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上海人家吃啥小菜?
文章来源: 匆匆客2015-10-18 10:27:22

糖醋小排、百叶包、咸菜毛豆、清炒鸡毛菜……无论身在何处,几道精致的家常菜,总让人想起家乡的味道。你是否想知道,大半个世纪前的上海人家吃些什么小菜?一场战争,又会让百姓餐桌发生怎样的变化?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退休教师刘善龄在整理《申报》时,偶然发现一个始于1938年至1942年的上海家庭“一星期经济菜单”。这个专栏由一名署名为“华英女士”的作者所写,每周一次,为读者开列家常食谱。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阶段正值抗战时期,小小菜篮子,折射出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透出沪上主妇们善为“无米之炊”的巧心思和乐观心态。

 


《申报》刊载的“一星期经济菜单”

 

 

4年菜价翻10倍

 

在开列每周的食谱前,“华英女士”总会用短短数语,概略描述一下市场情况,并根据时令特色,为主妇们支招。“华英女士”的真实身份很难进行考证,但根据“华先生月入200元”的情况来看,应该来自一个当年的小康之家。1938年10月13日开栏之际,她写道,由于大家都有“买甚么东西下饭,既须经济,又要可口,想来想去,实在想不妥贴”的困惑,而丈夫和《申报》编辑相熟,因此,她便受到邀请开设了专栏,“八口之家午晚二餐,两荤两素,以每样两碗为度,要是自己上菜场采办的话,六七角钱尽够了”。

尽管“华英女士”总是用朴实又带着些许俏皮的语气聊着柴米油盐,但,彼时战争已经打响,她的笔下,“物价飞涨”成为了困扰百姓生活的大事。

 


《申报》刊载的“一星期经济菜单”

1938年10月20日,其实在这提倡节约运动的时期,大家应该少吃一些,……人人都该筷下留情,少夹些菜。你要是筷子如雨点,牙齿如夹剪,那么就是一块钱两块钱的菜,也会像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的。”

1939年2月16日,一转眼又是农历的春节了。在这时期间,大家为了牢不可破的习俗,少不得又要大吃大喝一番……但是国难未纾,哀鸿遍地,大家仍应顾到经济二字。”

1939年6月1日,这几天猪肉的价格又涨起来了!一元法币还买不到一斤,使我们做主妇的,眞有难以措手之势,以前六七角钱,可以办一家十口两荤两素午夜两餐之需,现在都非一元不可了。”

1941年1月13日,“华英女士”将专栏名称从“一周经济菜单”改为“一周家常菜单”,只因“这半年以来,米珠薪桂,百物飞涨,菜肴中无论荤的素的,也一样一样的升腾上去,那一样东西可以加得上经济二字?” 此时,“猪肉和黄鱼,本来是荤菜中平凡的东西,现在猪肉买到二元一斤,黄鱼也要买到六七角一斤?”

 


《申报》刊载的“一星期经济菜单”

而在1942年6月14日,华英女士写道,“我最初开这菜单的时候,每天两荤两素,六七角的确已够了。谁知时移世变,法币的价值会天低似一天,物料的价格会天高似一天,于是现在每天非六七元八九元不办了。”也就是说,短短四年战争,让沪上菜价翻了近10倍!百姓所受战争之苦可想而知。

记者留意到,“民不聊生”不仅是“华英女士”的困扰,1942年1月12日,就有人撰文在《申报》上撰文,和“生煎馒头”等传统点心“告别”,因为“工部局以面粉供应不易,谕知饼馒业同业公会,即日起停制一切非平民必需食品,尽量焙制大饼大馒头,否则停止供给面粉,吊销营业执照。”并建议吃惯了大米饭的上海人,以“吃苞米”代替。

主妇巧为“无米之炊”

虽然时局艰辛,但和很多擅长“做人家”的上海主妇一样,“华英女士”总能通过巧思妙想,尽可能用不大的花费,让生活充满滋味。

她倡导“省油运动”,提议主妇们“做菜时可以白烧的,就改为白烧,不要加油加酱的红烧了”。米价飞涨,她建议大家利用较为低廉的面粉,“原可做成许多东西,如面条啊,馒头啊,饺子婀,烙饼啊,都可装饱你的肚子。”鸡鸭价钱涨到每天六七角钱,要配两荤两素,怎么办?她用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我出三角钱,向鸡鸭铺子里买半打鸡鸭翅膀来,加些儿咖哩和洋山芋同煮,居然分做日夜两碗!”菜品受限,就用虾子调味,“虾子无论邵万生三阳都有得买,一角钱买一包,可分作二三次用,面筋每个一铜元,日夜三十个面筋,只须法币一角好了。这么一样可口的菜,所费不过一角余,岂不是经济之至么?”

 


《申报》刊载的“一星期经济菜单”

1939年5月,全市肉店停业,这让很多主妇着急,“华英女士”发现“水族仍很便宜,黄鱼明虾鲞鱼,大可一吃,鲥鱼将成过去,价格虽比前几天稍贵,二三角钱,仍可尝一……鲜蚕豆约四五分钱已可买一斤,十口之家,三四斤豆也可敷衍早晚两顿了。还有新上市的苋菜也是素菜中一样美味,虽然每斤要三角左右,但是买几分钱放在黄鱼羹里,也可一快朵颐。”为了在有限的食材里翻出花样,华英女士还借鉴了西餐馆里的罗宋汤、咖喱牛肉,把川菜“辣子鸡丁”改良成辣肉丁,在餐桌上“海纳百川”。

在1940年元旦到来之际,“华英女士”倡议,“读者们吃了一年的经济菜,嘴里一定吃得很淡了!元旦应当吃得好一些,也算是苦中作乐,请大家暂时忘了来日大难,来快快乐乐地吃一顿吧!”她给出的菜单是“松花皮蛋,虾米拌胶菜,油鸡与酱鸭、暖锅”等四道菜,暖锅“无论荤菜素菜,都可放进去……请各凭自己的胃口和经济力,随意增减好了!” 在刘善龄看来,家常菜单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而是“海派生活”一以贯之的精致和乐观。

 


制图:上海家庭“一星期经济菜单”

 

新民晚报新媒体 陆梓华/文 叶聆/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