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女士,您又何必呢?
文章来源: Diana-Sun2017-12-06 11:10:20

琼瑶女士为何要将遗嘱公之于众?您又不是党国政要,身后之事实属个人私事。难道您是不放心自己的儿子、儿媳,要让社会大众来帮助您监督他们是否忠实地执行您的遗愿?

琼瑶女士的言情小说一直是畅销的文艺作品。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故事跌宕起伏,情节设计巧妙,足以扣人心弦。一如琼瑶本人戏剧化人生。不久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份遗嘱背后原来也是有故事的。

原来琼瑶的现任丈夫,平鑫涛先生老年失智,丧失了吞咽功能,不能进食。在要不要插鼻饲管,通过管子喂食一事上琼瑶与平先生的子女有看法上的分歧。平鑫涛的子女与琼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是平先生与前妻的孩子。平先生的子女不忍父亲被饿死,坚持要插管喂食。而琼瑶认为这样延续生命只能让丈夫多受折磨、多历痛苦,主张放弃。双方都各有各的道理,都出于对平先生的爱。琼瑶最后是妥协了。但是身为作家的她偏偏又要把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不是以小说虚构的形式,而是在脸书上真人真事地写,还挑了这个刚刚在家争论完了的敏感时刻公布自己遗嘱。大有让围观群众评评理的势头。

琼瑶女士,您这是又何必呢?我的思想可能还是封建保守的,总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小夫妻吵架,如果不想离婚的话,就不要去找双方家长评理,更不要去找什么单位领导。内部矛盾,内部解决。矛盾公开以后,绝大多数的情况,是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关系破裂不可挽回。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家应该是一个有爱、有包容的地方。我们家乡把没结婚的都当孩子看待,无论年龄多大,都会得到长辈的红包。反过来,结了婚的才算大人,有资格给长辈发红包。既然组织家庭后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就不要像孩子一样,吵架找人评理,不争一个我是你非就誓不罢休。平先生的子女和琼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着和平先生关系,也应该算是琼瑶和平先生所组成的家庭中的一员。有什么事不能关起门来解决,非要公之于众不可,让外人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看一出白戏?平先生如果神智还清楚地话,会愿意自己成为白戏里的傀儡木偶吗?再说,琼瑶女士您已经妥协了,公之于众也不可能把插进去的管子拔出来,何必呢?

至于琼瑶女士的遗嘱,如果是她本人的心愿,后人理应尊重,能够满足的尽量做到。对于我一个学医的来讲,我只是觉得现在医学发达了,七十不稀罕,八十也常有。年龄已经不再是积极治疗与否的绝对的指征或反指征。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八、九十岁的老人肠癌并发肠梗阻,如果没有手术的反指征,手术切除生癌梗阻的肠段后,大多数老人都可以有质量地生活。Michael Debakey医生是心胸外科泰斗级人物,他也立下遗嘱不抢救、不气切、不插管。他在七八十岁时曾大病一场,他的学生们合力把他抢救回来,其中用到了气切与插管。康复后回到工作岗位的Debakey医生非但没有责怪学生,反而感谢他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感叹活着真好。一样是脑出血,高血压颅内出血,开颅手术有些病例有良好的预后;癌症脑转移继发出血多数情况下就没有大动干戈的意义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说到什么是有质量的生命,目前更是一个医学伦理学范畴内的无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霍金瘫在床上,他的生命有没有质量?也许有人会说,他思考、他写作,所以他有价值,应该鼓励、帮助他活下去。那么像霍金那样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还有许许多多,难道他们没有著书立作的才华,就理所当然地失去了生存的权利?难道舆论就一定要给他们一把刀,让他们自我了断吗?我曾与一位要做心脏微创手术的儿童家长术前谈话。当我走到病床前,我愣了,这是一名先天愚型儿。我当时刚从国内到美国,这样的儿童被国内的临床医生乃至家长都认为是没有质量的生命,一般都任其自生自灭,不会去积极纠正所伴随的心脏畸形。那位美国的家长可能看出了我的想法,他对我说,他是一个特别(special)的孩子,他对我们有着特殊(special)的意义。我在美国15年了,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是我来到美国最大的收获。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尽管可能有残缺。难道有残缺的生命就丧失了生存的权利?提倡身残志坚真的过时了吗?

人类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相反,帮助老弱病残更好地生存下来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作为一位有社会号召力的作家公布这么一份遗嘱,我只是担心会无形中给社会上那些经济与体能都处于弱势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以不必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