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的故事(8)柏林墙两边
文章来源: 花似鹿葱2024-04-04 06:27:32

1986年4月23日星期三

昨晚六点多上车。累了。

早晨七点十分,车抵布列斯特。这地名咱熟悉:是当年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的地方,如今是苏波边境检查站。

又要换钱了,忙乎够呛,但是心安许多:语言不通咋的?比比划划不是也完活了?

进入波兰境内,景色又变了。田野耕作得精细了,木制的房屋多被两层的砖瓦小楼代替。最令人难忘的是教堂建筑,稍有人烟聚集,便有一座风格迥异的教堂,波兰教会势力可见一斑。

昨晚我和周的包厢上来一个波兰青年,华沙大学的大学生,装束西化,法语好,英语大概跟我们差不多,我们三个比比划划也挺好玩。他请我们喝茶,我们虽然穷,也竭尽所能拿出糖果糕饼类请他品尝中国小吃。

过午,车到华沙,陆总夫妇和DZ下车,从莫斯科出发的呼啦啦一大群,只剩下我,周和郑老太太。我们包厢终于就剩下我们两个,苏联的列车比我们温暖整洁,加之四人只剩下两人,宽敞自在的感觉堪比住进豪华酒店。还有八个小时呢。

火车上看到的的华沙是个美丽的城市,到处都是草坪树林,树荫下的童车和母亲,湖边的垂钓者,只是偶尔有一两幢铁路附近的楼房存有累累弹痕,提醒人们记住那个残酷的战争。

今天只是一瞥,希望能够再来。

我们这一路算是追赶太阳的旅行,这里比莫斯科时间又晚两小时。前一段手表一直是北京时间,11点起床,下午5点中饭,10点晚饭,半夜1点上床。。。。现在基本适应新的时间了。

窗外的景色也不断变化,从蒙古的漫漫黄沙,到贝加尔湖的冰天雪地,莫斯科的霏霏细雨,波兹南的女人已经是羊毛开衫与薄裙了。车上的苏联女人更是短袖短裙,而我们的穿戴7天一贯制的雷打不动。她们精致的小皮箱里都是应季的服装吧,我们的大箱子里尽是食品、礼品、日用品。

其实我最羡慕的不是这些,而是站台水果摊上新鲜的水果,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快要干涸成木乃伊了。。。。

4月24日星期四

昨天晚上东柏林时间八点十分,列车抵达东柏林——640元车票的终点

郑老太太的女儿还有大使馆的两个男女前来接站。而我和周的先生却没有踪影。这回可真有点慌乱了:大晚上的,我们无依无靠无去处,要被扔在这异国他乡的火车站了吗?

郑老太太向前来接站的大使馆人员请求他们的帮助,刚刚还满面春风与老太太寒暄的官员,一下子脸就绷紧了。那副面孔终生难忘啊!幸亏两个来接父母的中国留学生给了我们十几个马克,安慰我们说两个小时后还有一班莫斯科来的火车,也许他们记错了。

站台很快就冷冷清清了,更显得我们形单影只,好在还是有个伴,这要是一个人怎么办?

不知过了多久,对面站台出现了两个慢慢地东张西望的人。其中一个又高又大,黑色风衣的衬托下那张熟悉的脸比德国人还要白。我不顾一切挥着两手大喊大叫。

果然,一对书呆子居然记错了到站时间。于是这久违的重逢就在毫不客气的埋怨与委屈中拉开了序幕。

当晚即乘坐高架车去西柏林住宿。途中遇见一个东德青年主动要给带路。酒气冲天的。先生说,别怕,这里酒鬼不打不闹就是爱管闲事。在海关,他向我们要了一枚人民币硬币做纪念。然后做出冲锋枪扫射、害怕的动作,向我们告别。

从东柏林到西柏林的这个关口检查异常严格。不仅仔细查验每个人的证件,而且车厢的每个角落,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厕所间里盥洗室内,都被警犬一一嗅过,主要是查东德到西德的偷渡者。

带着警犬的东德军人及膝的高筒皮靴漆黑锃亮,一身戎装笔挺考究,个个长腿宽肩高大威猛,酷毙帅呆。可是不知怎么,我脑海中蹦出的却是纳粹形象。据说,当年很多德国青年就是被那身制服所诱惑,误入党卫军!

