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少年时代(四)那时的音乐
文章来源: 大河也入海2015-02-22 19:37:17


       到我可以完整唱一首歌时, 已经是文革后期了. 所以我记不得那些个语录歌. 我记得最多的就是样板戏.
      ”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很多唱段,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浑身是胆雄纠纠, 我至今仍记得唱词.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 少剑波的唱段, 誓把反动派一扫光”, “定计”, “迎来春色换人间”, “甘洒热血写春秋”, “胸有朝阳等唱腔, 我依然耳熟能祥.      
      四十年后, 冬天溜狗时, 我家后山颇有些象那林海雪原”, 我就经常情不自禁地唱起穿林海, 跨雪原, 气冲宵撼”. 仿佛我就变成杨子荣了, 只身闯入敌营了. 好象当时杨子荣没有带狗呵.
      “沙家浜中阿庆嫂, 刁德一, 胡传魁的经典对唱智斗”, 恐怕现在国内的卡拉OK厅里还有呢. 而且当中的很多词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出现, : 背靠大树好乘凉, 沙老太婆和阿庆嫂打起来了, 人一走茶就凉等.
      我们对中国传统戏剧知之甚少, 源于对历史知识不甚了解, 文革都破四旧.  现代京剧样板戏讲的都是现代故事, 更能产生共鸣, 对我们这一代人, 是难以忘怀的.
      文革期间, 除了样板戏, 我记得的音乐作品就只有两部: “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
      “长征组歌是一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从江西出发, 途经九省, 最后到达陕北的音乐作品. 我对其中的几段男声独唱记忆深刻.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曲调优美, 词语雄壮. 歌唱家贾国光, 贾世骏的演唱出神入画. 我那时没事就扯着嗓子在家里唱, 楼下住的邻居还经常夸我呢. 我到现在还是都能完整唱下来. 小时候记忆力好啊.
      “黄河大合唱是一组歌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不朽音乐作品. 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作曲, 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执棒. 作品把黄河的气魄, 壮丽和雄伟刻划得尽善尽美, 以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华儿女面对外敌侵略而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 著名歌唱家郭淑珍等的演唱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我家当时有部唱片机, 我爸不知哪儿搞来的几张唱片, 没事儿的时候我们就放来听, 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那时的音乐作品还有一大类, 就是为毛主席诗词谱写的歌曲. 我记忆深刻的只有沁园春. ”. 我们住在北方, 冬天, 望着窗外, 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那时的音乐氛围是狭窄而单调的, 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作品. 这倒有一好处, 就是不断的重复, 使我们深深地记住了某些东西, 经久不忘. 不象现在, 百花齐放, 万紫千红, 但有一最大问题, 就是太快餐文化, 转眼就忘了, 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岁月的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