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日本“混汤”打工记
文章来源: 上海大男人2015-03-19 08:21:34
旧文重发

  30年前,国门初开,大家都争着出国。当然第一目的地是大洋彼岸。前进补习学校的负责人蔡老师是太太的同事,近水楼台,上课老师不少都是认识的,但向毛主席保证,学费没有少交一个铜板。

  忽然,一位朋友问我去日本吗?原来他的一位亲戚因事不能去日本念书,但所有的担保文件已请人搞好(行情是日元5万),现在只需换个被担保的人名即可。“巴拉巴拉”去日本啊。

  告别英语老师,去找教日文的老师,恶补:你好,谢谢,这个多少钱?就这三斧头,再见不用学,咱早知道:开路开路的。。好在为去美国护照已办好,那时也不要出境卡,只要有签证,去哪都行。在淮海路乌鲁木齐路的日本领事馆办签证,隔壁的美国领事馆前人头拥挤。

  对不起了,米国。你好,日本。

  在日本至少一点好,不会迷路,几乎所有地名都是汉字(不是汉语,发音不同)。我去的地方在关西大阪神户一带,三个月不知道大阪读作奥-萨卡。但是望文生义还是闹过不少笑话。

  住在小地方,街上不时看到“寿司”招牌,哪里知道这就是生鱼片加饭团?看到“风吕”的招幡知道是澡堂,但看到挂着大大的“汤”招幡的地方比比皆是,一度纳闷什么好汤啊?一次想解馋,鼓足勇气进去,一排更衣柜。喔,这日本人喝汤还要更衣,入乡随俗吧。旁边一叠小塑料盆,暗喜,500日元可以买这么大一碗,(不对,应该是一脸盆)合算,谁叫阿拉上海人喜欢小便宜?最后狼狈鼠窜逃出来,这也是澡堂。

  当时日本小地方还有许多传统的公共澡堂,日本人喜欢天天去,据说这是社交。一个大池子,当中隔开,男左女右,一衣带水。隔板不高,在池中跳一下,就可以看到隔壁人的脸,国家水球队的人大概可以看到更多,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交谈的轰轰烈烈,然后一声招呼,两边一起结束回家。

  除了温泉,当时已经很少见男女共处一池,不带间隔的澡堂。但收钱的就坐在中间隔板处的高凳上,同时照顾两边。一开始我们挑老板值班时去,后来心一横,谁怕谁啊!班里的女同学脸薄,非的派侦查员看清是老板娘收钱才去。一天课后,几个女同学在义愤填膺的骂侦查员,原来老板娘临时让人顶班一会儿,,众女生抬头一望,花容失色:女的变男的了。

  我有一次“艳福”。当时大家都打工,一同学负责澡堂清洁,一次让我顶班一天,鬼鬼祟祟告诉我,早去早回。澡堂大池很热,我就穿个短裤,光着身子干活。男半边干完了,就等那半边。可就是有几个不走,聊得热乎。老板看我坐着不干活,不高兴。最后还是心一横,谁怕谁啊!我是结婚的,尽管证书没带,你们能吃了我?

  进去,视线控制在一定地方,那几位大妈大婶看我进来,齐声说:辛苦了,大兄弟。朋友说的对,真得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