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细粮,抹不去的记忆
文章来源: coach19602015-06-19 08:10:20
我小时候生长的城市,一般年份粮食供应的比例大概是粗细粮50%/50%,有那么两三年,粗粮比例高达70%,对粗粮的恶劣印象至今还是难以忘怀。

粗粮不仅是“粗”,主要还是他们是陈年的库存粮食,吃起来发苦发涩,难以下咽。体弱者,又没有其它有营养的副食搭配,容易造成习惯性吐酸水反胃等毛病,引发胃痛等消化系统毛病。

其实当年家庭平均收入高一点的人家也有许多办法不吃粗粮。我家文革前夜,搬到了工人聚居区,那里的工人家庭都很贫穷,有些一大家子人,只靠男主人一个人的收入养家。这样的家庭,粮本上供应范围以内的粮食能吃饱,已经阿弥陀佛了,哪敢奢望粗细?

粮站卖的粮食,粗细粮有不小的差价。比如,玉米面,玉米碴子3分钱一斤,高粱米4分,小米6分,地瓜干2分。细粮则贵许多,面粉14分一斤,富强粉18分,一般大米15分,好大米20分。对于那些78个孩子,一人工作的工人家庭来说,他们也不追求多吃细粮。

经常有人找上门来要和我家做交易。我家和某家(大家人)一起去粮站买粮,我家实买100%细粮,某家实买100%粗粮。某家的大部分粮食款由我家支付,大概在6-10元之间。我家5口之家,有260元的收入。但我父母认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坚决不答应。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吃一点细粮的权利。

我父母都是南方人,身体比较赢弱,更不习惯黄金塔窝窝头。我小学一年级时,开家庭会议,通过了决议,让我父母带到工厂吃的午饭(饭盒)装上米饭馒头。我妈吃窝头多了就闹胃痛胃病。父亲是厂长经常误了工厂食堂开饭的时间,自己带饭方便。

这样一来,兄弟三人吃粗粮的机会大大增加,天天要面对窝窝头,钢丝面(玉米粉制作),铁丝面(地瓜干面制作)高粱米饭,小米饭。我父母为了我们长身体,想尽办法在黑市上买来牛羊肉,蛋类给我们兄弟补充营养。用土豆,胡萝卜炖的牛羊肉汤,拌钢丝面条一块吃,感觉就不一样了。

下午放了学,在学校里踢球疯玩。体育老师把我叫过去问道,你中午吃的啥? 我如实回答,钢丝面。老师一脸狐疑,那。。。吃的什么菜呢?我仍然如实回答,羊肉炖土豆胡萝卜。老师笑了,TMD难怪你小子跑不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