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最大的蔑视是什么----周国平的《人品和智慧》
文章来源: 秦臻2015-12-19 06:42:35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我的理解:世界上所有的人当中,凡夫俗子占最大比例。虽然我们没有实际权力可以为国家和世界做点什么,但是关心一下还是应该的。经常关心就会分散出一部分精力,精力过多无处释放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无聊而做出些蒙昧的事情来。所有人的人性中都有丑的一面,有的人由于自控力强,懂得分散自己的精力,懂得引领自己远离恶遵从善,关心智慧的培养,所以有的人很善良很充实,有的人就因无聊而蒙昧,因蒙昧而作恶。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 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

我的理解:人们活着就会有很多欲望,七情六欲皆是欲望,在这一点上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在满足自己欲望的方式上却分出了高下。在生活的任何层面都可以从人们面对欲望时的态度区别出虚伪,凶恶,丑陋,真实,善良和美好。一个人不贪婪,就不会想处处占先,时时争第一,自己不好,别人也都不能好,更别谈应该有什么幸福了。别人任何形式的美好,都会使他无法自控的想去贬损几句以意淫自己丑恶的内心。

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所以,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我的理解:意识形态是极其抽象的,我们自己在很多时候都不理解的头脑。虽然意识形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人生阅历锻造为人生经验,但这种成型的人生经验却会因为锻造的手法不同而形态质量不同。人们都是自己的工匠,把自己锻造成什么样的作品,本身的材质和自身作为工匠的手艺不同,所以就有了伟大作品,稍逊一筹的精品,一等品,二等品到末等的残次品。

人品和才能不可截然分开。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能有关。才能大致规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我的理解:起初的时候我是感觉人品和才能是两码事,只有它们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时候才会看出效果。但是周国平的这段话会让我们懂得,人无论在行善还是作恶的时候都有才能的参与。只不过这种不同排列组合出现的结果分别是小善,小恶,高尚和邪恶。普通人里提倡小善,有实际权力者中应该提倡大善;让人蔑视的是小恶,让人仇恨但却有价值被关注和防备的却是大恶。猥琐的小恶只是因为缺乏,因为贪欲,因为缺乏和贪欲引起的恶念和敌意。正如周国平说的:“人品不但有好坏之别,也有宽窄深浅之别。好坏是质,宽窄深浅未必只是量。古人称卑劣者为“小人”、“斗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恶行都是出于浅薄的天性和狭小的器量。”

人是会由蠢而坏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聪明人更高。有智力缺陷者常常是一种犯罪人格。我相信,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素质。市场上的大手笔往往出自精神视野宽阔的人,玩弄小伎俩的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决没有大出息。

我的理解:记得我的一位恩师说过:对人最大的蔑视就是不理他。只是在上述那些因蠢而坏的人中,有自知蠢坏和不自知蠢坏的。自知自己又蠢又坏的人,对待别人的不理睬是会感觉更不舒服的,不自知的人却会觉得正是他的敌意压低了对手的气焰,他通过向人喷射仇恨让自己舒服了不少。殊不知,但凡敌意不被回应的时候都是你得到的蔑视。对不自知的人有时候有必要回应他一下,是因为他需要懂得应该明白自己的猥琐。傻瓜跳的高是因为有智力缺欠,他们经常会忘记自己的无能只能作些小恶,断然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文中彩色字来自周国平的文章《人品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