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移情:立华课堂
文章来源: 阎立华2016-11-05 08:22:09

 

上课了。这堂课讲移情。

 

情之一事,最是难说。抓不着,说不清,靠不住。即使情深似海者,也有沉默之忍,或是水涨船高,欲壑难填,或是审美重复,疲劳惫懒。所以,人,都会有移情,疯子傻子除外。

 

移情源于心理需求。人初来世间,心智懵懂,磕磕碰碰之后,自我意识萌芽,自此后,心理需求如同呼吸心跳,伴随一身,不存在任何空白期。

 

这就难了,心理本就很飘渺,空转还不行,这种需求既不能太强--刺激大了会得心脏病,又不能太弱--剂量太小效用不显著,于是,爱偷懒的人找到一个挪移大法,把这种需求附着到另一个稍实的存在。那个存在要一直在,想要就有。移情就这样产生了。

 

心理附着物五花八门。最高大上的,是信仰。信仰都是有经文的,成套的说法,完备的体系。现在的年轻人看“潜伏”,不大理解余则成那么舍命压抑地偷情报,到底图个啥。导演解释说,是那个时代的理想,为伟大的共产主义……

 

信仰的好处是频谱特别宽,可以覆盖所有的日常活动,只要镀上信仰的光辉,每一个物件都能闪出异样的光芒。信仰的坏处呢?嗯哈,没坏处,如果没有人恶意诋毁它。

 

幸运(不幸?)的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信仰被颠覆过。王小波初来美国时,极端鄙视盲信,他的导师告诉他: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与没信仰比,有信仰的生活更美好。至于信什么,反而是次要的。一个无时不在的永不企及的Halo,会让当下所有的苦难和不幸变得无足轻重。在九寨沟旅游时,风景优美,可苦寒之地没有什么产出,看藏民的生活原始而又艰难,但没关系啊,有来世,佛经里讲的。

 

移情信仰的都是幸运儿。可大多数中国人实际,没信仰。不用怕,有办法,我们还有hobby,也能移不少情。比如有人爱看hocky,电视里看,现场支持,买球星卡,还有模有样地在park lane挥几杆,逢人就聊比赛。他未必真的好这口,只是心里有个东西揣着,心理周期被占用,不慌。但也不要傻乎乎地点醒他:这是移情,别玩了。人就怕无所事事。我们都有类似的体验,象在等飞机时,时间走得特别慢,如果恰好微信来一个聊天的,等多长时间都没有问题。这个微信,也是一种移情。

 

hobby的品种太多了。在加拿大,Home Depot冬天关门的时间特别晚,那时因为很多人没地方去,在折腾自己的家,装修升级。这是不错的移情,美化生存空间。到了夏天,野营钓鱼的多,很杀时间,之前要准备,之后要调整,中间一整个周末都耗上了。有事做,人的心理就充实,至于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真的假的,不能追究,也不要追究。

 

严格地说,热爱工作也是一种移情,这个移情的好处是来钱。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既不是惊天动地地改变世界,也不是震人心魄的伟大创新,无非是社会合作体系中一份劳动的交换,以此获得生存的物资。说工作狂热爱事业,不足为信,最有可能是他的情无处可移。

 

男人有hobby,女人也有一种天然的移情对象: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天性,但过份溺爱很常见,溺爱就是移情了,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希冀,有些很自私。我们常赞美母爱,但最好去除移情的那一部分。

 

不得不承认,我现在码字也是一种移情。与其闲着,不如说些胡话,骗自己就成,还能骗别人更妙。

 

这么说吧,人类的大多数日常活动,都是移情,要想心理健康,不移不行。有一点要澄清,移情没有高下,不能说你有信仰比我斗地主高明,都是移情,别唬人哦。

 

移情没有高下,但有数量的优劣。如果一个人只有一种移情,很危险,比如信共产主义的,突然一天信仰没了,这人就死了一半。多元化移情更好,鸡蛋在好多个篮子里,可以弄花惹草,可以骑车打球,可以编码挣钱,可以写博找骂。移得越多,心理得支撑点越多,人更从容。

 

Q&A

 

小王问:爱情是移情吗?

立华答:爱情就是情本身,不用移。

 

小李问:那爱情和移情,哪个更好?

立华答:爱情是原生,移情是次生,一个天然,一个人为,你说哪个好?

 

小钱问:食色是移情吗?

立华答:食色是生理层面的,这两样在的时候,就是享受,没有心理需求。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