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唐太宗和查理大帝
文章来源: 笨狼2019-03-24 12:10:36
大家对中国历史有个大概,这是本文年代的背景:
 
 
穆罕默德(571-632),唐太宗 (598-649)和查理大帝(742-814) 不是同时代人,但相隔不远,每个人都在世界一个文明中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后世和世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三个文明虽然相隔数千里,却是联系在一起,有过相当规模的交流、相互影响,对彼此的发展也有充分的影响,之后的历史为什么发展成现代的格局呢?
 
穆罕默德,伊斯兰和伊斯兰黄金时代
 
早期伊斯兰的扩张经历了130年,第一期是公元632-700 ,正值唐朝的建立(唐太宗李世民598-649,629年即位):
 
 
集大成的是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750-1258),首都是今天伊拉克的巴格达,当时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与长安媲美(有言更胜于长安,但估计不属实。两地与君士坦丁堡共同形成当时的世界三大都市),统治的时间很长,过500年,始与唐玄宗李隆基(712-756)末年,也就是唐朝走向衰落的起点:
 
The Abbasid Caliphate 750-1258
 
农业起源于两河流域和新月沃土,而古埃及更是农业大国,巴格达区域据说一度粮食丰盛,以致造成人口猛增,但那不是阿拔斯王朝长期的状态,其农业也远远不强。据【2】总结,阿拔斯王朝疆土虽大,但国内并不稳定,跟拜占庭帝国的冲突就不断,争权的暴动累禁不绝,所以这大统一是伊斯兰信念的统一,把散沙一盘的阿拉伯、中亚和北非连起来,政治上则松散得多。当时它的领土面积约为12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860万,与唐朝相比,唐朝疆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人口5291万,可见唐朝经济、农业发达得多。
 
宗教给整个帝国提供了生活的相同语言,也带来了稳定性。
 
阿拔斯王朝继承了当地(地中海沿岸,从北非,阿拉伯世界,波斯到拜占庭,中亚)一个传统:经商。如果中华文明有什么是绝对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是经商的概念。经商不仅带来物质财富,国家有一个税收的来源(中国历代王朝从来没转过弯来),更开拓了地区间流通的河流,是文化、科技、思想,包括方法论传播交流的关键,是让一个(古代)文明意识到天外有天的唯一途径,就像一个动物群体,如果想避免近亲繁殖的后果,只有迁移(人类迁移就是殖民,对华夏子弟,很难想象,经商是现实)。
 
阿拔斯王朝早期政治和军事上的不稳定带来了相对宽容的政治气氛,也许得益于穆罕默德对知识的看重,前两个国王更是在巴格达建立了智慧院(House of Wisdom),广征天下智者,大力支持对知识的收集,学习和研究。尽管伊斯兰世界当时自己本身在文化艺术起点不高,但东南西北有希腊罗马拜占庭,波斯和和印度,甚至中国的各种著述,有希腊科学哲学的态度和治学精神,有王朝的资助,这就形成了500年伊斯兰黄金时代。希腊爱智慧,阿拉伯爱知识,进而爱智慧,意大利进而欧洲的文艺复兴,没有伊斯兰黄金时代的成就,是不可能的【注1】。
 
与阿拔斯王朝同期,但也影响深远的伊斯兰西班牙王朝,都市是安达卢斯(al-Andalus)也是一个文化中心,其文明之发达,是整个欧洲向往的中心。
 
 
西班牙的伊斯兰王国不是一个稳定、持久的王国,而是若干朝代相续执政,被阿拔斯赶走的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在西班牙建立的王朝(Umayyads of Córdoba)是安达卢斯繁华的顶峰期。
 
有人把伊斯兰看成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运动,跨洲,多民族,包含政治,军事,经济,贸易,文化,宗教。与(古)罗马帝国相比下,罗马军事实力相对较强,但行政和宗教都很松散,与中国有点像:只要你服,进贡,大家一块好吃好喝。
 
唐太宗和唐宋盛世
 
唐宋两朝加起来(618-1279)660年,超过了以阿拔斯王朝为代表的阿拉伯帝国。不过开唐的辉煌和唐太宗的英明,并没有保证唐朝后代郡主的英明,唐朝经济文化是辉煌,有盛唐这么个说法,但政治就不那么稳定,军事也马马虎虎,早期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大食国,也就是阿拔斯王朝)入侵,还向唐朝救援,唐朝却爱莫能助,之后波斯被灭(651年)【4】,纳入阿拔斯帝国版图,而波斯文化可以说占据的伊斯兰世界。
 
