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
文章来源: 艾丽思笔记2009-02-12 13:16:04

狂风暴雨,天色昏黑,我只好大白天地开灯,慢慢整理书架上的书。不想从一本《圣经》中掉下一张纸,仔细一看竟然是几年前一个女友的来信,夹在旧约里。


彼时她刚刚结婚,很感慨地提到我曾经说过的话,有才华的女人都应该结婚,到婚姻里去实践一下聪明才智,也不枉吃了一回禁果。


此时的我,也跟着感慨起来。


上帝在伊甸园里禁止亚当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吓唬他吃了肯定死。好玩的是,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亚当没有吃过生命树上的果实,上帝从来没有说过不许吃呀。


《创世纪》里上帝的原话是:“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等夏娃和亚当听了蛇的话吃了禁果,上帝才找补了一句,“现在他恐怕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赶紧把他们赶出伊甸园了,后果也很严重。


这么看来,亚当两口子估计早已吃过生命之果了,死无可死,所以上帝只好违背当初罚他去死的话,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送到地上去受苦吧。看来伊甸园是建在天上的,与地上有天壤之别。


这个故事说明讲话要严丝合缝,别留太大的破绽,免得以后不能自圆其说。就算上帝该说的都说了,可是《圣经》居然没有字字写全,那就别怪我小小地起了疑心。


现在言归正传。


以前我曾说要是逃难时只能带一本书的话,我要带着《红楼梦》,如果我真的活不长了,在所有我看过的书中,也只有《红楼梦》能给我最后的,最彻底的,对生命和尘世的想象,所有的幻觉,那些盛世里莫名的悲哀和末世即将到来之前透支的狂欢。


我读书还远远没有达到象张爱玲那么每个字都熟稔,陌生的词自己会跳出来的地步。不过,有些细微的不同我也记得一些。


第四回说到李纨,她老爹虽然是国子监祭酒,却是个无趣之人。本来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读诗书者,到了他这儿,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有德”,只让李纨读几本《女四书》,《烈女转》了事。看到这页时,我有两点印象十分深刻。


其一是对李纨佩服得很。如果她未出闺的时候真的只受到寥寥几本书的教养,只能说明她或者是个天才,学得少却不防碍懂得多,否则她日后在大观园里做诗社的评判是难以服众的。或者她对老爹的那套阳逢阴违,表面不动声色,私底下偷偷自学成才。


其二是李守中的“女子无才便有德”,假如我读过的版本没有印错的话,与咱们耳熟能详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多少有点儿区别。


再读到这句话,已经是六十四回了,黛玉写了《五美吟》,宝玉缠着要看,宝钗也很想看,却先说了一番道理如下,“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


瞧瞧宝姐姐这套话说的,绝对有隔山打牛的功力,比写《创世纪》那拨人强多了。上帝多坦白,明说我就是不愿意你吃知识果,不听话吃了你就死啦。但是人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拐弯抹角,有本事让你有才也惭愧着,越有才越不像“这样人家的姑娘”了。


问题是宝姐姐自己并不真的相信“无才便是德”,她平时的表现颇有獭祭之嫌,处处博学得无以复加,她是真的喜欢学问,可惜了女儿身不能走出门去济世齐家。她的可爱和可悲也在于无法调和心灵与环境的冲突,象大观园里的其他人一样。


所以,宝钗只好犯了现代网络人所通常犯的一个毛病---道理都是说给别人听的。


宝钗和黛玉除了自身的天赋,还曾经被父亲们精心培养过,李纨没有这么开通的爹也靠着聪明和努力最终脱颖而出了,她们都是才女。

更有趣的是凤姐,说她从小被当作男儿教养,却不怎么识字,管家的账目自己写不来,看还能看两眼。应该只是性情上没有受过压抑,相对于其他大家闺秀来说,有一个很宽松的成长氛围,加上天性的泼辣,比多少个男人还来得呢。凤姐也是别具一格的才女,通透人情世故,也会石破天惊地说一句“一夜北风紧”,给后人留下无限的余地。

