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女儿编织的一个难圆之梦
文章来源: 农家苦2015-01-19 08:27:15

女儿出生时,太太做了一个梦,说这孩子前世是唱京剧的。我虽然不信中国魂会投生到加拿大来,但却觉得孩子长大后应该送她回中国读几年书,学习中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转眼女儿十岁了,我当初的想法也该实施了,可如今的中国,哪里还有十年前的天、地、人、情、境呢

去年春节期间,我刚好在国内探亲,每逢朋友、同学聚会的场合,我总要抓住机会向大家采集信息,了解情况。朋友和同学中有大学高层领导,有教育局长,有旅游局长,有私立学校校长,还有新闻记者和民企老板。他们一听我要把海外子女送回国读书,都觉得很诧异,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国内的父母们,正千方百计地把孩子送出去呢。 

我说,我们海外的华人父母和子女们也都知道中国的现实情况:长期的、连续的、大规模的、低层次的工业化发展建设,让环境中的水、土、空气严重污染;饮食没有安全;雾霾笼罩着几乎所有教育发达地区的天空;气候诡异莫测,夏季酷热难当;交通混乱无序;在校学生攀比风盛,进取心强,课业负担沉重,家国责任心淡;老师们眼里只有钱……但我还是坚信,以中国幅员之大,人口之众,总能找到一块净土,一群良人。

我又说,语言学习需要环境。就北美的中文教育现状来说,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在当地出生、长大的华人孩子,普遍不愿意学中文。尽管社会关注,家长重视,中文学校随处可见,教学方法出神入化,可还是效果不彰。老师们教的很辛苦,孩子们学的很痛苦,家长们晨送暮接,日陪夜伴,到头来还是“洋白劳”。有鉴于我的大孩子初中三年在台北就读,返回加拿大后既没有影响读高中、上大学,同时又学会了中文的成功前例,我准备让女儿的初中教育在中国完成。 

见我真的想把女儿带回国来读书,私校的女校长第一个表态说:“到我们学校来吧,学费优惠,质量包你满意!”我说,都市的学校不在选择之列,且不说都市雾霾笼罩不散,夏天太热,就说交通状况吧,北美的小孩回到中国都市,如果没有家长陪伴,他们连路都走不好。还有,你私校的收费都是按照国内土豪、高官、贵族的收入标准定的价位,我们海外华人父母大多是工薪阶层,挣的可都是血汗钱,哪里能负担得起呢。 

旅游局长说:“据我所知,目前只有皖南山区可以找到理想的地方。”我认为局长说得对。过去我曾经多次造访过皖南,对那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非常欣赏、叹服。我记得石台县有个地方,那里跟我故乡差不多,地僻事简,嘉宾不至,人民安闲,乐生送死。所不同的是,我故乡正在遭受严重的化工污染,而那里却没有。若能在这样的地方建个书院,专门招收外侨子女前来住读,那真是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民企老板一向精明,不仅善于捕捉商机,而且熟悉操作过程。他见我似乎成竹在胸,就追问说:“你的详细计划如何?你估计能招到多少海外生员?”我说,设想大致如下: 

1在相对偏远,但文化教育水平并不落后的山区,新建一所小型的学校或书院,专门针对海外华人、华侨和外国人招收学生。校舍是竹木结构的平房式建筑,可防地震和泥石流。

2学校的周围有“成语、中药植物园”、“诗经植物园”和“唐诗意境园”,还有“中国传统儿童游戏乐园”等教育、娱乐场所。

3附近有特设的驿站、茶馆和酒店,供定期邀请山村野老前来聚饮,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体会中国茶酒旅居文化的实际场景。

4每个班,海外学生与当地学生按照28的比例配置,即80%是本地学生,20%是海外学生,以便构成理想的中文语言环境。

5海外学生的收费标准,就按照他们在当地读中文学校或请家庭教师的实际开支翻三倍,再乘以汇率,因为在中国学中文,效果肯定要比在海外好至少三倍。

6教师从本地的退休教师中聘请,教材就用中国现行的教材。

7学校不接收来自大都市的所谓优秀学生,“官二代”和“富二代”一律杜绝入校,免得制造竞争,败坏风气,影响团结。

8山区贫困生与海外学生共处一室,朝夕相处,既可以让贫困生通过海外学生了解世界,接触文明,实现知识、技能和见识的大幅度跨越,同时又能让海外学生通过当地贫困学生知道,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幸福的,生活并不都如北美一样富足、优裕,从而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9学生消费的粮油、蔬菜和水果,由专门的有机农副品公司特供。

10本地旅游部门为海外学生和家长签发寒暑二假的免费旅游票证。

这样的学校如果办得好,特别是在饮食风险,风气影响和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规避得好,我想还是有很多家长跟我一样,愿意并敢于让自己的孩子回来读书的,因为毕竟在第一语言环境中能学好中文。 

我的话音刚落,教育局长就建议说,海外学生还是在国内全日制学校中插班最好:一来可以解决语言环境问题;二来可以培养北美孩子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因为那里的孩子太缺乏这两点;三来毕业后发给文凭也方便,而且正规。私校的女校长一听这话,以为局长以全日制学校的“正规”来讽刺她私立学校的“不正规”呢,就马上反驳说:“如果侨胞的孩子成绩不好,拖后腿,有哪个班主任愿意要?现在的官方教育部门,是仅次于官场的腐败部门,谁敢跟他们沾呀?”

电视台女记者提醒我说,山区的自然环境虽好,饮食也没有风险,且民风淳朴,学校的学风较少受到外面的不良影响,但本地老师和学生都不说普通话。海外华人子女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学习中文,学到的只能是方言。我说这个问题不大,海外华人子女大多会说普通话,即便在方言环境里熏染三五年,最多口音掺杂一点,但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我的大孩子从台北刚回加拿大时,说国语就带着浓重的台湾口音,但时间一长,慢慢地就恢复了。

旅游局长的司机说,现在皖南好山好水之地,几乎全部让政府和开发商圈起来了,他们互相勾结,以低廉的价格从山民手上买来,再整出各种各样的荒唐项目,编成花里胡哨的规划书,由政府成立的专门公司对外招商。你要去他们地头上建学校,他们一定会首先拉你去他们那里投资,设好圈套让你钻。我后来亲自去了一趟皖南,果然如司机所言,政府已经做好了棋盘布局,就等着你来当棋子了。 

返回加拿大之前,我去北师大看望朋友,跟他们说起我的女儿中文教育设想时,他们一致认为,当下中国不具备让海外华人、华侨子女回来读书的环境,无论天境、地境、人境、心境都不合适,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有位曾经来过加拿大,到过我农庄的朋友建议我说,与其舍近求远带孩子回国来读书,不如把你在加拿大的农庄建成一个特色中文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华人子女受益。

回到加拿大后,我认真仔细地考虑了一下国内朋友们的意见,从理论上讲,把我的农场建成To share式的Teaching Farm不是不可能,但问题是草原地区冬季太长,太严酷,夏季又太短,加上周边地区华人不多,远程辐射影响极其有限,所以,实际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看来,我在女儿升到七年级时带她回国去读书、学京剧的梦想,真的很难实现了。这个梦虽然没有醒,也没有碎,但却很难找到“圆”它的地方。

哗哗流淌的小溪

梦幻般的山间小村庄

木质教学楼

松竹林中的学生宿舍

全木仿古驿站

儿童乐园中表演“斗鸡”的场馆

学校周围的文化植物园

成语名列前茅中的“茅”

《诗经.采薇》中的“薇”

草药园中的“当归”

吟咏“蒹葭苍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