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大街上有个拉二胡的华人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7-12-06 06:55:39
三月里公司有事,我过境去多伦多。办完公事后,我照例去Yorkville 逛逛,这次还去了那里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主要是想看看它的中国展品。
远远地看到ROM,它的现代派玻璃屋顶倾斜出来,遮住了慢车道上的一小片天日,闪闪地反射着四周的高楼大厦。气温很低,布鲁尔街上的行人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裹紧了外套,迎着寒风低头走路。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忽然,一阵幽幽的二胡声传进我的耳朵。它似乎是从冷冽的空气里穿刺过来,扬上、抑下,音符在转换方向的时候会那么抖一抖。也许是瞎子阿炳的联想,二胡的声音总给我一种凄凉、困苦的感觉,即使拉的是快乐的乐曲,在欢快中我也总会听出一丝哀切。
二胡拉出的是熟悉的中国传统旋律,但不知为何,我当时和现在都想不起具体是哪一首。有可能是《二泉映月》,也有可能是《梁祝》,我无法回忆起它的乐名来。
我顺着音乐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博物馆大门一侧的人行道上,坐着一位穿棉大衣、戴棉帽子的华人大伯。那段人行道特别宽敞,他虽然穿得臃肿,远远看去还是十分渺小,而从他那二胡弦下飘出的音乐却显得格外响亮。
(拉二胡的华人,特地在脸上打了马赛克)
因为我是从另一个方向走向博物馆,没有经过他坐的地方,也就没有停下,径直进了大门。那天可能是因为多伦多中小学正在放春假,访客特别多,不少小孩子兴奋地跑来跑去,售票处排着队,大厅里特别热闹。我购票、看导游图,暂时忘记了外面拉二胡的华人大伯。
(博物馆大厅)
ROM收藏的中国藏品,在全北美的博物馆里堪称一二。我惊喜地发现,大厅里的那些叽叽喳喳的小孩子都去了地下一层,去看巡回展览的大鲸鱼去了。宽阔的中国馆里非常安静,足以让我慢慢欣赏展品、阅读文字介绍、找角度拍照。
 
(明代铜佛像)

正如二胡总让我想起电影里中国乡村的景色,我看到那些沧桑而又美丽的古代佛像和瓷器,又不由记起外面拉二胡的华人大伯来。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子里闪过:他是谁?在大街上拉二胡,是为了挣钱吗?(我猜是。)但他穿着很整齐干净,一点没有穷困潦倒的样子。为什么他还带着一个行李车,车上放满了大包小包?他是没地方住?这个可能性很小,或许他只是在制造这个印象。他这样拉半天,能挣多少钱?至少在我走向博物馆大门的那段时间里,没有一个行人放慢脚步,更不用说给钱了。天多冷啊,而且现在人们都刷卡了,口袋里很少会有零钱…… 但他为什么需要用这种方式挣钱,即使是零花钱?他的家人是怎么想的?

我在曼哈顿中央公园和巴黎的塞纳河边见过华人摆摊为游客画像,但极少看见过华裔街头音乐艺人,特别是老人。我是不是少见多怪?
接下去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该不该给他钱?为什么我没有,是不是我在回避这位同胞,回避这个问题?如果他还在,我应该给钱吗?
我这是在杞人忧天了!一向具有强大好奇心的我,想到这里忍不住就往楼下跑去,穿过熙熙攘攘的前厅,走到玻璃大门前。拉二胡的华人大伯已经不在那里了,他的二胡声,也只剩下了我耳膜里的回音。
不知为什么,我大大松了一口气。我不能想象自己走上前去,掏出钱包,抽出区区一张五元纸币,放到他伸出的手里。我更不能想象自己和他对视…… 他的眼神会是怎样的?他会说什么?用中文说吗?
我回到中国馆,继续欣赏来自故土的古代瑰宝:战国青铜器、东晋佛像、唐三彩、明代五彩瓷器……
 

 

最后,我来到一座明代豪门坟墓,祖大寿将军陵墓:

 

这时,我的脑海里再次响起了幽幽的二胡声,夹带着冷洌的寒风,只是我再分不清它究竟是加拿大的风,还是吹自中国的风,而这音乐却是更清凄、更哀切、更深远了。
 


(大力推荐 ROM,不仅中国馆,它的欧洲馆、古埃及馆、加拿大本土馆以及自然历史馆,都非常好。)


* * *

再贴几张ROM中国馆收藏的古代瓷器



(唐三彩)



(清代鼻烟壶)



(雍正粉彩)




(明清青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