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山松共赏一部哀美的书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6-09-08 08:41:41

和南山松共赏一部哀美的书 

- 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后感 -

说是共赏,其实不太准确,我是读了南山松几个月前写的读后感,才把萧红的《呼兰河传》纳入了阅读书单。谢谢南山松的精彩介绍。

松松的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538/201605/935040.html

这部书是自传体小说,但格式很独特,它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情节线,各个章节自成一体;也没有中心人物,所出现的四个人物(祖父、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由“我”串连起来。但这些零碎的片断组成了一幅巨大的丰富多彩的织锦画面,画里就是呼兰小城,萧红生长的地方。

和松松一样,这部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细针密缕的景色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划,浓重的地方色彩、浑厚的传统和历史,使我们这些身处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地域的读者大开眼界,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既单调又美丽、既热闹又寂寞的古老小城。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似乎永远喧闹。“跳大神”几乎在每个章节里出现,舞影跳跃、歌鼓齐鸣,一场又一场精神的盛举。但我怎么感到这热闹的文字后面总是透露着一些忧郁的意味?凄凉的鼓声,惨淡的月色,对生死的茫然。连小城人们的看戏、逛庙,本质上也是和另一个世界的鬼神联络的活动。

每个读者都可以对同一部书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联想,我在这部书里读出的是萧红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感悟(要记得萧红只活到三十一岁),而她的笔墨却是幽默、鲜活的。例如她写到扎彩铺的院子里陈列着为死人糊的车马房屋:“穷人们看了这些,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扎彩匠为自己糊过一座阴宅吗?从来没有,“大概他不怎么相信阴间。”

街上一个大泥坑,一年四季、寒暑阴晴,演出着一场场人间闹剧和悲剧,挣扎的、摔倒的、淹死的、快淹死了又被救出来的 …… 这何不是人生的缩影? 但没有人想到去填上泥坑,没有人想到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去改变处境、改变命运。这就是呼兰河人的生活。

萧红也在两大章节的空间里描写了她自己的家,她和祖父在花园里度过的快乐时光:花、草、虫、鸟,白云、阳光、春夏秋冬。但即使在这些抒情美好的描述中,也到处能读到微微的感伤和寂寞,预示着这一切很快就会离她而去,她会踏上漂泊的路程。

长大后离家的忧郁和孤独感,已经早早地出现在萧红的童年里。“我家的院子很荒凉”,这句话她写了五遍。

书中三个人物的命运,松松在她的读后感里已经概括了。呼兰河小城衬托着他们的剪影 – 纯朴、无知、善良、愚昧、苦难、无望,日出日落、生生死死,无条件地接受着命运的支配和人世的荒唐。

这是一部热闹的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这是一部美丽的书,也是一部郁悒的书。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还能看见七月十五鬼节的夜晚,成千上百只送魂的河灯从上流飘下,阴界和阳界融成了一片,一个个生和死的问题,模糊地随着河灯在人们的心中缠绕。

我还看见被人强按在烫水里当众洗澡驱邪的团圆媳妇,她死后变成了一只哭泣的大白兔,用她的长耳朵擦着满脸的泪水。

但是充满同情和包容的萧红,在书尾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在一个乌鸦呱噪的秋晚,冯歪嘴子的女人难产死了,但她留给了男人两个儿子,他们一天一天地长大,为这凄清悲凉的幽幽人世带来了一线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