在大唐帝国的打击下,突厥人逐渐失去了北方草原霸主的地位,回鹘人则趁机崛起。不料好景不长,回鹘人又被黠戛斯所灭。回鹘人大部分被蒙古部族同化,但也有少部分逃到了今天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附近。
当时塔里木盆地散居着许多民族,有白皮肤塞种人,还有汉人、羌人等。回鹘人来到后很快将其一一征服。回鹘人在新疆建立了一个长达七百多年的政权,他们与各个民族共同孕育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唐朝在与阿拉伯帝国唯一的战役,怛罗斯战役(751年)中被打败,中亚从此划归阿拉伯帝国将的势力范围【5】,中国造纸术也因此流传到阿拉伯世界,更甚者,丝绸之路被截断。安史之乱(755-763)是个内乱,可以说让中国制度专制的弊病暴露无遗,从此唐朝元气尽去。可笑的是,当时大食国还是参与平反的盟国之一。
 
唐朝是个国际文化交融的时代,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商业文化交流都很丰富,不过影响最大的引进,只有玄奘取经。佛教早就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影响很大,自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玄奘的贡献对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都有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佛经的引进难以说是中国当时最需要的思维。
 
高宗年间烫版图最大
 
唐太宗被认为是明君,然而唐太宗只是中国两千年一路皇权继承者中意识到皇权与(广义的)国家利益相吻合的一员,他的出发点与秦始皇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维护皇权,对皇族来说,皇权和国家利益是一回事,只是因为皇权就是国家利益,所以政策法令的第一宗旨是维护皇权。看看科举:
 
而另外并称的“唐宗宋祖”,唐太宗大兴科举,是将选官的权力完全收归皇帝,而不再如之前一般皇帝只有任命权,而察举权却在世族。但毕竟世族尚未完全衰落,唐朝的科举并未完全实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设想,世族仍能很大程度把持官僚体系。直到宋朝,经过黄巢之乱与五代十国,世族彻底衰落,宋太祖及其子孙才真正用科举做到选官任官皆出自皇帝【10】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结局是制衡势力的消失,皇权重新占有绝对权,像唐玄宗那样的君主导致安史之乱的现象只是迟早的事儿。
 
安史之乱后,即使到宪宗中兴,唐朝也难以挽回衰落的趋势
 
唐玄宗还是个能力过人的皇帝,不过能力过人的人拥有绝对权力,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所以他晚年昏庸,把国家引到战争,导致整个国家衰落,那能说是意外呢?
 
唐朝也揭示了中国文化内在高傲,中国周边的文化确实有待发展,即使是印度也只是显得繁琐、空,所以中国大概觉得不知道从哪儿学习。其实长安就是个千载难逢的中心,当时几万洋人出入长安,太宗时还早,伊斯兰那时确实还没有什么炫耀的,但难道外域真的没有任何一样让本土为之一振的产品、文化或知识,改变大家对外界的认识吗?只能说不愿意接受外来事物的心态,这也反映了唐朝的开放的局限性,很快,受本土主流势力反对,“会昌灭法断绝了‘三夷教’(祆教(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也叫拜火教)、景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中国也逐渐失去了唐朝前期以来所具有的世界主义精神”
 
两三百年后,伊斯兰的医学是领先的,伊斯兰【这里用得伊斯兰一词是指其文明,而非宗教】的医学是绝对领先,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几百年。当时伊斯兰得益于古希腊罗马,甚至印度,数学和天文学也领先,而那时唐朝正面临困境,凭长安与洋人接触的经历,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知识,能说的,就是当时唐人要么目空一切,要么太僵化无知,难以理解外来不同的思维方式,跟别说接受了。
 
中国的地理有自己的独特性,在俄罗斯日本崛起以前,中国不是说没有外族入侵,而是基本没有影响民族生存的外族的威胁(宋朝也许不这么想);反过来,与外界的交流也不那么容易,看看去印度之难。丝绸之路确实让欧亚两地连了起来,可那是千辛万苦。不过唐朝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海运就很发达,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被切断,海上唐宋到阿拉伯的通路一直是开通的,在宋朝还不是个小的税收来源。
 
