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一样的道德底线
文章来源: AprilMei2024-01-17 11:16:17

         看电影《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又一次冲击道德底线。这个老电影估计大部分人都看过了,我却不知何故错过了。电影自然很感人,但对于我们从中国大陆出来的人来说,影片崇尚的道德标准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不是正好相反吗?

            影片故事不复杂,很容易简单概括。查理靠了两份奖学金进了一所贵族高中。感恩节同学们都去各地度假,他却要找份工作赚取圣诞节回家的路费。节前赶巧看到几个同学恶作剧得罪了校长,同时一起看到的还有个富家子弟,也是查理的朋友乔治。校长不敢得罪乔治的父亲,给学校捐款的金主,就问查理是否看到恶作剧的同学都是谁。查理和乔治早就约定守口如瓶,不出卖朋友,所以自然是一问三不知。

            校长知道查理出身贫寒,就拿退学要挟查理,同时又用哈佛大学的直接录取利诱对方,但查理一直没有松口。校长扬言过节后学校要召开全体大会,由校董会决定他的处理结果,希望他谨慎抉择。

            查理的工作就是陪伴一位退休的盲人大校。此人脾气暴躁无常,但查理没有选择。大校的女儿一家出去见女婿家人,他只好跟着大校走。大校带着查理到了纽约,从头等舱开始一路都是高档消费。期间查理终于知道了大校的这次旅行是一次生命的终结之旅,大校也知道了查理家的一切和他在感恩节后将会有的大麻烦。两人经过了数次灵魂碰撞和肝胆相照,最终一起安全回家。

            影片的高潮在结尾处。校方召开了全体大会,校长一上来就开脱了乔治,把矛头直指查理。查理孤独一人承受着被开除的厄运。就在校长宣布决定的前一刻大校走进会场坐在了查理身边。他用慷慨激昂言语揭露了校长的卑鄙龌龊,赞扬了查理宁可丧失大好前程也不卖友求荣的高尚品质。影片自然以查理无罪,全校崇拜查理而高调结束。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诚实,不撒谎。在学校看到不对的事情要汇报给老师,当老师问起来都要实话实说。尽管这种品质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被扭曲成了无中生有和打小报告,但不管怎样诚实永远是一种无国界的优秀品质,在西方的法庭上作证首先就要求发誓只说实话,不是吗?

            那为什么影片中的查理不出卖朋友,也就是不说实话却被大家所赞赏?我想这里有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理由。在西方世界,家人朋友有着超越普通道德标准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法律和亲情面前为了亲情而违法有时候是可以原谅的。这当然要看事情的大小,违法者的目的,绝对不能一刀切。如果违法者是为了一己私利,那就会被人看不起。反之如果是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则会得到同情。

            具体来说,如果校长是为了整顿校风而要求查理告知真相,不是为了对恶作剧的同学打击报复,同时不用哈佛的录取和开除学籍相威逼利诱,或许查理会愿意说出真相。有时候人撒谎就是被逼无奈,为了保护自己周围的亲朋不受伤害。那个盲人大校没少说谎,更做过不少越过道德底线的所谓坏事,但他在影片中的角色绝对是高大的,受人尊敬的。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也没有绝对道德完美的人,一切都要看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否还有善良,还有对弱者的同情心。当一个人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的时候,这个人就足够优秀了。

            电影是艺术品,有很多巧合,生活却要残酷得多。我们如何建立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Really?