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曾经使用过的计算机
文章来源: 国际浪人2015-11-19 20:24:20

我最早接触计算机是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也就是82年的下半年,我们学习了被称作做计算机原理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程里,我们学习了BASIC编程语言以及计算机结构等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但并没有真正的上机操作。当时我们能接触到的是一个占用了整个一个大房间所谓的小型机计算机,其计算功能大概还不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先进。而那个被‘小型机’占满的房间被称为计算机房。当时为了让计算机执行我们用BASIC语言编写的简短计算程序,首先要把程序输入到纸带穿孔机,由纸带穿孔机把我们的程序变成一条长长的大概有一寸宽的黑色纸条上的密密麻麻的小孔,再把纸条输入到计算机,最后得到结果。因为对键盘不熟,一个很短的程序,我们要花上大概一个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输入到纸带穿孔机。在我们离校的时候,系里进了一批个人微机,学生们可以真正的在微机上操作。

83年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以后,微机已经开始逐渐进入社会,一些大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也开始使用微机进行人事和财务管理,但有些老出纳和会计对电脑打出的结果总是不放心,还要用算盘再打一遍。好像是在85年左右,我从厂里的打字室借了一部老式英文机械打字机练习英文打字、熟悉键盘,还要自己去文具商店买打字机上的专用色带,听着打字机发出的噼噼啪啪声响,也挺有韵律的。那时的中文打字员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与只有26个英文字母的英文打字机不同, 中文打字机要把所有常用的3千多个汉字的铅字模块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所以中文打字员要记住3千多铅字模块在盘中的位置。现如今由于电脑的普及,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工矿企业,已经没有专门的打字室了吧。

真正亲自动手操作个人电脑还是在87年我调回到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之后,那时学校的教务处有一台PC机,我学了一些简单的DOS命令之后,也学会了清华大学朱崇君开发的具有表格制作功能的中文处理系统CCED和金山公司的WPS文字处理系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文件编辑处理工作。后来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逐渐普及之后,大多数的微机使用者可以不必熟悉DOS指令而直接使用个人电脑。那时的个人电脑中央处理器普遍使用的都是Intel公司的80-286、386及486系列CPU。当时没有外接硬盘,只有5.25英寸的软盘以及后来的3.5英寸软盘,存储量分别为360KB和1.44MB。上次回国内探亲,还看到几个从前用过的软盘。只可惜,现在的电脑已经没有软盘驱动器,已经没有办法看到软盘里的内容。94年我在深圳一家外资公司工作时,还在一老式电脑控制的测试设备上见到过直径有半米的可移动存储磁盘,存储量为10MB。

虽然大家都在谈论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那时的电脑普遍都没有联到互联网上。

97年我出国后,妻子为了让儿子早些接触电脑知识,买了一部小霸王学习机,儿子一直用到2千年初,那年他和他的妈妈也出国来到布里斯班,与我团聚。在布里斯班的时候,我从就读的学校为儿子借了一部电脑,儿子和妻子还是可以练习打字、学习电脑的使用。也是在97年以后,佳木斯也开通了互联网络,电脑和网络也开始逐渐进入百姓家中。

我最早接触接触互联网还是97年3月来到阿德莱德之后。当时我在南澳大学使用的计算机只是连到UNIX系统的一个终端。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与妻子用email联系。那时妻子没有自己的电脑,为了给我发email,一开始是到一个电脑学习班,发一次还要花5块钱。后来朋友买了当年并连接了互联网,自此以后,妻子都是到朋友那里发email,也省去了每次5块钱的费用。

虽然我在南澳大学有联在网络上的电脑,但对网上信息的索取基本上还是一窍不通。后来参加了学校图书馆举办的一个网络应用讲座,才开始逐渐从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当时也不是用google, 具体用的什么已经记不清了。

我们自己买的第一个电脑是在2003年从英国回到新西兰之后,那是一台式电脑,主机、显示器、键盘都是分离的,当时还是最高配置,有一个GB的内存,100GB的硬盘,但还是单核CPU。那是我们买的唯一的台式电脑,后来的手提电脑功能不断提高,双核及多核CPU的使用,内存及硬盘的存储量不断增大,已经与台式电脑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台式机已经逐渐被手提电脑取代了。后来我还使用过苹果手提电脑。现在,智能手机在功能上也逐渐拉近与普通电脑的距离,很多人已经抛弃电脑而只用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