【7】
“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陆地交通不畅,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起来,一条由湘江经广州、宁波通往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逐渐形成。长沙铜官窑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成为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
 
可见如果中国立意寻求知识,是有办法,有途径的。连葛剑雄【14】也说,中国人没辙,就是不愿外出探险,发财也不干。
 
从经济基础和文化动因上来看,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生存的迫切压力,特别是在农业社会条件下,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经济上自给自足。中国人有时甚至产生一些片面的概念,那就是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向外开拓寻求。而从和经济根源息息相关的文化根源来看,中国人骨子里有很浓重的安土重迁观念,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这使得人们对外界普遍缺乏好奇心,限制了人们对外开拓探索的积极性
 
中国古代农业太发达,技术、治理的能力都很强【现在学术界有所谓“中国古代水力治理产业利益集团”一说】,中国农民也异常地勤奋、吃苦耐劳,只要不是战乱、灾荒,中国基本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何必远离家乡冒险呢?唉,文明的诅咒。
 
个人到处游历寻求知识,古时是很难见到的,如果经商是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经商就给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渠道。伊斯兰帝国对知识的追求是自上而下的,难逢的机会,可是遇到唐太宗那么远见卓识的人也没发生,他那会觉得迢迢千里之外的蛮邦有值得我中华文化学习之处呢?
 
五代十国之后的宋朝又是一个体现经济宏大而政治颓废的两级文明,宋朝经济之发达,观念之新颖(如纸币是个绝对超前的观念,分工、大规模生产、市场不是说什么理论,而是到处都有【当然政府干预很大】),今天“宋朝(中国)为什么没有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是个专门的研究课题。(说实在的,这个注重点不对,应当研究为什么没有现代化,而不是资本主义。)宋朝文化的辉煌,好像只是无数无穷智慧的文人雅士赏月品花的结果。
 
查理大帝和欧洲
 
查理大帝,常称查理曼大帝(法语:Charles Ier le Grand、Charlemagne,音似“夏洛美”。华语中流行的译名「查理曼大帝」是法文的错译),被誉为欧洲之父。
 
自君士坦丁大帝313年皈依基督教【注:实际的过程远为复杂,既不是一天就皈依,基督教也不是几年就在整个帝国被接受】,到476年西罗马被推翻【注:阿提拉(Attila the Hun)匈人对西罗马有致命的打击。在中国,有许多匈人乃被汉朝赶走的匈奴后裔的浪漫传说】,欧洲已经沦落为四分五裂的小领主区域,西罗马地域的基督徒和北方的游牧民(德国)族斗了几百年【从地缘政治和地理来看,这是欧亚大陆共同的现象】,不分胜负,但到了查理大帝之父统领的法国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之际,查理家族已经有很大的势力,其农耕区域实力已经大胜游牧部落查理大帝是个军事天才,继任后征服北方的德国游牧部落,基本统一欧洲。
 
查理大帝和罗马教会的关系也是渐渐发展起来的,他见教宗圣良三世(Pope Leo III) 落难,为其解脱,建立了与罗马教会的关系,被回赠“神圣罗马帝国”,自任皇帝(800年,德宗李适)。法国王朝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
 
 
这时的欧洲尽管统一,查理大帝又是个开明的君主,政治军事能力过人,在位期还有所谓 加罗林中兴(Carolingian Renaissance,加罗林就是法兰西的意思),欧洲完全是个及其落后的地区,不仅集权专制、残酷,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伊斯兰帝国,更别提中国了。
 
伊斯兰世界是政教合一,查理大帝不具备统一宗教的能力,然而其政治与宗教的联盟的先例给欧洲定了调,这是“君权神授”(devine right of kings)首次成为政治基础,赋予神圣的意味,从此,在欧洲谋反弑君(usurp)是欧洲罪,各地国王都有义务征伐叛贼,恢复王政,这是为什么查理大帝那般帝王脑子的人物对教会如此尊重、推崇,大肆建立教堂,逼贵族进教堂。这也给统治集团建立了欧洲森严的等级制度(great chain of being),一个人世世代代都有自己的位子,龙生龙,凤生凤,猪生猪,狗生狗。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基本见不到,而宫廷贵族联姻无不为了权利和利益。在儒家中国,各人有自己的位子,也讲门当户对,但位子是相对的,除了当皇帝难点,其它都是可为之【现实当然艰难得多了】。封建制的基础是让每一个下从都只知道自己的主人,而不知道主人的主人,所以对国家的忠诚是个含糊的概念,这使得欧洲的君主国的统治都不稳定,是其社会体制的特色。这点,中国的国家专制政治体系比欧洲领先了近千年。
 