昨晚十一点多,车进西柏林,顿时感觉眼前一亮!在高高的站台上,回望东柏林,黑暗中隐约几点光亮,沉寂冷清。而这里则耀如白昼。

东德、东柏林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可是建设发展得最好的啊!

两个男人建议我们走着回旅馆,顺便看看西柏林的夜景。

我们漫步在西柏林夜生活最热闹的大街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百货橱窗里琳琅满目闪闪发光,偶尔闪过“sex”的霓虹灯,灯下众多的裸女大海报,恍如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对于初出国门的这代人,红旗下长大的这代人,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时候,精神上的震撼无可言表。

我们住宿的据说是西柏林特色的家庭旅馆,温暖舒适洁净,餐厅不大,三四个小方桌,除了我们四个都是黄头发,这不妨碍大家礼貌地互道早安。

今天活动在西柏林,参观皇宫,还有为反对东柏林树立柏林墙而建的六一七纪念塔

在西柏林一定要去看看的地方就是柏林墙。东边一侧高墙、地雷区、碉堡……,重重设防。西边一侧,只有一道铁丝网相隔,网上挂满了悼念因偷渡这道东西方界限而身亡的死者的文字和花圈,从四十年代一直到1984年。

右侧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国会大厦,烟熏火燎的表面让人想起希特勒制造“国会纵火案”的历史。正在建设的新的国会大厦隔路相对。

我站在这道铁丝网前战战兢兢拍了一张照片。虽然改革开放好几年了,可是“左”的余孽阴魂不散,文革整人的一幕还令人胆颤:这照片带回去会不会被视为思想意识有问题?

在西柏林最大的商场“欧洲中心”,同行的一位华侨崔先生要买录像机,还要办退税,花了好长时间,我忽然有了莫斯科陆太太的心境,好烦啊,耽误了差不多一下午大好时光。

晚饭在一家中餐馆,一个中国姑娘做服务生,我猜她那硕大的前胸一定是假的。。。。

晚饭后,我们抓紧最后的时间去了那座美苏交换间谍的小桥,横跨在一弯湖水上,隔开了两个世界。

4月25日星期五

当时在东柏林,用东马克换西马克,是1:1,可是在西柏林,1个西马克可以换5个东马克。游客都是从西柏林换了5倍的东马克去东柏林消费(这段有些像绕口令)。

今天正是我的生日,口袋里揣着在西柏林 1:5换来的东马克,底气十足地去东柏林电视塔的旋转餐厅请大家去吃生日餐。

当时的东柏林电视塔是仅次于莫斯科电视塔的世界第二高,游客很多。记得就餐的队伍在电视塔下弯弯曲曲长长的,一直排进了电视塔大厅,排到电梯间门口。不过眼前一切都是新奇的陌生的,左顾右盼之间,并不感觉排队的漫长枯燥。

电视塔下是马恩广场,巨大的伟人雕像安放其中,广场还有五座不锈钢的纪念碑,长方形,上面拓印着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图像,有一座碑是中国,上面是一位女学生在街头进行抗日演讲的情景。广场西侧隔着凯旋门就是西柏林,东侧一条大道,是我们上午参观的洪堡大学,无名战士纪念馆

在电视塔的旋转餐厅里,印象最深的竟然不是窗外尽收眼底的东西柏林,不是西餐的品种口味,而是漂亮精美的餐巾纸。这么柔软,这么精致,怎么舍得按在油乎乎的嘴巴上一擦了之一擦弃之!于是小心翼翼,悄悄折起装进了口袋里,很久很久。

1:5换来的东马克并没有多少占大便宜的喜悦,因为我们在东柏林街头转悠了半天,竟然花不出去!物质实在太贫乏了。

西柏林正相反,在“欧洲中心”里,我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说的没听说过的东西琳琅满目,可惜囊中羞涩,只能饱眼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