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记之 乏味的日子
文章来源: 牛城地主2017-02-23 18:53:04

这次回国呆了十余天,从物质生活来看,可称得上是丰富。与多年不见的同学们聚会,聊些往昔的逸趣事,谈些现在关心的话题。出入不同风味的餐厅,品尝着在我们这偏远小镇不易吃到的美食。只吃几顿,也就不在乎什么地沟油之类,但鱼轻易不敢吃,对它们也没食欲。

晚上闲下来时,却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细想想,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脱离了平时习惯的生活。平时关注的网站,如文学城,留园,万维都看不了,谷歌和油管更没戏,好在不怎么用脸书和推特。文学城的博客看都看不了,更别说打理了,也就失去了写博文的兴趣。

想查点东西只能去百度,不知是国内单位对网站的不重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能查到的东西不多。也许只是事业单位如此吧,服务业,想挣钱的单位信息还是很全的。

能跟外面世界沟通的只有微信了,好在还有些关注的公共微信号,就用来读读度日吧,但有很多被封了,是读不了的。

忽然觉得自己与世界失去了联系,尽管手机可以随便往美国和国内打电话,上网也不用在乎流量,但却无网可上。

国内把手机算是用到了极致,不装滴滴,打个车都费劲,尤其是在偏远点的地方。也想装一个,无奈与天朝太脱节,没有身份证开不了银行账号,手机也就没有了付账的功能。

地铁里,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手捧手机,默默地刷着屏,放眼望去,几乎全停留在微信的页面上。真不敢想象,没有了微信,人们一天都能看些什么。

看文章说,中国人不爱读书,这是实情。在飞机场,地铁,公汽上几乎见不到人读书。但也许真正的原因是中国人无书可读,去新华书店看看就知道了,除了工具书,就是些所谓的成功学或乱七八糟的心灵鸡汤,中外历史上有思想性,启迪的,有争议的书都是买不着的。

记得八十年代上大学时,三联出版社发行了大量的国外历史名著,现在都见不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让了解真正的历史,真正的世界,真是可怕。

基于对历史认知的不同,有时候跟国内的朋友聊起天来,有点觉得鸡同鸭讲,不大好沟通。

尽管互联网连接了世界,但他们总有办法把你跟世界隔离。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想法,做法都应该能被理解吧。

想到这,顿时觉得在微信群里,文学城上发些牢骚,抨击时弊显得毫无意义,因为真正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根本看不到,也听不到。这些也只能自己意淫一下吧。

了解真正的历史,现实和世界,也许这个民族需要最基本的开智,才是一切的基础,可这谈何容易,他们偏偏不让你这么做。因为一但这样了,“江山”就不稳了,特权就要失效了,说到底就是心虚。

什么时候网禁解除了,也许才能说有点步入文明的希望了,但现在看不到。到了天朝,一下子掉入人朝中,连自己是谁都有些恍惚。。呆时间长了,都怀疑是否脑又被洗回去了。。

其实人们活得好着呢,不用别人瞎操心,这种事情靠外力是争取不来的。。

太沉重了,来点搞笑的吧,从国内买了些巴西松子回来,仔细看了看商标,乐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