查理大帝死后不久,帝国就分崩离析,843年,他的三个儿子三分帝国,以后西欧各国就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东法兰克王国形成了以后的德意志,中部形成了意大利,西部形成了法兰西。这也反映了查理大帝实际控制力有限,缺乏中央集权。
 
之后,欧洲打打杀杀又打杀了一千多年,直到1945二战为之,欧洲人对同一个上帝下的教友都这么狠,对外就更不用说了。你可以想象即使没有启蒙,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欧洲人炼成的金刚不坏之身,还是能把中国揍一顿。
 
十字军东征和圣战;伊斯兰扩张
 
十字军东征是第一个文明间的冲突,宗教“圣战”,也是对亞伯拉罕传统(Abrahamic religions)一神教最深刻的揭示:道德是从属于宗教的【而宗教的诠释权(圣经)在教堂,也就是罗马教会,所以教会掌握了道德观】,而且为了宗教杀人是正义的呼唤。这个观念在东方,不论儒家还是佛教、印度教,是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基督教伊斯兰的专断性、排外性和扩张性,在跟国家机器联合在一起以后对个人的压制是绝对的,其排外性及其残酷,宗教宽容是个少有的美德。
 
不过十字军东征却让欧洲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为将来打下基础。
 
 
印度是个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地大物博,农业也强,就是空、虚了点,所以一直是一盘散沙,伊斯兰征服对印度是个统一,不过伊斯兰征服印度是个漫长,及其野蛮、残酷的征服战,到1500年左右算是征服了整个印度。
 
14世纪末伊斯兰传入印尼。
 
思考:中国为什么没有现代化?
 
现代化可以是实力上的现代化,也就是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现代化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是富强。我这里说的现代化未必是政治上的现代化,不是说由君主专制转向平民政权不好,只是说从富强这一角度来说,难说是个必要条件。
 
伊斯兰和中国文明在1250年告一段落。蒙古人1258年攻陷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灭亡。蒙古人1279年灭宋,建立元朝。当时和现在都颇有把蒙古作为野蛮、倒退势力把先进文明消灭的说法。【蒙古灭宋是其最漫长,最艰难的战争【2】,有人认为这是宋朝经济实力的反应,远胜于阿拉伯帝国(大食国)。】从历史来看,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和稍后的,1350年前后的鼠疫(黑死病)(最新的说法是中国也是源头之一),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对西亚中东和欧洲确实致命的)有点像拿破仑,有把整个现有体制砸烂,重新洗牌的意义,这点,把欧洲相对落后的程度缩短了。可是如果仅仅从一个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古给中国带来的破坏不应当能阻止中国,元朝的短命就体现了这点。中国没有现代化,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局限。
 
伊斯兰文明也没有被压垮,很快把中心移到了土耳其人那儿,取代了阿拉伯人, 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1299-1922)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老恐龙东罗马拜占庭帝国(395–1453,晋朝到明朝)被灭, 君士坦丁堡就成了伊斯兰的中心,奥斯曼帝国取代了阿拉伯世界。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f/Ottoman_small_animation.gif
奥斯曼帝国
 
中国先进的政治体系,中央集权,地方行署由中央任命的行政管理,全国政治军事法律和经济制度政策统一,到唐朝时已经接近七百多年了,而这一现代国家(nation-state)的概念世界其它地区,包括欧洲直到近代(1500左右)才产生。“国家”强制性地取代了一个国家各地不同地区的风俗民情和宗族血缘,换以“国家”“民族”这一抽象的观念,大家都成了“臣民”“公民”,中国国家机器不仅强大,还高效率。不过这也是专制的高效率。
 
为什么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学术界空前繁荣的局面没有在唐宋或其他时代发生?
 
因为统一专制。
 
什么因素是导致今天局面最关键的因素?
 
