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的精彩与硬伤
文章来源: 玉米穗2017-07-26 05:34:52

最近几天一直在看热播剧《我的前半生》,到昨晚看完了已经更新的所有剧集,并看了大结局的预告篇。觉得此剧挺好看,剧情曲折,矛盾冲突不断,剧中人物各具个性,对白多有精彩俏皮之处,有的还有一些小哲理,演员表演尤其可圈可点。此剧在国内热播,收视率很高,应该不是偶然的。

但我觉得此剧硬伤也很明显,就是巧合过多,“编”的痕迹太重,因而显得假而经不起推敲玩味。无论剧中人物关系,还是剧情发展到处都是巧合:如果说贺涵与唐晶罗子君的微妙关系还能勉强使人信服的话,那个对离婚后的子君大献殷勤的老金不是别人,正是抢走子君丈夫陈俊生的那个凌琳的前夫,这种巧合就未免造作和勉强。还有陈俊生公司的前任总裁走后,接任的不是别人,正是使他最为尴尬的贺涵;后来贺涵惹了麻烦离开总裁职位时,前来接任的不是别人,又正是会使贺涵大为尴尬的关系破裂了的前女友唐晶,诸如此类的只会在电视狗血剧中出现的“巧合”,在现实生活里的出现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再举点剧情发展的例子。就拿贺涵送平儿去杭州与子君过生日后的那一连串情节来说吧,剧情完全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叠床架屋的偶然巧合之上:子君恰巧在平儿生日那天跟吴大娘去杭州出差,想给前夫陈俊生打电话委托照顾平儿,恰巧陈俊生将手机留在办公桌上,而人跑去了贺涵办公室,因而没有接到;子君转而打电话给贺涵拜托平儿之事,恰巧那天贺涵要与具有背叛之心的下属菲儿摊牌谈判;陈俊生回到办公室看到手机上子君来过电话,回电子君,子君又恰巧关机接不到。再看那个背叛公司的贺涵下属菲儿,早不走晚不走,偏巧赶在贺涵送平儿去杭州过生日那天晚上约了其他公司人事部的人谈跳槽事儿;菲儿改换门庭转投其他公司,恰巧就投在贺涵未婚妻唐晶的那个公司;他去谈合作项目的公司,恰巧就是子君所在的那个下游公司;谈合作项目的对象,恰巧就是欣赏喜欢子君的吴大娘;菲儿与吴大娘谈事时,恰巧被子君瞅个正着;子君向吴大娘打听“叛徒”菲儿的事儿,恰巧吴大娘手里握着菲儿搞猫腻的材料;为了证实那些猫腻需要原公司的历史记录做证据,那记录恰巧就在子君前夫陈俊生的手里。子君揭露猫腻扳倒菲尔之后被公司开除,吴大娘替她介绍新工作,前往的公司恰巧就是贺涵陈俊生和陈俊生的现任妻子凌琳的公司;工作部门经理恰巧就是子君的夺夫仇人凌琳。这一连串的巧合之后又串出下一轮的串联巧合,而在这些相互关联的巧合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单独巧合,比如陈俊生与凌琳早先暧昧时,恰巧被子君闺蜜唐晶和妹妹子群撞见;陈俊生凌琳进商场买皮鞋,恰巧售货员就是子君;子君的老板苏曼殊对吴大娘发泄对子君的不满,说要解雇子君时候,恰巧被子君在隔壁房间听见;子君寻找工作面试时,伪造在某公司工作过的履历,而那个应试公司里的干部恰巧也来自她伪造履历中的前公司等等,这样的巧合在剧中是俯拾皆是的。

说起来,现实生活中偶然的巧合确实随时随处都在发生,但所有的偶然所有的巧合都集中发生在某个或某几个特定人物身上的可能性却微乎其微。正如世界上每天都可能有某地的天空上正在降雨,但要所有的雨都只降落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头顶上却难乎其难是一个道理。《前半生》剧中的上述一系列巧合是“编”出来的,虽然可能可以迎合观众口味,却很“假”,是编剧让剧中人物丧失正常行事或行为逻辑前提下的产物,倘若让剧中人物按真实生活去行为或做事,那些个“巧合”就会不攻自破,烟消云散。虽然文艺作品“无巧不成书”,但过多地滥用经不起推敲的人为巧合,一定会严重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巧合越多,离开真实越远;离开真实越远就离“狗血剧”越近;就算好看,却难以成为经得起推敲回味的上佳作品。所以,叠床架屋的“巧合”,我以为是该剧的“硬伤”。

然而尽管有巧合过多的硬伤,我觉得此剧还是很好看的。原因如本文开头所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剧中演员的表演,马伊俐靳东袁泉的表演都非常出彩,使人难忘。吴越雷佳音当然还有陈道明的演技也都是无话可说的,但最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扮演罗子君母亲薛甄珠的资深演员许娣,把个上海老阿姨的形象真是刻画的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国内有许多资深的好演员,尽管名气不是很高,功力却委实深厚了得,虽然常常所出演的并非剧中主角,其存在感却强烈而使人难忘。但以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类资深演员多是男演员,如倪大红张志坚王劲松吴刚等人。这次看了许娣的表演,深感佩服和喜欢,我觉得她的表演功力是可以与那些资深的优秀男演员相媲美的。最难能可贵的是许娣是北方人,原本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在剧中却说得一口惟妙惟肖的上海普通话,她的那个“好的呀”“我晓得了呀”还有练习跳舞时边比划边说的带着明显上海口音的英语单词“slow,slow”,极具喜感又传神逼真,实在是太精彩了。

总之,尽管《我的前半生》有“硬伤”,但还是很吸引人,值得一看的。倘若能够突破过于依赖巧合的习惯,使得作品格局更大一些,抛弃“都市狗血剧”的惯用套路,则此剧是有潜力或可能成为上好的佳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