。

杭城的夏天,非常炎热,那时,空调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有一年的酷暑,单位领导体贴年轻职工,特意在有空调的大会议室里,办了一个“暑期班”,不足三岁的女儿也被我送了进去。记得有一天,女儿匆匆忙忙跑来我的办公室,急着问我要大西瓜。原来,一位叔叔看到她吃西瓜吃得小肚子滚圆滚圆的,就跟她开玩笑说要吃她肚里的西瓜。她小眼珠一转,说,“叔叔,你等着,我去找我妈妈要西瓜给你,你就不要吃我肚里的西瓜了,好吗?”   纯真无邪的女儿,深得周围叔叔阿姨们的喜爱。我知道,女儿天性善良,待人真诚,这必定是她的宝贵财富。

曾经,她任性地与爸爸在地板上头顶头的玩“顶牛”;曾经,她从妈妈骑着的自行车后座儿童座椅上,指着天上的明月问,“这个大月亮是怎么挂在那里的?”;曾经,看到奶奶揉膝盖,她伸出稚嫩的小手替奶奶按摩;曾经,她看到隔壁小伙伴被父亲惩罚,悄悄前去送糖果安慰。。。

再后来,她被我们带到了日本,送进了当地的学校。语言不通,交流困难,但她一如既往地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很快她就如鱼得水,结交到新朋友,也深得学校老师和“学堂”(放学后去的班)老师的喜爱。

她写的一篇作文被学校老师送去参赛,在小学低年级组获奖;她在课堂上画的一幅图画,被选中参加日本千叶县第40届儿童画展;她自己提出想学弹钢琴,便每周两次,放学后,自己走去钢琴教室学琴,每天在家的练习从来都不需要父母在旁的督促。似乎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几年后,当我们要离开日本,再次带她辗转他乡时,老师们非常不舍,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女儿这样的小女孩,总是宁可“辛苦”自己,真心实意地希望周围所有小朋友,可以一起开开心心玩,快乐过好每一天。

老师的话让我记起来两件事:有一位妈妈告诉过我,她儿子不爱学习,老师布置回家朗读课文10遍,他最多读一遍,常被其他同学嘲笑。女儿就不厌其烦地去他家,督促他读课文,让他赶上来。还有一位妈妈,在一次“学堂”组织的3日夏令营活动前,特意跟我说,因为她女儿比较娇气,已要求老师将女孩和我家女儿分在一个组,拜托也只有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多关照一下。

老师的话带给我欣慰,但同时也带给我些许担忧:社会是复杂的,充满坎坷和泥泞,如此纯真善良的女儿,能抵御未来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吗?我们又能呵护她多久呢?

丰子恺先生在宝贝女儿阿宝十四岁时,感叹阿宝快要出她的黄金岁月了。

我不太确定女儿是在哪个年龄段出的黄金岁月。现在回想起来,女儿在跟随我们来到北美大陆的初期,遇到的难处,有过的困惑与委屈,应该大过当年东渡邻邦时。我以为,一则是因为年龄上的差异:年长了几岁,便多了些思想,多了些顾虑,多了些怯生;二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幸她自始至终秉持着她的宝贵天性,不论身处何地,总是能结交到好朋友;所幸她一直把父母当作倾述对象,让我们陪伴她,一路带着欢笑,也夹着泪水,健康成长,坦然走向了社会。

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正驰骋在她自己喜爱的职场上。我们已然没有能力为她遮风挡雨,但我们是她最可靠最忠实的港湾,在她疲惫想歇息的时候,随时张开双臂拥她入怀,欢迎她的归来。

愿女儿一直轻松做她自己,永远快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