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文章来源: 万瑞2014-03-25 12:40:53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深远,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当年孙武因战乱避奔吴国,在穹窿山写下了惊世之作——《孙子兵法》。当时吴王阖闾欲图霸业,伍子胥向吴王荐孙武,公元前五0六年,经过充分准备,孙武与伍子胥率领三万精兵打败了楚国的二十万军队,威震各诸侯国,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兵圣”。 孙武总结中国春秋末期及以前战争的经验,揭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孙子兵法》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