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那些事儿(4)送娃入学记
文章来源: famugong2017-09-02 09:25:30

“父母肩扛手提、夜宿体育馆”,“子女轻装上阵、甩手掌柜”等这些场景是每年这个季节各大媒体最爱捕捉的镜头。议论的焦点无非是:一、如今孩子太娇惯,连上大学都要家长陪送,将来如何走上社会。二、如今家长有些贱骨头,快二十岁的孩子了,还是这么抱着哄着,不给他们锻练的机会,又如何长大成人。三、中国教育出了问题了,孩子不理解家长苦衷,不明白家长难处,都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诸如此类。

8月26日,也就是上周六,陪女儿去多伦多大学报道,我那辆车后面两排座位全部放倒,塞满整整一车的生活用品。按照上面的说法,我也是“贱骨头”家长中的一员。在女儿宿舍楼前,我看到的是不仅我这个中国人是“贱骨头”,那些我们一向认为独立的老外学生们也是被他们的“贱骨头”父母护送着来到学校,他们车上装得行李似乎一点也不比我少。父母肩杠手提,甚至年幼的弟弟妹妹帮他们的哥哥姐姐拿着行李,全家齐出动,好不热闹。

“家长送孩子上大学”这个在中国被媒体聚焦的行为在西方为什么没有成为热议的焦点?

其实在美国,家长送孩子不但没有负面的声音,而且大学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家长在开学日送孩子。比如美国很多大学的入学教育,还有给父母的专门课程。为鼓励父母参加,很多学校还赠送几天免费的餐食;有的在开学前和大学周边的酒店联系好,尽量把房间留给送孩子上学的家长。

多大总共有五万多名学生,今年的新生有15000名。这么多新生入校,位于市中心的圣乔治主校区在8月26日这一天给我的印象:人性化服务,秩序井然。首先,多大从高年级学生中临时雇用了许多工作人员。这些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有的疏导交通,有的帮助办理入住登记,有的帮助卸车运送行车等等。另外,还专门有一个柜台专门负责家长接待。他们首先给我的手腕上带一个手环,这算是给家长们的通行证。然后家长可以随便参观学校的所有公共设施,如果需要,他们也可以派专人陪同讲解。女儿的这个宿舍楼还允许家长住三天。

以前网上看到一位家长对媒体的评论是这样回答的:当然要送,那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就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是大事情,而且是天大的喜庆事情。我愿意这喜悦无限期延长,细细品味,长久回味。十几年了,从呱呱坠地,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多少个寒来暑往,披星戴月。如今收获了,我高兴一下,过分吗?那些个说闲话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年轻不懂事,或者已经老了。 有条件要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送!

可以看出,上面这位家长是一种十分真挚的人性流露。可怜天下父母心,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如今迈上了关键性的台阶之后,这一份由衷的心情当然要表达出来,宣泄一下。“送子上大学”,天下第一光荣,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份压抑了、渴望了十几年之后的情绪,如今一朝释放,那滋味真的是无以言表。当父母的跟在后面去新学校看一看,感受一下大学的文化,再跟着孩子到寝室去瞧瞧,和孩子的室友及其父母打个照面、寒暄几句,这有什么错?这跟孩子不孝顺、家长贱骨头、应试教育让孩子不懂事儿、素质教育欠缺等等,毫无关系。

最近,我确实挺忙!一批留学生要过来,寄宿、学校、接机各种安排要准备;赶上开学季,高速路上全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我的油站非常忙;最头疼的是从8月中旬到现在闹人慌,几个学生员工纷纷辞职去上学。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毅然选择送女儿去入学,而且提前几天到达多伦多,让女儿熟悉一下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尽管多大离家也就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尽管我已经去过多大无数次,可和女儿一起漫步在多大的校园,还是有一种不同以往的感受。看着那一座座厚重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想到去年这个时候还在为选择哪所大学做艰难的权衡到现在入学这所百年名校里面,百感交集,感慨万分。我一边走一边分享着我的大学生活,有对过去没有充分利用大学资源而刻苦学习的懊悔,也有对大学生活趣事趣闻的追忆。就如上面那位家长所说:和孩子走在校园里有一种奇异的感受。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望,既有一种对年少凌云志的追忆,更多的是洗尽铅华后的从容。如果不送孩子,哪有这样的体验?

 

最后,我把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发给新生一封信作为本文的结尾,与各位家长和学生共勉。

 

信中这样写道:“请明天来报到的新生注意一下……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