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的拔除和良心的再生
文章来源: 越吃越蒙山人2018-08-10 09:12:45

(有感而发之七)

看到城头有几个网友谈论拔牙的事情,这也让我想起多年前自己的感受。可能是我这人脱离混沌期来得比较迟缓,所以智齿长得就比较地慢一些,三十多岁了还只是才冒出个头来。我对它们的存在没什么感觉,既没觉得在吃肉时能让我嚼得痛快了些,也没觉得多了个东西排挤了好的牙齿。我内弟是个牙医,他告诉我说,这东西终归会是个麻烦,不如趁早做个了断。听了这话我当时踌躇再三,毕竟体之发肤均受之于父母,这东西没灾没病地好好地呆在那里,抽不冷地把它拔出来扔了,让我于心不忍。不过我这人观念开放讲道理,特别愿意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所以最后还是顺从内弟的建议,把那几颗没用的牙齿一个个地拔掉了了事。后来我又专门找来资料了解了一下,渐渐明白了牙医们的智慧。

 

智齿,比较通俗的叫法应该是第三颗后槽牙,基本上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帮助,相反,随着它的慢慢增长,带来危害的可能性却在不断加大。最早的时候,这种个头很大的槽牙存在的目的,是让生活在原始环境中的野蛮人能咬碎硬脆的食物,可是随着各种石器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对火的利用,人类发明了一种叫做烹饪的技术,能把食物变得松软。这使得人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不用特别费力地撕咬,就能品尝到可口的美味。尤其是当人类进入到农业社会以后,咀嚼的动作相对来说越来越少,于是,颌骨开始退化,牙床变短,最后挣脱而出的智齿不单自己难以长好,还会损害其他的牙齿,甚至引起致命的感染炎症。所以,现在医学上的建议都是把这几颗没用的智齿尽早拔掉。

 

如果按照自然选择的法则,有粗大智齿基因的人,随着身体的成长,总会受到智齿增大带来的危害;而小智齿的人就此方面而言就会有较好的生命质量;那么这样周而复返,经过几十上百代的演变之后,人类的智齿没准会完全退化掉。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在十几二十岁整理牙床形状时就把智齿拔光了,这就好像人为地制造了一个人类体征变异现象,这样一来,智齿的退化就没有选择优势了,所以在自然界,它就不会再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选项了。据此可以预见,这种生长在人体上不发挥正能量,只有负效应的智齿,在这种情况下是永远也不会退化消失了。

 

这样分析智齿的问题就会带来一个有意思的思考,结论可能是再一次显示了那个经典逻辑定理,中性排除法则的尴尬处境。如果你是一个能纵观历史的伟人,有着体桖人类整体命运的情怀和智慧,你就能够看出,遵循现代医学的这个教诲,其实是断绝了彻底解决这个人类痛苦的自然之路。要想长治久安,就应该顺其自然,让智齿自生自灭。但是,谁又能顾及到几千年上万年以后的事情呢?再说,那时候什么样其实也难说清。无论什么人,头脑中现实主义的比重永远会大于理想主义的比重,只要为了避免现实的痛苦和风险,我们就会尽快地解决掉智齿这个眼前的祸害隐患,而且,以我们经验主义的智慧,我们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在痛苦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摆脱掉这个隐患,因为人人都会在意现实中的爱。做一件事情,一个决断,到底应该是以考虑长远利益为出发点还是顾及眼前的急所,这其实是一个永远说不清楚的问题。

 

既然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早早地就把智齿拔光了,那他们在繁育下一代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个信息不断地传递下去,最终让后来的子孙生物体明白,智齿是个没用的东西,应该予以废弃呢?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名德国的坯胎生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想要证明类似的事情。他找来一组老鼠,把它们的尾巴切除后放养繁殖,以观察在这种人为的对生物体征干预后,对下一代带来的遗传变化。这个生物学家切除了很多代,总数超过900只老鼠的尾巴,但是没有一只下一代的此项基因由此发生了突变。德国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当时在生物遗传界很有影响力的拉马克用进废退理论的。拉马克的基本概念是说,生物身上适用的功能和特点,会根据被使用的力度和时间长短而得到相应的遗传强化或退化。而这个切老鼠尾巴带来的结果,表明了拉马克主义的难以自圆其说。

 

所以,一代人的智齿被人为地拔掉以后,他(她)的下一代,还会有智齿生长出来。这样的推论一被总结出来,就会让我放心很多。因为事情总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很显然上述的道理可能推广到别的功能器官也会适用。比如,也许就像我们老祖宗曾经说过的,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大家开始的时候都是有良心的,到后来,社会开始变得复杂,有许多人的良心就被私利阉割掉了。对这样的人,我是觉得他们自己迷途知返很难,基本上是无可救药了。但我对他们的下一代还是抱有信心的,对于无邪的孩子,良心总还是会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