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已开始 习近平经济学能否救中国
文章来源: 多论多2015-12-23 20:04:01

今年10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经济谋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视察广东时首次提到“供给侧改革”这个名词,一个月后的11月10日,习近平便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了“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在第二天11月11日和接下来的17日,李克强总理两次谈到这个名词,当月18日习近平出面重审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中国领导人频繁提到某个名词,都是为了传达一种强烈的信号。习近平与李克强共同呼吁的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巨大的转变。
    
    谁又说不是呢?在12月21日闭幕的为期四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核心议题依然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供应层面的结构改革。以往,投资、消费以及出口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属于从需求层面看待经济。扩大投资、增加消费以及增加出口都是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现在中国经济因为出口和消费萎靡,只能依靠政府投资延续增长趋势。
    
    相反,供给层面的经济增长是指通过鼓励企业创新、淘汰落后产业、减轻税费负担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旨在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看待问题,推动经济的长期升级。可以说,需求层面主要考虑经济运营结果,而供应层面则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源头。

 

 那么,习近平缘何要在这个时候强调供给侧改革呢?对此,我们有必要听一听中国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的话。他曾在上月初参加李克强召开的座谈会,力辩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008年源自纽约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直到2009年,美国和中国的经济都非常困难,但在2010年之后,美中两国的经济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经济迅速摆脱了停滞局面,中国经济却在2010年以后连续五年持续下滑。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固然有美国政府放松银根的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以苹果智能手机iPhone为代表新产品供给创造出新的需求,成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也就是说,2010年以后美国生产出使用人工智能的多样化新商品,刺激了美国的消费,推动投资恢复与出口增加,使美国重新成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反,中国2008年颁布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措施仅带动中国经济在2009年出现了短暂的恢复,2010年以后便开始走上下滑趋势。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从李克强总理时不时表达出的忧虑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李克强今年3月曾表示“中国企业也能生产洗手间使用的马桶盖,可是中国人民却不惜前往日本采购马桶盖囤货”,对中国经济表示忧虑。中国人在韩国大量采购化妆品、在澳大利亚和德国大量采购奶粉,所到之地扫货一空,几乎令这些国家本国居民都无货可购。
    
    李克强最近还说“中国企业怎么连个圆珠笔都做不好呢”,表达了心中的不满,指责了中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圆珠笔所用墨水的90%都要从日本和德国等地进口的现实。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由来已久,但问题是,这样一个世界工厂却生产不出中国人想要的产品,即使生产出来,也大多质量低劣,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待,自然会出现大量存活,因此中国始终无法解开过剩生产这个难题。
    
    那么,未来的情况将会如何呢?当然,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景气的措施也非常必要,但最终还是需要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催生出新的供给。其中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和服务产业等五大软实力领域倍加受人瞩目。
    
    中国有人将供应侧改革叫做“习近平经济学”。现在,习近平带领中国经济前进的方向已经非常明朗,那就是为五大软实力部门的产业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这与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创新”密切相关。
    
    另外,关于淘汰落后产业的问题,预计中国将大规模清退那些依靠政府援助苟延残喘、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所谓僵尸企业。

 

预计中国还将适当降低税费负担,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滕泰主张,应通过减免3万亿元人民币的税收,减轻企业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活力,同时发行3万亿人民币债券,吸收那些尚未找到投资之处的空转资金。
    
    有句俗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中国正通过从强调需求侧到强调供给侧的转变,推动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巨大变化。韩国应密切观察中国所走的道路,慎重考虑韩国经济的应走之路。
    
    由于经济与个人的生计密切相关,因而无异于决定人们生死存亡的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