在我看来,还是中国高度的统一和专制。
 
如果专制却不统一,那统一是个可能的结局,在中华文明的框架内,统一是必然的结局。如果统一却不专制,在中国“家天下”的观念下,专制是迟早的事儿。
 
高度统一和专制是中华文明远远领先世界政治体系,统一和专制给经济带来的效率远远高于分裂松散制度,因为个人适度牺牲自己利益,贡献到小团体(家族)和大团体(国家)上,产生的经济实力和文明辉煌成就。不过专制的逻辑是专制,也就是说稳定繁荣的代价是个人剩余智力也被压制住了,浪费了。所以专制的结果是有异于社会稳定的思维都被视为异端邪说,对社会稳定性的破坏,也就是对对家天下的挑战,整个国家的法律、经济(如断绝仕徒)和道德(礼节)的规则都在围绕在如何杜绝此类异端邪说的产生的目的来转,这么一来创新、新思想就是难乎其难的事儿。
 
在上面说的这五百年里,中国在经济文化上绝对领先,但鉴于其传统的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已经比不上伊斯兰了,而且中国一点儿都不在乎,为什么?因为中国太优越。
 
中国文化在其四周是个极大值,世界上也是个极大值,周围不仅缺乏与之抗衡的,往往连个像样子的都找不到,这一现实反而造成了文化优越感,加上地缘的局限,加剧了这一共识。可是经过宋朝的历史,中国人并没有觉醒,唯一能说明的是专制下繁荣已经把整个社会观念僵化了。比如,元朝虽然反动,但与波斯很密切,蒙古人把波斯人带到中国做官,压制中国人,阿拉伯世界的知识也传了进来,从查到的纪录来看,除了历法,中国人好像兴趣不大【9】,即使康熙那般对西洋知识技术着迷的,那么有脑子的,还不是觉得“奇巧淫技“?一个人一句话就了结了。
 
正是这种僵化的优越感让唐宋失去了从西方引进科学的概念和思维。也许科学是个极其偶然、天才的发展,只有古希腊的人才会,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人学就有什么丢脸的。我是相信唐朝中国有机会通过伊斯兰帝国接触到希腊罗马知识的,条件都在哪儿,如果一个民族陷于落后被动的地步会励志图强,也必然会用尽一切办法学习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科学未必能带来平民政治(如民主),但现代化之路就铺好了。
 
可是现实呢?即使外来知识传入中国,中国人会认识吗?会意识到其重要性吗?会接受吗?后来元朝和明朝的结局说明这是不可能的,明朝不仅没意识到社会危机的真正原因,还发展成最专制的社会,百年耻辱也成了定局。除了百年耻辱,也真是不知道有什么其它方式让他们清醒。而欧洲呢?欧洲长时间缺乏中央集权的结果是分裂,分裂的结果是竞争,你死我活的竞争,其实你不需要有什么对知识的追求,为了生存你也会现代化。
 
今天,世界进步的现状几乎反过来了,欧洲和欧洲文明遥遥领先,中国经过百年耻辱也开始翻身,而伊斯兰世界在其五百年黄金时代之后的阿拉伯世界就一直走下坡路,越来越专制,宗教上缺乏宽容,政治上缺乏多样化,文化上缺乏引进融合,经济上缺乏科技基础和多样化,结果在制度上和奴隶制差不多。【阿拉伯之外的伊斯兰情形不一样,如印度一大部分(成巴基斯坦),印尼,伊朗土耳其等,所以程度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历史就是个高度文明,却被集权化制度下国家利益被统治集团(皇帝加上精英(即官僚)权贵)操纵的历史,这集权在缺乏危机(外来竞争)的环境下只能往腐败的方向发展,近亲繁殖的后果只会是越来越多的畸形病态,清朝末年那么巨大的震撼,统治集团也缺乏真正为国家利益改革的动力,如果不是足够的“士”阶层与上层的决裂,也不知道国家是否会有变的机会。
 
当少数人主宰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后果不难预料,是必然导致衰退。
 
 
【后记】
【1】今天绝对民主的国家几乎见不到,西方也不例外,大家用得都是“代议制”,不是“为民施政”,而是“代民施政”,执政者并不需要按民意施政,美国宪法的宗旨就是如何防止暴民篡权。
【2】现代化而政治不平民化是否真的有意义,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许专制下的现代化还不如不现代化。
 
 
【注】
【1】这点大概有人提出异议。西方的一种说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主要来自西方自己。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并没有屠城(伊斯兰往往放生,而基督教屠城的不时见到),给拜占庭人留或走的选择,大部分人去了意大利,带去了腊罗马的遗产,成为文艺复兴的基础。
 
 
【资料】(*出处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