许多人说凤姐善于打压良善,到底是做人还没有做通,其实不见得。她究竟也是真性情的女子,喜欢物以类聚,她欣赏的人都是聪明拔萃的一流人物,玲珑剔透到顶点的,如黛玉如探春。似宝钗般深不可测者,她也知道有意无意地保持距离。

世上有一类伶俐人,最见不得别人的愚笨,凤姐算其中之一。因为那种傻,让她看不起,又何来发自内心的尊敬。


“才”字未见得仅仅指琴棋书画之类,咱们所说的“多才多艺”,除了知识上的丰富,还有心智上的灵活,甚至个性的精彩。

有时我想十二钗尽管都是薄命,总略有不同。她们或多或少的才华,从根子上说都与恶劣的环境格格不入,盛放得越美,凋零得越可惜。说起来也只有凤姐曾经在方方面面使用过她的机敏,在女人不能出门的时代,能管理一个大家,也是难得的缘分了。


尽管历史上女人的才学一向不受重视,历朝历代的才女,有名有姓的也不少。从前有钱的人家似乎大多并不坚决反对让女孩子读书,虽然不必象男人一样出去做官,但最好也别是文盲,说起来谁家的女孩有才华并不丢人,反而日后在婚嫁中给自己添了份量。


母系时代之后,世界便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到今天也很难说女人“在培养元气,徐图大举”,那是张爱玲说的笑话。


不过女人这种动物是绝对轻视不得的,经验告诉我们,谁过分轻视女人,谁就容易掉沟里。


我倒是从不相信什么男人奋斗最终都是为了女人的鬼话,即使是,也是女人给他们的世界锦上添花而已。男人在拼搏中的快乐和成功后的幸福感,其实是颇为自我的。


旧时代的女人,就是做了老封君,象贾母那样的大家长,也是面子上的事儿多。众人孝敬她的意义,真有点儿象李纨在贾府中的存在的价值,说明了如何的忠孝传家而已,实际上可做的事情是很少的。


《野叟曝言》中的水夫人,是个例外,没有任何可比性。文素臣对他的母亲,几乎是一种变态的感情,水夫人简直代表了他对人生的所有理想境界,没有她,他自己便什么都不是。女人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真到了这一步,是很可怕的。


过去的男人,除了赵明诚那种,一般喜欢等夫人半老了的时候,教姨太太认字,这话是谁说的来着?他们也欣赏风月场里的女人才华横溢,她们的才,是他们自己光环的金边,所以要大书特书,以显得他们才情并重,且慧眼识人。


却不知谁也逃不过岁月的火眼金睛,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女人的才华归于女人,不怎么样的男人靠边站。


我不是想替女人出气,倒是写着写着,想起许多年前看巴金的《家》,觉新在妻子死后心灰意懒,死气沉沉地过日子,后来将丫头翠环收房,教她识字,心里多少有点儿安慰。妻子活着的时候,他们忙着情感纠葛,在软弱和不甘心中挣扎,等能爱的都死了,没有了,另一个孤单的女孩成了他最后的慰籍。


这样的故事,让我如何感动?


也许是对“女人之才”一直缺乏健康合理的诠释和沟通渠道,男人对于有才华的女人常常敬而远之,要是她站得远远儿的愿意做个红颜知己最好不过,但娶回家就得琢磨了,很少有男人心甘情愿妻子比自己更有才。


需要照顾的是男人的自尊心,世界毕竟还在他们手里,小家庭的圈子更有限,一山不容二虎,即使一公一母。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才女比美女还多。

男人写点儿东西,很少听见谁跑上来说“才子啊才子!”,那都是通常用来夸奖作古才子的。女人再写一篇儿,山呼“才女”的频率惊人。


看在这么给面子的份上,女人就不必太委屈了。


女子有才,乃人生一大快事。


女子无才,便是无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